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如何护理会阴伤口

/ 1

产后如何护理会阴伤口

伍冬梅

成都市郫都区犀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都市郫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 成都 611731


产妇在分娩时会阴伤口较为常见,包括侧切伤口以及自然裂伤伤口。随着自然分娩率的提升,伴有会阴伤口的产妇数量逐渐增加。由于会阴的解剖位置比较特殊,在会阴感染、缝合等因素的影响下,会使产妇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直接影响产妇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会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不利于产后恢复。对于产妇会阴伤口开展护理,能够预防产妇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帮助产妇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一、产后导致伤口愈合不良的原因

1.切口感染

若产妇在产前患有重度贫血,分娩时产程过长,会导致产后抵抗力降低,由此会提高会阴切口感染的发生概率。而结构感染会使裂口表面糜烂,影响伤口愈合速度。

2.会阴局部血块

血块主要存在切口部位,会使皮下组织与皮肤裂开,从而导致伤口愈合不良。

3.肠线吸收不良

在缝合会阴切口时,缝线主要为肠线,如果在拆线的过程中发现缝线未能被充分吸收,会导致皮肤与皮下组织分开,从而出现伤口愈合不良。

4.组织层次对合不良

恶露淤积在伤口处,会导致伤口发生感染。

5.缝线过紧

缝线在使用过多的情况下,会导致缝线过紧,而线头增加也会阻止血液流通速度,从而引发组织液化坏死,出现伤口愈合不良。

6.便秘

产妇在产后营养不均衡,未补足粗纤维食物,下床活动较少,容易引发便秘,在排便时用力会导致会阴伤口裂开。

二、会阴伤口的护理

1.健康宣传教育

在产妇住院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开展健康教育,将相关的妇科知识告诉产妇,比如外阴炎、阴道炎对生活造成的影响,确保产妇能够形成疾病防范意识。在患有疾病之后及时接受治疗。还需要将分娩知识告知产妇,避免产妇在分娩时发生恐惧心理,同时告知产妇会阴侧切的必要性以及愈合不良的诱发因素,引导产妇进行自我护理,能够有效预防会阴切口愈合不良。在产妇分娩之后,应告知产妇会阴切口的保健方法、科学饮食方法,才能提高产妇产后的会阴切口防护意识。

2.加强产后护理

产妇在生产之后需要时刻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定时测量体温,检查会阴伤口。加强对会阴伤口的消毒,定时换药,并指导产妇采取正确的卧姿,避免不当的卧位,压迫伤口。护理人员也应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伤口被恶露感染。产妇也应勤换内衣裤,能够预防切口感染。

3.会阴护理

当产妇进入第二产程时,护理人员要告知产妇正确的腹压使用方法,在选择会阴切口时,要根据胎儿的大小、产妇的会阴条件,才能有效防止切口裂开。在接口缝合之后,需要再次检查,同时将解剖组织分清,医护人员提高会阴缝合技术,进行无菌操作。在缝合伤口之前,需要对外阴重新消毒并更换新手套。当产妇出现羊水浑浊的情况,接口可也使用甲硝唑冲洗。伤口缝合时,要认真仔细对齐缝合,避免死腔残留。若孕妇存在外阴阴道炎,可以利用药物进行冲洗,将脓性分泌物清洗干净之后,定期换药。

三、会员伤口护理的注意事项

1.防止会阴切口裂开

产妇在发生便秘时不要屏气用力扩张会阴部,可以利用开塞露或者液体石蜡进行润滑,尤其是在拆线后的2~3天内,应尽量避免做下蹲动作。在排便时收敛会阴部以及臀部,能够有效避免切口裂开。在坐立时身体重心偏向右侧,能够减轻伤口受压,也能缓解伤口带来的疼痛。走路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摔倒,而导致大腿过度外展。不要在拆线当日出院,由于伤口裂开一般是发生在伤口拆线的当天。

2.避免伤口血肿

产后最开始的几天,孕妇应采用右侧卧位的方式,能够使伤口内的积血流出,避免伤口血肿,同时也能加快伤口愈合速度。待4~5天之后,伤口较为牢固时,恶露不容易流入,可也选择左右轮换卧位。产妇本人也要注意会阴切口的情况,若在手术之后的2小时内出现疼痛感,且逐渐明显应立即与医生联系,及时处理才能避免伤口血肿。

3.饮食注意

产妇在术后一周内,使用牛奶、藕粉、米汤等半流质食物,以免发生便秘情况,有利于会阴伤口恢复。在产妇发生便秘时,可以多吃水果,利于通便。

饮食方面也需要特别注意营养均衡,注意补充蛋、瘦肉等,能够加速伤口愈合。新鲜蔬菜与水果要适当多吃,应多吃些粗粮防便秘。同时,禁止食用辛辣或刺激性的食物。

如果会伤口未完全愈合,要注意减少鱼肉的使用,主要是由于鱼中含有的有机酸物质,能够抑制血小板凝集,不利于伤口愈合。

结束语:综上所述,产妇在自然分娩的过程中,通常利用会阴侧切的方式帮助产妇顺利娩出胎儿。除了这些之外,在分娩中可以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实施会阴中切,能够有效保护盆底肌肉,防止会阴撕裂。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产妇在产后容易出现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全面分析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才能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保证孕妇产后快速恢复健康,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