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湾新区空间布局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6
/ 2

台州湾新区空间布局研究

沈剑敏 1 王婷婷 2

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1 浙江 台州 318000 台州市椒江区公用工程建设中心 2 浙江 台州 318000

摘要:文章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着手,进行深入思考,总结分析影响台州湾新区空间布局的要素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现状问题进行全方位诊断,提出相关空间布局的建议,以供规划决策参考。

关键词:台州湾新区、空间布局、产城融合

  1. 研究背景

2020年8月,台州湾新区正式成立,是浙江省设立的第六个省级新区,也是台州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打造的市本级战略平台。作为台州市的未来之城和产业新城,如何科学的进行空间布局是当下台州湾新区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1. 研究路径

本文通过现状实地调研、资料文献查阅和大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台州湾新区现状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梳理出当下发展面临的困境,并通过部门访谈及对政策文件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空间发展困境的实施路径。

  1. 状存在问题

3.1 各片区定位模糊,不利于协调发展

台州湾新区各片区原编制多个规划,对各片区均提出各自的发展定位,功能定位涵盖“生态、旅游、创新、科技、品质生活、绿色休闲、田园、商服、智能、文化教育、高端制造、技术研发、产城融合”等内容。总体来看,各片区定位相互交叠,未能形成精准的错位发展关系,不利于整体的协调发展。

3.2各片区之间空间割裂,不利于产城融合

受农用地及村庄用地分布的影响,台州湾新区各片区之间空间割裂,相互之间在空间上联系的紧密度较低,组团各自内向集聚发展特征明显,片区间未能形成有效联系,不利于资源的集约配置,不利于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产城融合。

3.3 设施配套缺乏,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求

新区由最初的台州湾集聚区、滨海工业园区和椒江东扩产业区发展演变而来,各园区初始发展动力为招商引资和产业集聚,故在前期的园区建设中忽视了城市公共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现状新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镇的发展,远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

3.4 现状存量建设用地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台州湾集聚区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现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通用航空、缝制设备和智能马桶等为主导的“千亿”产业集群,是台州发展湾区经济,实现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空间转移,打造高端智造业和科技创新服务的重要平台。现状产业集群规模大、分布广,对新增建设用地需求大,但当下存量建设用地空间有限,不利于今后产业升级转型、做大做强,不符合台州市湾区产业平台核心区块的定位要求。

3.5村庄用地散乱,不利于空间集约发展

城镇建成区外围村庄较多,村庄用地不规整且分布散乱,村庄用地与其他类型用地之间未能形成有效联系,发展经济效益低。村庄用地占据了大量存量用地空间,不利于经济效益高的功能用地集中布置,不利于空间的集约发展。

3.6 主干路建设不足,不利于片区间交通联系

现状已建主干道网密度低,尚未形成健全的路网体系,使得新区各片区之间交通通达性较低,对人员、物资的流动产生较大阻碍,各片区空间与功能的联动缺少交通支撑,导致区内产城融合进程滞后。

  1. 台州湾新区空间布局建议

4.1 理顺片区定位,整体协调发展

应在“湾区智造城、科技孵化城、滨海文旅城”的总体定位指导下,充分整合中央创新区、东部新区、滨海工业园区和三甲街道等全要素资源,将台州湾新区打造为集产、研、学、购、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制造产业升级区、自主创新研发孵化区、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区和功能复合品质生活区。在总体定位的指导下,中央创新区着力发展科创服务业、东部新区和滨海工业园区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三甲片区着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各片区在功能定位上形成相互协调、错位发展的良性发展格局。

4.2 空间联动布局,打造品质新城

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的理念,遵循功能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的原则,构筑“一廊一带两心六区”的空间结构。“一廊”即台州湾创新走廊。“一带”即台州湾生态休闲旅游带。“两心”即湾区科创中心和智造服务中心。“六区”即中央创新区、战略新兴产业北区、都市农业休闲区、高端装备智造片区、月湖绿岛片区和战略新兴产业南区。

4.3 加强设施配套,实现产城融合

严格落实并保障区域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通信、燃气、环卫、电力设施投入,提高市施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推进海城公园、未来社区等标志性工程建设,打造“城市现代化”的实践样板。合理拓展城市开发边界,加强中央创新区与东部新区的空间联动,推动两个片区的融合发展,实现设施配套均衡布置、补足产业发展后备空间、优化城市空间,实现产城融合。

4.4 保障用地供给,加快产业转型

保障建设用地供给。新区作为台州发展 “湾区经济”、“数字创新经济”和“科技城”的主要平台,应在土地要素和专项资金等方面进行充分保障 ,在用地布局上推进“中央新区东扩、滨海工业园区西拓”,以满足产业空间的发展需求,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处理好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原东部新区历史遗留围填海面积约18平方公里,按最新政策,历史围填海拟建项目禁止用于房地产开发、低水平重复建设旅游休闲娱乐项目及污染海洋生态环境的项目,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需妥善处理历史遗留围填海用地,在功能空间布局上兼顾近远期的发展需要,实现陆海统筹发展。

推进高能级战略平台创建。大力发展航天航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深入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主动接轨大上海,聚焦强链、补链,培育配套产业集群。有序推进省级无人机航空小镇和省级通用航空“万亩千亿”产业平台等重大产业平台建设。

4.5 合理村庄布局,推动全域整治

进一步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谋划三甲街道现代大道以北区域立改套方案,整合三甲心海绿廊以南村庄建设用地,优化用地布局,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可预先下达用于启动村镇拆并、建新拆旧的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周转指标,并将建新拆旧后整理的耕地用于补充城镇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按照三调,组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调查,编制三甲片区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估算乡村空间可盘流量,明确三甲街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具体目标任务、政策和资金安排等。

4.6 完善道路体系,加强片区联系

大力实施市政道路“畅通工程”,推进新区各组团之间主干骨架道路的建设,打破各区块之间的空间隔阂,实现新区路网联网成环。加快现代大道、海城路等快速道路的建设,梳理完善椒金大道、洪三路、台东大道、鲍浦大道、文化路、蓬北大道等主要道路。优化市域铁路S2线位,串联中央创新区、三甲街道集镇、滨海工业园区和东部新区。

  1. 结束语

本文针对台州湾新区现存的定位模糊、空间割裂、配套不足、用地缺乏、村庄零散、路网不完善等问题,提出理顺定位、联动空间、加强配套、保障用地、盘整村庄、完善路网等空间布局建设,以便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中予以采纳和吸收。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J].国土资源通讯.2018(15):10-13

  2. 台州高新区管委会.台州高新区秉持“三生共融”理念打造现代科技新城[J].中国科技产业.2017(9):66-67

  3. 台州市政府.集聚区:争创示范区 争当排头兵[EB/OL].

http://www.zjtz.gov.cn/art/2020/4/30/art_1229200059_53373774.html,2020-04-30/2021-02-08

  1. 台州湾新区.台州湾集聚区(高新区、绿心度假区)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EB/OL].

http://www.zjtz.gov.cn/art/2020/1/28/art_1229192724_3685691.html,2020-01-28/2021-02-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