区块链应用场景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3
/ 2

区块链应用场景探析

孔强

中共泰安市委党校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摘要:2015年9月28日,国家税务总局推出了《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提出要完善“互联网+电子发票”服务。在数字经济面前,传统的“以票管税”必将逐渐向电子发票过渡。随着“互联网+税务”概念的提出,大数据在税务改革中的应用也受到学术界与应用界的广泛关注。区块链技术的诞生,更是为大数据时代的税务管控提供了新方案。

关键词:区块链;税务管控;电子发票

引言

纵观现有研究成果发现,当前我国对区块链在税收征管领域的讨论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多集中在价值研究和技术探讨,对区块链技术与税收征管融合所涉及的路径、法律监管规则制定、税收征管模式构建等方面还缺乏深入探究。基于此,本文从传统税收征管模式的不足入手,分析区块链技术与税收征管的契合性,探讨区块链技术在税收征管领域的应用场景,并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税收征管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区块链技术驱动税收征管创新提出对策建议。

1区块链技术概述

大数据战略下的区块链技术以5G移动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网络技术快速推进,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得到长足发展,人类社会累积的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近10年内创造的数据是人类前5000年记录数据的总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凸显数据资产已经成为生产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作为世界上的数据资源大国之一,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通过信息收集、整理、清洗、挖掘与分析从而形成重要的生产资料,通过知识和价值的创造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这也是今后大数据应用最重要的发展方向。数据要素的有效配置能够提高经济运行活力,创造全新的经营模式和商业模式。政府数据的开放共享,通过数据跨部门的流动、分享、加工处理在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变革,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升级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区块链技术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分布式共享数据库,通过应用密码学、互联网和计算机编程技术,具有了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数据可追溯等特性,对大数据时代安全使用数据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2国内大数据应用于税收监管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税务机关积极推进大数据在税收监管领域的应用实践,已经初步建立起基本覆盖税收工作的风险监管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构建高效的大数据库平台。2018年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之后,税务机关实现了金税三期数据库和征管模式的统一;着力开发建设大数据云平台,打通涉税信息孤岛,加大整合内外部数据的力度,推进数据共建共享。第二,实施“信用+风险”动态监控。探索建立信用动态评价和风险动态分析评估联动机制。在信用动态监控管理方面,对信用积分高的纳税人提供更多更优的增值服务,对信用积分低的纳税人适度加大检查频次。将风险应对结果计入信用积分,实现信用管理与风险管理的良性互动,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动态监管。第三,开发税收风险监控系统。各地税务机关探索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发各类应用系统,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和监控。例如河南省税务局以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电子底账为核心,与金税三期综合征管软件、防伪税控系统等互联互通,开发应用“增值税发票数据应用分析系统”,利用大数据建模与分析技术实现了对发票领用、纳税申报、税务登记和风险纳税人的实时监控预警。广东省税务局自主研发应用“全景一户式”监控系统,集合核心征管系统、出口退税系统、电子底账系统、外部系统等数据,归集纳税人基本登记信息、申报征收信息、关系分析信息、发票信息、第三方信息、生产要素信息等,实现对纳税人精准画像,并开展全税种全环节的联动监控、全面监控。

3区块链技术在税务管控中的应用场景

3.1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针对纳税人的税源监管体系

税务监控在实践中常常面临虚开虚抵、偷税漏税等难题。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税源监控与管理体系,能够将纳税人的每一条业务所对应的时间、地点、金额等信息,以区块的形式计入到区块链中,并依据时间戳先后顺序依次排列。每一条信息在发布时,都要向全网广播,以获得认可。因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纳税人监控体系,能够实现对所有信息的自动化、智能化监管,确保发信信息透明、可信。

3.2应用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形成完整可溯源的涉税证据链条体系

搜寻获取涉税证据,是税务机关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的重要一环,获取证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税务稽查中打虚打骗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优势可助力形成完整可溯源的证据链条体系。任一违法者的所有交易操作都将在链上留下痕迹,一方面,税务机关可据此及时获取所有相关涉税信息,形成有效证据链条,快速锁定涉税违法者及相关交易方,提高涉税违法案件的侦破效率;另一方面,能有效震慑税收违法行为,使更多纳税人迫于自身涉税行为的透明化而对税收违法行为却步,即从源头上减少涉税违法行为的发生,大大降低因此产生的税收流失风险。另外,由于涉税证据链条的形成涉及各区域和各行各业,其成本之大及各方面协调问题纷繁复杂,难以一蹴而就地形成全国联网的涉税证据链条体系,因此建议在部分地区和行业先行试点,后续再逐步推广全国,通过联盟链形式实现各区域和行业间的不断连接,最后形成全国联网同步的涉税证据链条体系。由此,任何涉税违法行为的发生都将无处遁形。

3.3构建纳税人信用评价体系

区块链数据库可以以电子发票为依托,记录每一位纳税人的所有业务、资金信息。同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税源监控体系和纳税人风险识别与预警体系能够对纳税人的税务行为进行跟踪。因而,可以依托区块链数据库建立纳税人信用评价体系。进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基于纳税人信用评价体系开展信贷业务,如供应链金融业务、小微企业贷款、农村金融贷款等。这样既能够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又能够为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提供可靠途径,提升信贷效率。

3.4统一规划技术应用

目前,我国多个政府部门都在积极开发创建自身的区块链平台,但其在开发时使用的技术标准和代码语言不同。各自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也都拥有不同的数据采集、存储以及数据结构、参数标准。这给区块链架构在部门信息对接及部门间横向联网进行流程梳理、业务融合、信息共享时带来一定的协调难度。鉴于我国已将区块链作为重点技术纳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建议可从国家层面做好区块链技术应用的顶层设计,事先设计好数据衔接规划,出台一套区块链写入交易的统一技术标准和具有针对性的技术开发应用规则,保证未来各个主体间能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与规范的数据格式实现数据对接、交换与共享。

结束语

随着新技术应用场景的大幅拓展,未来区块链3.0将同人工智能进行主动融合共同赋能全球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体系,为信息要素、信用价值、公共资源在数字时代下的融通互联与优化配置创设更加丰富的技术条件与实践进路。

参考文献

[1]任超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税收征管模型研究[J].税务研究,2018(11):90-97.

[2]董志学,张义军,宋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税务管控路径研究[J].税务研究,2018(04):108-112.

[3]高金平.区块链之税收应用场景畅想[J].新理财,2018(Z1):17.

[4]杰弗里·欧文斯,何振华,王思凡,曾娴鸣.区块链技术的前瞻及在税收领域的应用前景分析[J].国际税收,2017(09):36-40.

[5]张庆胜,刘海法.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发票系统研究[J].信息安全研究,2017,3(06):516-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