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功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6
/ 2

论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功能

符彬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科学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作用表现,在近代资本主义使其得到充分的印证,伴随着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展开,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无论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远远优先于落后国家,科学技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形成直接生产力或是一般性的社会生产力,通过作用于人,不断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间接推动经济发社会变革,并从中协调人与自然世界之间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现代社会管理科学;工程;功能;分析

1科学技术概述

社会大众对科学技术的认知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通常人们认为科学技术是同性质客观认知。实际上科学与技术相对独立却又紧密联系,科学注重与理论问题的解决,技术则是应用于实际生活生产,科学是对自然中的确凿事实与现象之间的关系探究,通过理论基础将事实和现象进行结合;技术的存在目的是为了将科学成果在现实问题中应用。科学是对人类未知领域的探索发现,所得出的认知成果存在不可预见性,当成果产生后应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会逐渐的形成特定规律,发挥其积极作用。

社会发展进程中社会与科学技术的联系不断加强,科学技术也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逐渐形成了新兴独立研究方向,专业术语称为STS(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简称),由于其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对其作出针对性研究。STS的研究内容在于探究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其目的是要改变科学和技术分离,防止科学、技术和社会脱节的状态,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2科学技术与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内在联系分析

首先,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管理科学和自然界本来面目的集中呈现和反应,它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管理科学的客观规律进行有效揭示,有着十分显著的呈现。它也成为人们批判宗教迷信和旧习惯势力的有力工具,为解放思想弘扬理性提供关键手段。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现代社会管理和文化教育等相关的内容有着巨大的改变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方向,为有效提升人类的智能开发人类的潜力,为社会发展创造出更加理想的条件。再次,在科学技术的研究过程中,进一步有效形成了尊重实践、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这样能够使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进程得到极大的提升和推进。

3科学技术在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功能分析

3.1认知功能

科学技术揭示了唯物主义的客观规律,在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意味着探索与发现,在改善人们的认知能力上能起到很大帮助。在近代社会中,以往很多人为无法解释的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完善,逐渐得以解释,不仅帮助人们提高了对自然的认知,同时也在鼓励着人们去探索更多关于世界的奥秘。一方面,科学作为一种与旧思想与封建迷信斗争的手段,以其专业性与理性色彩更容易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可;另一方面,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背景下,教育为了迎合大众认知,往往不断地进行改革,提高了教育水平,最大限度激发人民的创造活力;同时与我们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匹配,使科技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3.2提升社会生产力功能

走出封建社会禁锢后,人类对于社会发展产生了突破性认知,资本主义社会优先掌握了近代科学技术,凭借先进的科学技术指导,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自20世纪初,科学技术成为了主导社会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在二战以后与战国家开始以资本主义路线作为经济复苏的强大动力,实践证明科学技术的贡献占据了关键地位。结合我国当时发展状态,邓小平承接马克思思想,确立了现代社会管理科学的重要地位,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发展指导,实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结构的优化转型,为现代社会的生产力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展至现代社会,科技创新的含义变得更加丰富,在发展进程中实现了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融入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通过科学技术加强一二三产业的联系,有效的稳固国家经济链条。科技创新不仅体现在提升社会生产力方面,对于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也具有积极作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国家致力于以科技转变经济动力的发展重视,提倡全民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树立了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在社会发展中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有效促使我国国民经济处于稳健发展状态中。科学技术的创新优化了国民生活方式,生产工艺也到了有效完善,生活生产效率质量不断增强,全面解放思想,为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

3.3社会变革的功能

伟大的无产阶级家马克思是首位提出了科学技术具备社会变革性功能的观点,他把科学技术看作是最有力量的杠杆,完全可以撬动地球,科学技术具有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变革的方式上,首先通过极大的提升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是发生社会变革的基础与前提;其次,科学技术在逐渐推动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结果就是推动社会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的最终变革,因为最终的经济基础决定最终的上层建筑,社会变革的发生只是迟早性的问题。在这儿需要注意理解的是不是单单的科学技术就可以推动社会变革的发生,科学技术只是为新的社会变革奠定了所适应的物质基础。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变革上的表现以改革开放最为有力,科学技术在现代化社会科学管理与工程中创造了极大的社会生产力,经济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社会的政治文化以及制度都获得显著的提升巩固。

3.4生态优化功能

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不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而且为实现这一蓝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作为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在党的十八大第一次被写进了政治报告。建设美丽中国,不仅仅需要保护,更为关键的是能在开发利用时保证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但同时也出现了盲目使用这些能力,造成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的趋势。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生态调节功能,就是在掌握自然规律、正确认识人类对自然过程干预不当所引起后果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调节和控制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创造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当然,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生态调节功能的同时,加强社会的改造和管理、严格立法、执法,实行综合治理,才可能有效地解决。

4结束语

随着全球性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创新作为社会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愈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技术创新对区域内各要素的渗透,不断改进现代社会的管理与生产方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方方面面可持续发展最直接的动力源。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功能与作用,关注其对人类生存所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周悦,崔维成,郭威等.深渊科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

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0):15-18.

[2]朱松山,任容.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M].北京:

国防大学出版社,2015.

[3] 杨和荣,陈洪泽,陈文新. 论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及

其实现途径[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12(5):1123-

1126.

[4] 张美虹,冯利哲,高宁. 论科学技术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推

动力量[J]. 法制与社会,2018,12(3):25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