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如何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1
/ 2

多层螺旋 CT如何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冯玉兰

四川省 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省 江油市 621701



肠梗阻属于临床中高发性急腹症疾病,数据显示,肠梗阻在所有急腹症疾病中的患病率占比高达20%,尽早准确性的判断患者患者梗阻类型及位置对于改善疾病预后有积极的影响。研究显示,腹部平片确诊肠梗阻病症的机率大约为50%-60%,且此方式下并不能对肠梗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病灶位置进行明确,经临床实践经验显示,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肠梗阻病情方面的价值显著,该项诊断技术有十分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利于清晰的对患者梗阻病因及梗阻部位进行鉴别诊断,为进一步探究螺旋CT诊断肠梗阻病症的优越性,本文对螺旋CT如何诊断肠梗阻病症进行了探讨分析,如下。

  1.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病症的优势

多层螺旋CT不仅可以实现无间隔扫描,也可以实现任意间隔扫描,此项诊断技术的扫描时间短,从患者膈面至耻骨位置的扫描只需要8-15s左右的时间,且扫描时所释放出来的射线量较小,容易被患者所接受。此外,CT薄层扫描MPR技术属于一种新型检查方法,此项诊断方法在扫描患者横断面的基础上提供了新的扫描信息,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对肠梗阻患者的梗阻原因、梗阻点以及梗阻范围进行明确,进而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便于医师更为直观的了解患者病灶情况、病变空间形态以及周遭组织情况,这与B超检查以及X线检查相比均有很大优势。因此,在怀疑患者患有肠梗阻病症时,对其实施螺旋CT检查属于最佳的诊断方式,此项诊断技术不仅可有效对肠梗阻患者病情原因及部位进行明确,且可判断其是否存在有绞窄等问题,有利于医生为患者制定针对性保守治疗方案及手术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 螺旋CT在肠梗阻病症诊断中的应用

2.1判断梗阻部位

机体的小肠组织结构较长且位置一般来说不固定,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梗阻部位判断困难度,由机体回盲部位所引起的全小肠梗阻利于对梗阻位置进行明确。对肠梗阻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扫描时会发现患者的回肠及空肠表现与X线平片呈现内容基本一致,即基本无或者是彻底无回肠褶皱,空肠内存在有很多环状的皱襞,皱襞通常情况下显示情况不佳,可借助于肠粘膜皱襞形态及萎陷肠管的相对长度对肠梗阻患者的梗阻部位进行判断。若在检查中发现患者肠袢数量相对较少,肠袢多分布于其上腹部,且梗阻部位处于空肠内时,即可看到扩张肠管的空肠环形皱襞。若在检查中发现患者大多数扩张回肠肠袢分布于其全腹部,伴有数量较大的液气平面,且其肠内仅有少量气体或无气体,并不存在扩张及液平现象时,则说明梗阻部位在患者回肠远端。机体的结肠结构较短,加之降结肠及升结肠位置相对较为固定,使得发生梗阻症状借助于螺旋CT很容易被确诊,横结肠以及乙状结肠均存在有游离系膜现象,加之其位置变化情况较大,这使得从结肠或直肠固定部位双向追踪结肠走行时易于发现结肠部位。

2.2判断梗阻严重程度

借助于螺旋CT对肠梗阻患者的梗阻严重程度进行判断时,可根据患者远端肠管萎陷程度、近端肠管扩张程度、液体量以及远端肠管残留气体进行判断。若为部分性肠梗阻时,在螺旋CT下患者梗阻远端会出现有一定量的液体及气体;若为完全性肠梗阻时,在螺旋CT下患者梗阻近端的肠管会存在有明显扩张的现象,且远端肠管基本上极度萎陷,甚至是无法准确性进行辨认。螺旋CT检查下可借助于造影剂口服的方式在移行带的辅助下判断间接性肠梗阻或者是不全性肠梗阻。

2.3判断梗阻病因

(1)肿瘤:在螺旋CT诊断下肿瘤性肠梗阻病症会表现出以移行带区域肿块现象,肠壁呈偏心或局限环形不规则增厚,肠系膜局部组织浑浊时会出现肝转移病灶以及局部淋巴结肿大现象,且肿瘤突破浆膜时会对相邻肠道及周遭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侵犯。(2)异物:结石性肠梗阻在螺旋CT诊断下呈现为Rigler’s三联征,即异位结石、肠梗阻以及胆系积气,同时可间接性或者是直接性显示并发症征象与胆肠瘘道现象。粪石性肠梗阻在螺旋CT诊断下的扩张肠管会表现出外形不规则,软组织样团块,密度不均匀或夹有小气泡影的现象。(3)粘连:该症状多出现于有腹部炎症或手术史患者,在螺旋CT诊断下会发现患者的梗阻部位呈鸟嘴样形态,肠腔变形,可能会有粘连的索条,移行带未发生明显病变。(4)炎症:螺旋CT诊断下由炎性病变所引起的肠梗阻肠腔狭窄段的肠管多呈现为细线装,肠壁较厚,肠腔轮廓光滑,肠壁轮廓规则,炎性梗阻病灶多呈现出扩张或者是狭窄肠段。(5)肠系膜血管栓塞、套叠及扭转:螺旋CT诊断下肠系膜血管栓塞在扫描时会出现闭塞血管不强化现象。肠套叠(见图1)多发生于回盲部,且呈同心圆性状,并会有低密度系膜卷入现象。肠扭转患者的肠系膜与梗阻点之间相对集中,梗阻点形态复杂多变,闭袢肠管基本上或者是已完全被液体填充,同时近端扩张肠曲会存在有肠系膜肿胀充血以及大量气体。

60656ad94ffc9_html_edde487180fba3f7.png
1肠套叠图示

结束语:以螺旋CT诊断肠梗阻病症时可利于清晰判断患者部位、严重程度及病因,与B超、X线相比,此项诊断方式可有效提高肠梗阻患者病情诊断阳性率,避免耽误其病情治疗,同时螺旋CT诊断方式较快、操作简便且无创,较为容易被患者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