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平等刑法保护的多维透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7
/ 2

民营企业平等刑法保护的多维透视

赵洪涛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

摘要:民营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中,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具体制度内容的约束力和及时性都是维持民营企业正常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平等刑法保护是民营企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法律保护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平等刑法保护作用的分析可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划分,并进一步以此为依据进行分析研究,为了帮助民营企业获得更为切实的发展状态和发展动力,针对平等刑法保护的问题进行多维度的全面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民营企业;平等刑罚保护;制度;司法

引言:

民营企业在具体发展的过程中,法律保障方面的问题属于影响企业发展的一项关键性问题,为了取得更好地企业发展状态,民营企业的发展建设中更需要法律的保护。但民营企业的发展建设中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需要从司法层面找到有效地控制措施。

一、民营企业发展背景下的立法与司法层面问题分析

针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司法制度和法律条文在实际制定中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是更好地发挥刑法保护作用的重要条件。从宏观上来讲,平等刑法保护作用的发挥不仅需要依托法律条文本身的的合理性,更需要依托具体执行人员和执行方式的合理性,只有两方面同时达到预期的应用效果,平等刑法保护的作用才能够充分发挥。

(一)立法内容的滞后性

法律条文的制定本身就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且与市场经济发展和建设的速度相比,法律条文的制定更新周期是相对较长的,这就会带来滞后性的问题[1]。具体来说,这一点主要是指刑罚的内容体系由于在制定确认的阶段相对较早,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和变化,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态和其内部的组织结构也出现了一些变化。这意味着长期以来适用的法律在一些细节的条文内容上会存在在一定程度无法与实际的企业经营发展要求不匹配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造成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来源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同时也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构罪风险。最后,从企业经营发展的实际需求角度上来看,企业发展中的融资行为也会由于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存在滞后性而在实际操作的环节受到影响。

(二)司法层面的企业家“原罪”问题

关于企业家“原罪”问题的处理,具体的原则是将问题的处理过程用一种历史发展的眼光堆在。针对已经存在的问题要积极采取采措施进行分析和纠正,有效减低企业产权案件的发生几率。另外,在针对问题和错误进行辨别的环节,要重视甄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问题处理的效果维持社会效应,同时达到一定的法律规范效应。另外,虽然一些关于产权保护的文件规范相继制定和应用,缓解了刑事司法层面的僵化现象,但从社会效应方面来观察却会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2]。只有结合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整体问题的发展趋势和状态对“原罪”问题进行分析,才能取得更好地问题处理效果。

二、解决“原罪”问题的有效司法策略

“原罪”问题是民营企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与平等刑法保护相关性最强的问题,从司法的角度上来讲,原罪问题的解决策略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轻量刑原则

轻量刑原则是侧重于体现出保护作用的一项基本原则。从性质上来说,这一原则也是体现出法律人性化特征的一项原则。在新的、更具有适宜性的法律生效前,遇到“原罪”问题,可按照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进行问题处理,如果所处理的案件已经过了有效的追诉期,则可视为不予追究责任。梁歪,对于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可适当按照从轻追求、从旧追求的原则进行问题处理。

(二)公正性原则

这一点主要是指,在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需要同步追求的背景下,为了确保所裁定的结果达到客观公正的程度,需要严格按照以下几方面原则进行行为判定。第一,性能为本身的性质问题。即行为的性质是否已经构成刑事犯罪。第二,对犯罪与非罪现象的界定要把握好标准和界定方法,以便在界定是否存在刑事责任的过程中保持明确的原则和方法,避免界定环节出现问题和失误。最后,针对不同罪行的量刑要合理进行分析和控制,将此罪与彼罪之间的关系做一个明确的界定[3]

三、执法层面的分析

执法环节是法律条文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但是执法的形式和力度的把握也是决定法律条文作用发挥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对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角度上来说,维持其长期稳定发展是民营企业长期发展和建设中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从保护的角度上来说,在具体落实环节中,当民营企业家需要面临诉讼安案件时,就意味着到了法律规范执行的环节,这一环节中,如果诉讼的类型为刑事诉讼,则通常情况下执法部门户籍在季节采取强制措施开展工作,比较典型的强制措施包括了对企业财产的查封、冻结以及扣押等。但这种执法措施从民营企业的发展角度上来说,冲击力过大,会影响民营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在执法环节,应当提高相关执法措施执行的谨慎程度,针对不同类型的措施对其实施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尤其是财产的归属方向问题,应当引起充分地重视

[4]。以便起到保护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的作用。最后,企业家自身的问题还应当注重尽可能不影响企业发展和建设正常状态。而且在具体的财产类型区分上,也要注意针对企业法人角色的财产与个人财产的区分,从而避免财产的处置方法和处置结果失去公平性。

四、结束语

综合分析可知,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建设在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层面上都面临着很多实际问题,且企业家“原罪”文体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是非常突出的,为了取得更为稳定的企业发展状态,一旦涉及刑法平等保护的问题,要求司法人员首先要重视结合企业发展建设的实际做好分析,随后再从具体执行的层面加强控制和分析,避免执行力度把握上的问题引起执法环节的工作开展无法发挥保护进而监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敏.如何对民营企业及企业家依法平等保护?——以张文中案改判无罪为视角[J].民主与法制,2020(8):56-59.

[2]袁彬.民营企业产权刑法保护的司法出罪路径及其扩张[J].法律适用(司法案例),2018(12):13-18.

[3]付唯一.民营企业发展中的法律问题初探[J].市场周刊,2020,v.33(08):159-161.

[4]卢勤忠.民营企业的刑事合规及刑事法风险防范探析[J].法学论坛,2020(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