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与胰腺关系思考“甘味药”治疗糖尿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1
/ 2

从脾与胰腺关系思考“甘味药”治疗糖尿病

袁志健

1.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成都 ,610075 

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5

摘要:关于脾脏,从功能上中西医都有不同的理解,且西医认为脾脏与胰腺的关联性不大;在治疗糖尿病中,中西医对此也有不同的见解。但是通过查阅经典,可以发现脾脏与胰腺之间是存在关系的,且在治疗糖尿病时亦是存在关联的。在本文,我们将从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甘味药在治疗糖尿病中的意义,且为何不会使患者出现血糖升高。

关键词:脾脏;胰脏;消渴;糖尿病;甘味药;


脾脏在传统中医理论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有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的生理功能;与胃相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两者协调完成对饮食的消化、化生,然后输布水谷精微;所以脾胃又有"后天之本"、"仓廪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名称。

一.脾的生理功能

1.中医脾的生理功能。

(1)主运化水谷

脾主运化指运化水谷与运化水液;水谷进入人体,经胃的受纳腐熟的初步消化,后经小肠。此将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布散全身,发挥滋养作用,此皆为脾的气化作用。

(2)主运化水液

水谷精微在转输时,其中液体也会因脾气而化为津液,转输至肺脏,继而经肺的宣发肃降输布全身,外达肌腠皮毛,内润五脏六腑;多余的水液会转输至肺肾,经肺肾的气化作用,化为汗尿,排出体外[1]

(3)脾主升清

升清指升输精微和升举内脏,脾气的运动特点一上升为主,脾的升清与胃的降浊是相对而言的,两者相互作用,相反相成。脾气的升动转输作用,将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上输心肺,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而脾气也因为主升,脾胃同居中焦,所以能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

对于脾脏的认识与中医的认识不同,西医将脾归为淋巴系统,是最大的淋巴器官。[2]而且认为脾的主要功能为造血、储血、滤血、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和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没有将其归纳与消化系统。

而中医对于脾的认识,也是有造血和免疫等功能;但是则是将脾胃归为消化系统,且与糖尿病有密切的关联。

二.胰腺的生理功能

1.西医对胰腺认识

胰腺在西医属于消化系统,其内分泌功能是由胰岛来完成的。而胰岛的重要性是在于,它是人体内控制血糖动态平衡的中心[3]

2中医对胰腺认识

中医对于胰腺很早就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以往的中医经典著作中对于胰腺的论述是很少的。关于胰腺的描述最早见于《难经四十二难》曰:"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此"散膏"即指现代医学之"胰腺"。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认为胰腺是人体的命门,并认为胰腺是三焦的发源,言:"生两肾中间,似脂非脂,似肉非肉,乃人物之命门,三焦发源处也,盖颐养赖之,故称之颐。亦作胰",但李时珍的这段论述认为胰腺居于两肾之间,这可能是其认为胰腺是人体命门的主要原因[4]。而后清代王清任、叶霖、张山雷与民国张锡纯亦有对胰腺的进行一个描述与认识,分别称为珑管、甜肉、散膏等。


《诸病源候论脾病候》谓:"脾气盛,为形有余则病腹胀泾溲不利";《丹溪手镜五脏虚实》谓:"脾虚:四肢不举,饮食不化,吞酸或不下食,食则呕吐,腹痛肠鸣,溏泄",与现代临床胰腺疾病患者表现的纳差、腹痛及小便异常等症状相符[5]

通过古代与现代的医学结合,我们可以发现中医的脾脏与胰腺是存在相似性的,存在关联的。

三.糖尿病中使用甘味药的思考

1.甘味药

在传统中药理论中,甘味入脾,是与脾脏有密切关系的。而在作为性能中,甘味药具有"能补、能缓、能和"的作用特点。而糖尿病的常见病因为"脾弱胃强",甘味药在治疗中起到了一个补脾的作用。

但在现代医学治疗糖尿病的认识中,对于血糖的控制、避免摄入含糖量高的食物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治疗,所以很多医家也因此而尽量的避免使用甘味药。两者便产生了一个矛盾,但在恩师岳仁宋先生临床治疗糖尿病时,亦会用到大枣等甘味药,且复诊反馈血糖控制良好。所以我们不得不思考,甘味药在糖尿病是否一定会升高血糖,或者为什么服用含有甘味药的复方却不会升高血糖的原因。

(1)甘味药的含糖量

在生活中,我们的大部分的食物中都含有糖分。但是其中的含糖量去各有差异,如日常

饮食的大米与面条便有区别,两者100克的含糖量分别是76与57。所以因为含糖量的不同,且用量多少,应该也会导致是否能升高血糖。

(2)复方用药

在治疗糖尿病中,并非单纯的使用大枣等甘味药。中医治疗中注重配伍,使得方中各药均能起到一个增效减毒的作用。单纯的使用含糖量高的中药,可能会导致血糖的升高,但是方中若含有其他的降糖药物或会因此出现相对平衡的状态,导致在服用含有甘味药的复方后,治疗糖尿病中起到疗效,且不至于出现一个血糖控制不稳定的状态。

(3)降糖药或胰岛素的作用

在现代治疗糖尿病中,中医不单单的如传统中医单靠中药等来作治疗,还常常配合现代医学来进行中西医治疗,务求为患者取得更好的疗效。

所以除了运用传统的中医诊治,亦会结合现代医学来设立治疗用药,使用胰岛素或服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降糖手段。

(5)针对病机

糖尿病在中医称为消渴,认为其常见病因为"脾弱胃强"。脾虚主要为脾气虚弱和脾阴不足,气阴亏虚是消渴病发病的主要病机之一。脾气虚弱,不能散精上输于肺,肺津无以输布,故患者口渴多饮;而脾与胃同居中州,脾阴亏虚,不助胃行其津液,胃阴亦亏,虚火亢盛,消杀水谷,则消谷善饥。脾与胰腺的关系密切;所以甘药健脾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另一方面促进了胰腺的功能好转[6]。所以使得服药出,不会出现血糖异常升高、控制不当等。

四.结语

通过对脾与胰腺的认识,我们可以知道两者之间是存在关联的,甚至如民国张锡纯所说"脾之副脏膵(胰)"。所以在中药治疗中复方含有甘味药,在治疗脾的同时亦是在改善胰腺的功能,所以患者的血糖便会得到很好的控制;且还有很多药物的潜在功效我们并没有完全的发掘出来,所以会产生误解。一旦传统药理与现代药理双结合定会给我们临床上带来新的体会与认识。


文献

[1]高思华,王键.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3-74

[2]杨茂有,邵水金.正常人体解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72

[3]迟佳敏.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39-43

[4]朱祥麟,朱寒阳.论李时珍的肾间命门及鼻为命门之窍说[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8):617-619.

[5]韩尽斌,曹振东,刘巧丽,朱建民.从"胰属脾"谈胰腺癌的病机要素[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9)2086-2088

[6]张静,高晓菲,王伟臣.岳仁宋教授治疗糖尿病用药经验举隅[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