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岩巷道支护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5
/ 2

软岩巷道支护技术探讨

刘华举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煤业公司顾桥煤矿,安徽淮南 232001

摘要:长时间以来,软岩巷道的支护一直为我国煤矿带来极大困扰,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愈来愈增加,软岩巷道的支护一直被视为困扰煤矿生产的一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也对软岩巷道支护设计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本文就在对软岩工程特性与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软岩巷道支护设计要点予以探讨,深部软岩巷道的支护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关键词:软岩巷道;支护设计;理论

软岩是地质岩体的中的一部分,是特定环境下的具有显著塑性变形的复杂岩石力学介质。按照软岩的自然特性和工程力学作用下的变形机理,软岩可分为以下几类:即节理化软岩、高应力软岩、膨胀性软岩和复合型软岩。相比于硬岩,软岩具有更强的可塑性、膨胀性、崩解性、流变性和易扰动性特征,软岩不仅质地松软、强度低,而且易于受到风、水、开采扰动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软化、膨胀、裂隙和变形,物理特性不稳定。软岩的以上特性给软岩巷道的掘进和支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在大采深、高地应力的作用下,巷道围岩易产生失稳变形,掘进期间易出现冒顶和片帮。

1深井软岩巷道支护特征 
 1.1围岩的自稳时间短、来压快 
  所谓的自稳时间,就是在没有支护的情况下,围岩从暴露起到开始失稳而冒落的时间。软岩巷道的自稳时间仅为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巷道来压快,要立即支护或超前支护,方能保证巷道围岩不致冒落。巷道围岩的自稳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围岩强度和地压大小,同时也和巷道的断面形状、掘进方法、巷道所处的位置等有关。 
  1.2围岩变形量大、速度快、持续时间长 
  软岩巷道的突出特点就是围岩变形速度快、变形量大、持续时间长。一般软岩巷道掘进后的第1~2d,变形速度小的为5~10mm/d,大的达50~100mm/d;变形持续时间一般为25~60d,有的长达半年以上仍不能确定。 
  1.3围岩的四周来压、底臌明显 
  在较坚硬的岩层中,围岩对支架的压力主要来自顶板,中硬岩层对支架的压力来自顶板和两帮,但在松软岩层巷道中则四周来压、底臌明显。松软岩层,由于结构疏松、强度低,很难支撑上覆岩层的重量,围岩在自重地压(γH)的作用下,以垂直变形为主,垂直变形中又以底臌为主。软岩巷道四周来压,如果底板不支护,支护结构将出现一个薄弱带,巷道破坏首先就是从不设防的底板开始,又因底臌导致两帮移近和底脚失稳,直到片帮冒顶,巷道全部破坏。 
  1.4围岩遇水膨胀、变形加剧 
  软岩一般都含有亲水性很强的蒙脱石、伊利石等粘土矿物的岩石,这些岩石遇水后软化,体积急剧膨胀,因而变形也更剧烈,产生很大的膨胀压力。 
  1.5普通的刚性支护普遍破坏 
  软岩巷道变形量大、持续时间长,普通刚性支护所承受的变形压力很大,施工后很快就发生破坏,必须再次或多次翻修后巷道才能使用。这是刚性支护不适应软岩巷道变形规律的必然结果。 

2 松软岩巷道支护原理

(1)必须改变传统的单纯提高支护刚度的思想,支护结构及强度应与加固围岩、提高围岩自承能力相结合,与围岩变形及强度相匹配,实践证明,单纯提高支护刚度的方法是难以奏效的;

(2)必须采取卸压、加固与支护相结合的方法,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对高地应力区,要卸得充分,对大变形区,要让得适度,对松散破碎区,要注意整体加固,对巷道围岩整体要支护住;

(3)进行围岩变形量测,准确地掌握围岩变形的活动状态,根据量测结果进行反馈,以确定二次支护结构的参数,确定补强时间,再次支护时间和封底时间;

(4)树立综合治理、联合支护、长期监控的支护思想体系

3软岩巷道支护技术
  针对软岩的基本属性和围岩压力特点,国内外广大地学工作者们通过多年的实践与努力,已探索出许多适宜于软岩巷道的行之有效的支护措施及支护方法。软岩巷道支护方法,并不是单一的支护可以奏效的,也不是一次支护最终可以实现的,必须采用联合支护的方式。

3.1 选择合理的巷道断面大小与形状
  岩石虽然具有较强的耐压力,但抗拉能力较小,进行对巷道断面形状大小的选择时,应尽量保证少出现拉应力,且尽量减小压应力集中系数。由于相同的材质因其形状的不同施加给支架的承载力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材质与断面形状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支架承载能力也会随着断面大小的增加而降低。就我国软岩本身具有的特性来看,如若不将支架的反作用力考虑在内,半圆拱直墙巷道位移量要远远高于圆形巷道的位移量;而圆形巷道围岩的应力集中系数要远小于半圆拱直墙巷道。因此,在软岩巷道中为了方便后期的维护,其断面形式应尽量选择近似圆形或者圆形。
3.2 联合支护

根据松软岩层特征,巷道支护一般需分次进行。巷道开挖,围岩暴露后,立即进行第一次支护,及时封闭围岩,使围岩尽可能减少其强度损失,防止有害的松散状态发生,以后再根据情况,适时的进行二次或多次支护。

支护形式,目前发展趋势是以锚喷支护为主的联合支护方式。在松软岩层巷道维护中,锚喷支护作为一次支护已被公认;二次支护可用锚网喷,也可用金属可缩性支架,还有采用整体混凝土支护。

实践证明:以锚喷为主的联合支护体系对松软岩层的维护有较好的适应性

3.3综合治理

对松软岩层巷道支护,必须树立综合治理的观念,方可达到预期效果,主要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巷道位置的选择,最好是选在工程地质条件好,工程量又少的地段,并注意避免空间效应;巷道轴线方向和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或小角度相交。

(2)巷道断面形状要适应地应力分布特点,一般应使巷道周边圆滑,防止应力集中,设计的断面尺寸要考虑变形后断面尺寸的要求。

(3)施工工艺,应尽量减少对围岩的震动,并应及时封闭围岩,防止风化。

(4)巷道底板和水的治理,对巷道整体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可采用底板注浆或打锚杆办法来提高其自身强度,采用疏水、导水措施确保工作面及整个巷道不存水。

(5)支护结构、参数、施工工艺要密切注意和围岩变形状态相匹配。

3.4长期监控

围岩变形是围岩力学形态变化最直接体现。它不仅直接反映了地压规律,而且也是松软岩层用来分析判断围岩稳定程度的可靠手段。因此,进行现场变形量测,掌握围岩变形活动状态和时间效应,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支护结构和参数,妥善安排掘进和支护工艺过程,以确保支护体系和支护特性曲线和围岩变形活动状态相适应、相匹配,以最大限度发挥围岩自承能力和支护体系支撑能力,这是搞好维护的关键。松软岩层变形具有时间效应长的特点,所以坚持长期监控,对于及时了解围岩稳定信息及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软岩巷道支护设计中,必须结合煤矿所处的地理环境、岩层结构以及煤矿采掘深度等,采取合理的巷道支护方案,从而保证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性,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小康,王连国,吴宇,董旭.高强让压锚杆支护效果数值模拟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25(1):46-49. 
  [2]董涛,谢友友,祝华林,崔道品.让压与锚注法在软岩巷道中的研究与应用[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25(1):41-45. 

[3] 徐付军.软岩巷道支护理论研究与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