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吸痰在ARDS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密闭式吸痰在 ARDS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李晓青

邢台市第九医院,河北省邢台市 055250

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密闭式吸痰的使用步骤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共66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患者气道管理吸痰方式的选择上,分别采用密闭式吸痰、开放式吸痰,并以此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组展开实验,对应组名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人数均等,各为33例。结果:在两组患者中、后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呼吸频率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显著,组间数值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在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较另一组明显缩短,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论:密闭式吸痰方式的合理应用,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循环系统各项指标的改善有着较大的帮助,可有效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气道管理;密闭式吸痰;机械通气;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6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在患者气道管理中,根据吸痰方式的不同应用,将其分组展开实验。其中,应用传统开放式吸痰方式的对照组患者共33例,包含男女22例、11例,年龄最大83岁,平均值为(52.41±11.62)岁。患者的原发病有感染性休克、重症肺炎、淹溺等。应用密闭式吸痰的观察组患者共33例,包含男女23例、10例,年龄最大82岁,对应平均值为(51.68±10.74)岁,患者的原发病类型与上一组患者相同。本次研究在所有患者知情并且签署同意书的情况下展开,从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的整理上来看,差异不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

1.2方法

将常规开放式吸痰方式用于对照组,具体操作步骤为:使用苏州伟康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12号一次吸痰管,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的应用下,帮助患者吸痰。

将密闭式吸痰系统用于观察组,该系统包含了多个组成结构,将负压吸引装置、呼吸机Y型管和病人的人工气道与三通相连接而成。吸痰前,将安全转盘旋转,确保人工气道与吸痰管尖端相对应。在吸痰管与负压吸引连接处由左手相持,后在拇指与十指的操作下,将引阀进行控制,吸痰管在右手的操作下,按照气管插入的方向与深度,将吸痰管进行移动,在此期间,吸痰管薄膜会自动皱缩。一般情况下,当前端超出气管插管前端时,患者易出现呛咳,当发生此类情况后,吸痰管可退后1-2cm,并将吸引阀开关按下,保持≤15s的速度进行连续负压。期间,在吸引的同时,以旋转的方式将吸痰管撤出。等到吸痰操作停止后,吸痰管应回抽至薄膜保护套内,根据导管上的黑色指标线的示意,将安全转盘旋回。后将吸痰管与人工气道之间的通路关闭,将冲洗液开关打开,将腔内痰液进行冲洗后留下次备用[1]

1.3观察标准

在两种吸痰方式的应用下,对两组患者吸痰前、中、后1min三个时间段中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进行比较。另外,统计患者VAP发生情况以及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计量单位用x±s表示,t检验,计数单位用%表示,x2检验,当组间差异满足P<0.05的要求,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1 两组患者吸痰前中后血氧饱和度比较%

组别

吸痰前

吸痰中

吸痰后1min

观察组(n=33)

95.2±0.3

94.1±1.3

95.8±2.4

对照组(n=33)

95.1±0.2

86.8±1.4

92.3±1.5

2 两组患者吸痰前中后呼吸频率比较次/min

组别

吸痰前

吸痰中

吸痰后1min

观察组(n=33)

33.5±2.4

32.6±2.4

31.8±2.1

对照组(n=33)

33.6±2.5

38.6±2.7

35.9±2.1

3

两组患者吸痰前中后心率比较次每min-1

组别

吸痰前

吸痰中

吸痰后1min

观察组(n=33)

110.5±6.3

106.3±9.2

108.7±6.3

对照组(n=33)

112.4±6.8

139.8±10.7

118.5±7.8

3 两组患者吸痰前中后平均动脉压比较/mmHg

组别

吸痰前

吸痰中

吸痰后1min

观察组(n=33)

77.5±10.6

79.6±10.9

78.7±7.6

对照组(n=33)

77.9±10.8

73.8±12.5

76.3±4.5

2.4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为6.06%、6.89±2.85d、4.11±2.35d,对照组为21.21%、13.24±2.85d、9.52±3.47d,组间数值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

  1. 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对人体有着致命危害性的疾病,在患者临床治疗中,主要采取机械通气措施。再次期间,为保证患者气道通畅,对气道通气与换气功能进行改善,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气道管理。其中,吸痰操作尤其重要。如今,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应用了新的吸痰方式。与传统的开放式吸痰相比较,密闭式吸痰对患者呼吸与循环系统的改善情况更加明显,有效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概率。除此之外,对应的医疗成本降低,更能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2]

另外,使用密闭式吸痰系统,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无须断开与呼吸机的连接,这样的运作下,患者机械通气的连续性得到很好的维持,避免了吸痰引起的肺容量减少,大大提高了气道压力的稳定性。在具体的操作实施中,密闭式吸痰系统的工作流程较为简单,在节省吸痰时间的同时,又能提高患者的吸痰依从性,从整体应用情况上来看,效果要好于传统的开放式吸痰[3]

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吸痰中、后呼吸与循环系统各项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另一组,并且患者ICU住院时间缩短,VAP发生率也得到显著降低,各项指标数值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由此可见,在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密闭式吸痰方式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4]

参考文献:

[1]闫婷.吸痰前后给氧对ARDS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

[2]彭冲.不同氧浓度肺复张对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

[3]张楠.密闭式吸痰在肺感染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

[4]薛鹏扬,高健,周文华,史冬雷.机械通气病人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19,33(14):2446-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