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效果观察及准确率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1
/ 2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 CT的效果观察及准确率分析

谢宇涛

广安市邻水县中医医院 放射科 四川广安 638500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多层螺旋CT方式完成肠梗阻放射诊断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06月~2020年04月收治的14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依据不同放射诊断方法完成本次研究分组;各组均针对140例肠梗阻患者展开疾病检测;CT组(140例):采用多层螺旋CT方式完成疾病放射诊断;X线组(140例):采用X线方式完成疾病放射诊断;就组间诊断符合率以及病因诊断准确率展开对比。结果:CT组肠梗阻患者诊断符合率(97.14%)高于X线组(55.00%)明显(P<0.05);CT组肠梗阻患者腹腔感染诊断准确率(100.00%)、肠粘连诊断准确率(100.00%)、血供不足诊断准确率(93.33%)、肠道肿瘤诊断准确率(88.89%)以及疝气诊断准确率(100.00%)均高于X线组腹腔感染诊断准确率(64.29%)、肠粘连诊断准确率(62.50%)、血供不足诊断准确率(53.33%)、肠道肿瘤诊断准确率(33.33%)以及疝气诊断准确率(30.00%)明显(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方式有效运用,可使肠梗阻患者诊断准确率显著提升,获得理想诊断效果。

【关键词】肠梗阻;多层螺旋CTX线;诊断符合率;诊断准确率

肠梗阻作为常见急腹症一种,呈现出病因复杂、病情进展快速特点。就病变位置以及病因及时准确掌握,对于有效治疗方案制定,表现出显著价值[1]。传统针对肠梗阻患者在诊断期间,以腹部X线平片运用较为常见,表现出操作简单以及价格低特点,但无法对诊断准确率做出保证[2]。本次研究将针对肠梗阻患者探析多层螺旋CT方式运用可行性,以实现肠梗阻患者的早期治疗、有效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06月~2020年04月收治的14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依据不同放射诊断方法完成本次研究分组;各组均针对140例肠梗阻患者展开疾病检测:女66例,男74例;年龄区间为35岁~79岁,平均为(53.55±2.55)岁;病程区间为2d~9d,平均为(4.55±1.55)d;纳入标准:①肠梗阻疾病通过手术病理有效证实;②呈现出腹痛腹胀以及恶心呕吐症状;排除标准:①表现出较差诊断依从性;②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

1.2 方法

X线组:采用X线方式完成疾病放射诊断,就患者腹部利用X线机实施扫描,对于平卧体位以及立位采取给予指导,合理完成腹部全方位扫描操作;CT组:采用多层螺旋CT方式完成疾病放射诊断,就患者仰卧体位采取进行指导,对于平扫利用CT诊断仪完成,控制10mm层厚以及层间距,设定1.5mm薄层重建参数,完成常规扫描后,合理对肠梗阻患者展开增强扫描操作,对于各时期图像充分获取。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所有肠梗阻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以及病因诊断(腹腔感染、肠粘连、血供不足、肠道肿瘤以及疝气)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肠梗阻患者诊断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展开处理,计数资料(诊断符合率以及病因诊断准确率)行X2检验,以n(%)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 诊断符合率对比

CT组肠梗阻患者诊断符合率(97.14%)高于X线组(55.00%)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肠梗阻患者诊断符合率临床对比 [n(%)]

组别

诊断符合

诊断不符合

CT组(n=140)

136(97.14)

4(2.86)

X线组(n=140)

77(55.00)

63(45.00)

X2

68.2979

P

0.0000

2.2 病因诊断准确率对比

CT组肠梗阻患者腹腔感染诊断准确率(100.00%)、肠粘连诊断准确率(100.00%)、血供不足诊断准确率(93.33%)、肠道肿瘤诊断准确率(88.89%)以及疝气诊断准确率(100.00%)均高于X线组腹腔感染诊断准确率(64.29%)、肠粘连诊断准确率(62.50%)、血供不足诊断准确率(53.33%)、肠道肿瘤诊断准确率(33.33%)以及疝气诊断准确率(30.00%)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肠梗阻患者病因诊断准确率临床对比 [n(%)]

组别

腹腔感染(42)

肠粘连(40)

血供不足(30)

肠道肿瘤(18)

疝气(10)

CT组(n=140)

42(100.00)

40(100.00)

28(93.33)

16(88.89)

10(100.00)

X线组(n=140)

27(64.29)

25(62.50)

16(53.33)

6(33.33)

3(30.00)

X2

4.3272

4.5081

3.8829

4.9331

3.9528

P

0.0375

0.0337

0.0487

0.0263

0.0467

3、讨论

临床针对肠梗阻患者在实施诊断期间,腹部X线检查凭借耗时短、价格低、操作简单等方式获得广泛运用,但是因为腹部结构组织影响,往往诊断期间会表现出影像重叠现象,无法对清晰图像获取做出保证[3-4]。在此种情形下多层螺旋CT有效运用,对于系列伪像出现可以充分避免,表现出图像清晰以及分辨率高等系列优势,可就梗阻原因以及位置充分明确,将肠梗阻疾病诊断率显著提升[5]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方式有效运用,可使肠梗阻患者诊断符合率获得明显提升,并且就系列疾病病因诊断准确率提升可以做出保证,对于病情早期判断奠定基础,实现肠梗阻患者的早期治疗、有效预后。

【参考文献】

[1]邹春端.探讨16排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7):159-160.

[2]陈桂泉,廖余胜,黄凯清, 等.CT与MRI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6):69-71.

[3]谭迎杰,彭晓锋.多排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7):64-66.

[4]王羲.腹部CT检查对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价值[J].影像技术,2020,32(3):44-45.

[5]李光伟.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在诊断肠梗阻中的临床价值对比[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