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护理常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8
/ 1

精神分裂症的护理常识

鄢茂

都江堰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都江堰 611830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科疾病,青壮年是该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精神异常是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如,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等,其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精神分裂症患者没有自知力,其会认为自己没有病,且不会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有的患者还有伤害他人或自伤的行为,因此,在照顾精神分裂症患者时需掌握一些护理常识。

慢性、严重的精神障碍就是所谓的精神分裂症,患有该疾病的患者会出现精神异常,最为常见的是感知觉异常、情感异常、行为异常,患者对于真实和想象很难区分,且患者的反应相对比较迟钝,行为也存在着异常现象,病情严重的患者将无法正常的与人交流相处。

与其他患者不同,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自杀或伤害他人的行为,因此,要注重对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具体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1)对于有自杀行为的患者,应该安排其在一个单人间,与此同时,需要有人对其进行巡视与护理。与此同时,还需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并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病情动态变化进行了解,并对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的规律进行了解。

(2)对于患者想要到处乱跑的行为,应该要加强对其进行巡视,与此同时,应与患者交流为何要逃离这里的想法,让患者认识到主动接受治疗的意义。

(3)还要严格检查患者携带了锐器、刀片等危险物品,目的是为了防止患者用这些物品逃离房间,而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另外,还需要对患者所居住房间的房门锁好,对门窗及环境设施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存在问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4)如果患者存在伤害他人的行为,应对患者的活动范围进行限制。根据患者症状的轻重将其隔离在一个房间内,并做好巡视工作;同时,指导患者对自己的病态思维进行了解,由此使其学会对自身情绪进行控制。指导患者将自己的需求表达出来,而不是采取非暴力的行为处理问题。

(5)生活护理干预:为了使患者的精神状态更加稳定,还应该对其提供良好的生活护理,询问其是否存在不适症状,与此同时,询问患者饮食方面的需求,对于食欲不振的患者,可通过增加水果,使其食欲增加。为了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还应该要对患者讲解按时服药的重要性,使其能够自觉地进行服药。

(6)环境护理:对于存在自杀或伤害他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限制在一个房间内,为了使患者的居住舒适度得以提升,应保证房间内干净整洁,定期开窗通风;还可以对房间进行简单的装饰,如,将盆栽、山水画等物品放在在房间内,白天根据患者需求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在照顾患者时应注意语言要亲切随和,考虑到患者各方面的需求,由此为提高护理质量奠定基础。为了让患者睡一个好觉,应为其提供良好的睡眠条件,室内要安静,温度要适宜,且在税前可以让患者听音乐、泡脚等,必要的情况下给予其镇静催眠药,使其能够取得良好的睡眠质量。

(7)康复训练护理:为了促进患者疾病的良好康复,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展开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如,穿衣、洗漱、房间打扫等,使患者的自理能力得到提升。另外,为了使患者的精神状态保持稳定,避免出现不良精神刺激,应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日常中多关心、鼓励患者,使其能够正常的与人交往,由此为达到维持治疗的目的奠定基础。

(8)饮食护理:有的患者会出现不进食的现象,这时应了解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的患者是因为害怕食物与水中有毒而不进食,这时可以让患者自己到备餐的地方饮食,多为患者提供粗纤维的食物,且需要给予患者提供静脉营养或鼻饲,为其提供营养支持。

由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难度较大,通常无法治愈,只能通过治疗来控制病情,为了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减轻,使其生活质量得以提升,应为其提供全面细致的护理,护理人员应掌握相关的护理常识,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