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电子胃镜和普通电子胃镜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无痛电子胃镜和普通电子胃镜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分析

王敏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无痛电子胃镜和普通电子胃镜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胃镜检查的10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每组50例,甲组行普通电子胃镜检查,乙组行无痛电子胃镜检查,对比最终确诊结果,观察两组检出率,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乙组检出率为98.00%,甲组为86.0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中,无痛电子胃镜相比普通电子胃镜检出率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上消化道疾病;无痛电子胃镜;普通电子胃镜;检出率

上消化道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疾病类型复杂多样,常见类型有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癌等,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对其采取及时早期的治疗十分重要。准确的诊断可为治疗提供一定依据,电子胃镜是目前临床上诊断该类疾病的常用方法,该项检查为侵入性操作,检查过程中易出现恶心、呕吐、呛咳、咽部疼痛等不适,导致多数患者产生较强的抵触心理,甚至拒绝或中断检查,从而影响疾病诊断,导致诊断效果欠佳[1]。近年来,无痛电子胃镜检查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检查方式具有无痛、对患者刺激小、检查结果精确等优点。本研究即分析探讨了无痛电子胃镜和普通电子胃镜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胃镜检查的10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分别为甲组(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6.58±8.47岁,胃炎15例、消化性溃疡1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8例、胃癌6例,其他9例)和乙组(50例,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6.17±8.54岁,胃炎14例、消化性溃疡1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7例、胃癌6例,其他10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显示无差异(P>0.05),可作对比。本研究经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1.2方法

甲组行普通电子胃镜检查,检查前口服胃镜润滑胶浆,以润滑咽部,指导患者取左侧卧位,后行普通胃镜插镜检查,检查完成观察后离开;乙组行无痛电子胃镜检查,同样口服胃镜润滑胶浆,患者取左侧卧位,给予心电监护和鼻导管给氧,开放静脉通道,开始检查时,由麻醉师缓慢静注枸橼酸芬太尼0.06~0.1mg、丙泊酚1.5~2.0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肌肉松弛、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检查,插镜检查后视患者情况追加丙泊酚,检查结束待患者清醒后,询问患者感受,确定患者活动自如,无不适后离开。告知患者2h即可进水以及进食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嘱患者检查当日尽量休息。

1.3观察指标

对比最终确诊结果,观察两组检出率,并对数据作以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检出率的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乙组检出率为98.00%,甲组为86.0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详细结果见下表:

表 两组检出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胃炎(29)

消化性溃疡(25)

功能性消化不良 (15)

胃癌(12)

其他(19)

合计(50)

甲组

50

29

25

13

10

16

43/50(86.00%)

乙组

50

29

25

15

11

19

49/50(98.00%)

χ2

-

-

-

-

-

-

4.891

P

-

-

-

-

-

-

0.027

3讨论

上消化道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需对其采取及时早期的治疗。及时诊断可为患者争取早期治疗时机,通过临床表现对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诊断,效果并不理想,且容易延误治疗时机,故电子胃镜检查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主要分为普通电子胃镜和无痛电子胃镜[2]。其中普通电子胃镜对患者咽部刺激较大,易导致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呛咳等不适,不适可影响检查,导致视野显示不清,进而降低检出率[3]。同时不适可导致患者检查依从性降低,诱发机械性损伤,并导致其心率、呼吸、血压等发生较大波动,严重者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近年来,无痛电子胃镜在上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检查方式是指以普通电子胃镜检查为基础,给予患者一定剂量的短效麻醉剂,帮助患者进入镇静、睡眠状态,在患者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完成胃镜检查的方法,现已在临床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无痛胃镜检查中患者无痛苦,对患者的刺激更小,患者耐受性和检查依从性更高,检查结果更为精确,可有效避免机械性损伤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4]。由于该检查方式对患者刺激性更小,头晕、恶心呕吐、呛咳等不适更少,故视野显示清晰,检出率相对更高。该检查方式具有安全性高、实用性高等优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乙组检出率为98.00%,甲组检出率为86.0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可见无痛电子胃镜诊断效果更佳,检出率更高。

综上所述,在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中,无痛电子胃镜相比普通电子胃镜检出率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会晓,唐旭东,柯俊,等. 无痛电子胃镜和普通电子胃镜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的分析[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0,25(10):1359-1363.

  2. 孙丽丽, 张健, 何桦. 电子胃镜在儿童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 47(05):91-94.

  3. 赵艳祥. 分析无痛胃镜胃痛对上消化道诊断及治疗评价[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006(001):154.

  4. 史伟东. 上消化道异物患者应用常规胃镜和无痛胃镜治疗的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07(027):5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