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降血脂药物能被长期服用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8
/ 2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能被长期服用吗?

罗利

仁寿县中医医院,四川 眉山, 620599

随着当前临床上冠心病病例基数的不断扩大以及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选择接受药物治疗。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属于临床的治疗冠心病常用药物,此类药物的应用历史久,且均可发挥较好的疗效。那么,他汀类降血脂药物能被长期服用吗?本文将带领读者们认识和了解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情况及用药注意事项等,以促进人们正确使用降脂药物,并维持机体健康水平。

一、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作用机制

他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可有效降低患者血胆固醇指标水平,同时减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可能作用机制主要包括:(1)他汀类药物可通过竞争性的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的还原酶,进而导致肝细胞当中胆固醇的合成减少,刺激肝细胞的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量增加,并促使循环中LDL、LDL前体清除,从而起到降低血浆LDL水平及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2)内皮功能失调是引发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他汀类药物可有效改善人体内皮功能。(3)他汀类药物可显著减少患者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并减少因氧化型LDL诱导巨噬细胞增生,并减少暴露在氧化型LDL巨噬细胞当中胆固醇酯聚集,以维持患者粥样斑块稳定性。(4)他汀类药物还可降低患者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从而降低炎症指标相关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二、治疗指南对他汀类药物应用的建议

在当前临床针对冠心病的防治当中,降低患者LDL指标水平是作为治疗的首要目标。他汀类药物是当前临床用以降低患者LDL水平药物中,疗效最强的一类药物,也是当前临床上唯一能降低患者冠心病死亡率、总死亡率的一类调脂药物。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研究认为,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具有强效且耐受性较好的降脂药物,通过他汀类药物可治疗因各种原因导致致命、非致命性的心肌梗死,并降低冠心病患者中风及死亡风险,该药物的应用还可减少患者冠脉搭桥手术施行率。但他汀类药物的治疗费用偏高,临床推荐用于极高危患者一级预防以及心血管患者二级预防的应用。在1997年,我国心血管疾病专家所组成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共同编撰《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指出他汀类药物可作为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胆固醇首选用药,且该建议明确了对冠心病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目标水平。

三、当前我国主要用药目录中纳入的降脂药物情况

当前我国主要用药目录包括《国家基本药物制剂品种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以及《军队合理医疗药品目录》,其中第一个目录指出,当前药品市场可供他汀药物包括普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以及氟伐他汀等品种,其他两目录也均纳入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以及辛伐他汀等品种,市场充分肯定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与疗效,确保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与临床用药可行性。

四、临床对他汀类降脂药物的应用状况

当前临床对他汀类药物的临床研究主要在于药物使用后降低患者血脂幅度等疗效指标研究,近年来也有以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作为观察结局的研究报告,针对此类药物的研究较多,均提示此类药物的良好疗效,但多数研究的基数小,仍需进行进一步的大数据分析和检验。临床上针对冠心患者治疗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也存在用药人数较少、疗程短、使用剂量小等情况,而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为医患双方对他汀类降脂药物效益作用方面的认知及药物不良反应估计方面存在偏差,医患双方都有快速改善临床症状的迫切愿望,从而忽视对应用他汀类药物减少心血管危险性,进而影响了患者对他汀类降脂药物的用药依从性。

虽然当前有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表明,他汀类降脂药物的应用是安全的,但相关研究也指出,他汀类药物的应用中,可仍有2~3 %患者存在用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呕吐、恶心、失眠、肌肉痛以及皮疹等并发症,存在有0.5~2 %患者用药后转氨酶水平升高、肌肉疾病发生率升高的风险。其中,患者用药后转氨酶升高水平副作用对于临床医师选择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的影响最大,医师不愿意承担转氨酶升高水平可能导致的肝功能损害后果,因此,对于老年人及部分高风险患者,临床上慎用他汀类降脂药物。

五、他汀类降脂药物的长期服用

他汀类降脂药物的长期服用取决于患者服药目的以及其在短期服药后是否存在有相关的不良反应。他汀类降脂药即属于药物,而作为药物,其肯定存在有不良反应,患者能不能长期性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首先需要看患者是否具有长期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的相关指征,其次,则要关注患者自身有无服药禁忌症以及服药物是否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包括用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恶心呕吐、失眠、肌肉痛、皮疹、转氨酶水平升高及发生肌肉疾病等),经过医师的综合评估后方可确定是否进行长期服药。他汀类降脂药主要作用在于降低患者血脂指标并稳定斑块等,该药物的应用可预防、控制心血管疾病发生。针对一些已经临床确诊为冠心病、近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糖尿病患者等具有心血管事件高危患者,不管其血脂水平是否异常,只要患者无他汀类降脂药物的使用禁忌症(即急性肝功能衰竭、失代偿性肝硬化等),都应在医师指导下长期使用他汀类降脂药治疗。临床研究表明,针对心血管事件不同危险分层人群,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后,患者LDL-C水平每降低1.0mmol/L,其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20.0%,且全因死亡率可降低10.0%以上。

他汀类降脂药物在服用后可能对患者肝脏造成损害,一般发生率在0.5%~2.0%,他汀类降脂药物的肝脏损害通常在患者治疗3个月内可见相应的症状表现,且此类损害导致的症状可呈剂量依赖性。但此类肝脏损害多为可逆性损害,即一般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一般在及时减少用药剂量或换其他药物治疗后可恢复正常。在《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协会共识组声明》等针对冠心病患者治疗的研究表明:在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患者中,存在0.5%~2.0%的患者转氨酶出现轻度升高,但其中具有临床相关意义转氨酶水平升高仅不到10万分之一,甚至不建议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后无症状患者检查肝酶。因此,他汀类降脂药物具有长期服用的价值,但需要在医师指导下科学用药。

总而言之,他汀类降脂药物具有长期服用的价值,但针对需长期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患者,建议其定期到医院接受检查,监测肝功能,当发现转氨酶升高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减量或调整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