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循证实践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9
/ 2

急诊科护士循证实践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冯丽明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广东广州 510700

摘要:目的 有针对性的探究急诊科护士循证实践能力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希望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 本次研究过程中所选取的对象来自于三家医院在2019年到2020年这个阶段内任职的100例急诊科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护士循证护理素质与实施水平量表展开相对应的调研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的循证实践能力评分只有(69.86±14.59)分,所涉及的相关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循证护理小组对其指导的效果、培训质量、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沟通能力等。结论 通过调研能够明显看出,针对急诊科护士而言,其循证实践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当前只是在合格的水平。在实践的过程中,要针对该类急诊科护士加大培训的力度,结合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然后落实相对应的培训对策,以此使其专业热情,专业技能等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和提升,培养高质量的循证实践能力更强的护士,进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循证实践能力;影响因素;应对策略

引言

循证护理实践从根本上来讲属于循证医学范畴,在循证护理过程中主要是把实证作为基础而开展相对应的护理实践。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要具备应有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更加审慎、明确、明智地进行相对应的护理实践,更有效的融合相对应的科研成果,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根据相应的临床经验等等来获得相对应的实践证明,有相关实证内容,以此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决策[1]。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有针对性的调研分析当前急诊科护士所呈现出的循证实践能力,然后探究对其循证实践能力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现针对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相关对象有针对性地选自于三家医院在2019年到2020年这个阶段内任职的100例急诊科护士,在其中有男性3例,有女性97例,年龄范围在21~37岁之间,平均年龄是23.35岁,纳入标准:为急诊科一线护理人员,工作年限≥1年,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因外出进修学习、病假、产假等原因无法填写问卷的护士。

1.2方法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针对所有研究对象都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护士循证护理素质与实施水平量表展开相对应的调研分析,其中调研内容主要涉及29个条目。

2结果

研究对象的循证实践能力评分只有(69.86±14.59)分,所涉及的相关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循证护理小组对其指导的效果、培训质量、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沟通能力、支持性环境等。

3讨论

通过上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调研分析,能够充分看出,针对急诊科护士来说,他们所呈现出的循证实践能力仍然还有很大的不足和欠缺,在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具体来说,相对应的应对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更加注重急诊科护士的培训工作

针对医院急诊科来说,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高度重视和组织相对应的循证护理知识的学习和研讨,确保相应的培训内容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切实的落实。医院方面要切实体现出自身的导向和组织的作用,确保循证护理的相关理念和实践应用能够更加深入人心,使相关的急诊科护士能够在思想层面高度重视,并且用思想引领行动,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中进一步提升循证实践能力,使相关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切实应用,使两者实现更有效的融合,以此在更大程度上提升自身的循证实践能力[2]。

3.2为护士提供必要的支持

针对急诊科护士来说,也要为其提供相对应的临床决策的权限,结合具体情况拓宽权限范围,以此确保循证护理工作能够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有效应用和深入发展,体现出自身的效能和作用。同时医院相关方面也要为急诊科护士提供必要的循证护理投入,有充分的资金支持,针对相应的网络资源和基础设施等等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以此为急诊科护理人员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实践和促进循证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性环境,从根本上有效避免或者减少实施循证护理的障碍因素[3]。

3.3建立健全更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医院的各项经营管理环节,要结合人力资源的配备情况和发展实际,构建更为完善的管理制度,推行更有可行性的激励机制,在具体的护理岗位中,通过职业地位、职业能力、岗位竞聘、职称晋升、薪酬福利等相关因素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确保急诊科护士的循证实践能力能够和上述的相关方面进行挂钩,这样才能使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和调动,从而使人力资源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配置和优化,激发其潜能[4]。同时,也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排班模式的优化和改进,改进排班模式保证各班次护理人员足量均衡,并减少护士工作中的机械劳动和非护理性工作,为护理人员开展循证护理提供时间上的保障。对于护理管理者而言,要针对自身的管理理念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确保循证护理实践的相关内容能够纳入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体系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急诊科护理人员要展开针对性的循证培训等等,使其能够在规范完善的制度体系之下,能够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思维模式,有更加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护理管理者可派遣经验丰富、知识扎实的护理骨干到开展循证护理工作相对来说比较良好的医院进行学习,由护理部牵头组织相应的行政实践小组,为所有护士进行相对应的护理实践指导。

3.4要大胆的质疑和纠正,具备循证思维

在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实践中,要指导其用循证护理的思维,敢于大胆的质疑和求证,并具备探索的思维模式,积极有效地解决护理实践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然后进一步有效提出和落实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在各项护理工作中能够真正意义上融入循证护理的相关理念,在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为患者提供便利、高效、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在不断的实践和创新过程中,进一步融入相对应的科研结论和临床经验,把握患者的具体需求,然后获取实证,并将其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除了临床经验和患者需求,实施循证护理的过程中还要确保护理人员具备应有的科研设计、流行病统计学、医学英语等知识和相关技能,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有效找到最新最好的证据,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结合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探究和完善,接受更系统的科研技能训练,更加切实有效的开展循证护理[5]。

3.5组建高质量的循证护理小组

在针对循证护理小组进行组建的工作,要选择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要进行严格的把关,使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都可以满足既定标准,以此为护理小组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具备应有的专业技能和综合实力,这样才能体现出团队的力量,在实践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效能。

4结论

总而言之,通过上面对于整个研究过程的调研分析,能够明显看出,针对急诊科护士来说,他们的循证实践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当前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或者问题,在具体的护理管理过程中,要着重把握相关影响因素,然后进一步落实针对性管理对策,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其专业技能和循证实践能力,使其不断的进步和完善,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的总结问题,把握好经验,结合相应的科研理论和自身的实践操作进行优化改进,以此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赵梦遐,王惠连,朱乐凤,等.临床护士循证护理行为、态度、技能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9,26(17):24-26.

[2]罗艺,贾铮.护士共情能力分类及不同类别护士间应对方式的比较[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4):453-457.

[3]陈纯,郭玲,腾清霞.本科护师对循证护理认知及应用现状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34(5):734-736.

[4]刘晓华,成守珍,张晋昕,等.护理人员循证护理知识、态度、行为、技能调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8,8(10):23-25.

[5]蓝宇涛,叶五清,林田,等.临床护士循证护理实践障碍因素的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8,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