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衰竭症的兽医治疗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4
/ 2

牛衰竭症的兽医治疗策略分析

阿依古丽 ·马木提

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畜牧兽医局 843800


摘要:本文就牛衰竭症的病因、症状及鉴别诊断进行了具体介绍,提出了其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牛;衰竭症;诊断;治疗;预防

牛衰竭症是一种严重营养不良的疾病,常见于过度劳役又缺乏合理饲养的耕牛以及饲养不善的高产奶牛。患牛体脂肪储备消失,肌肉萎缩,全身骨架显露、弓背,被毛粗乱无光,皮肢枯干多屑,弹性降低,全身各器官衰竭。牛营养性衰竭症一般多发于冬而危于春。该病主要是因为牛过劳和营养缺乏引起。

1 病因分析

耕牛因春夏季使役过度而导致过劳,同时青绿饲料供应不足,引起体膘严重下降,秋后饲养又跟不上,入冬前不能复壮保膘,一到严寒的冬季,在内外不良因素影响下,导致营养代谢障碍,发展为严重消瘦、委顿、贫血及恶病质。在营养供给不足而体质消耗过大状态下,患畜随即出现生理饥饿[1]。于是机体不得不动员体内贮备营养物质,如脂肪、蛋白质和糖元开始自体分解。同时肝脏解毒机能也随之降低,导致肝脏营养不良。特别是肌蛋白质的自体分解,造成肝脏和肌肉中氮、磷化合物严重耗损,由此而产生营养性衰竭等一系列临床反应,如渐进性消瘦、体温降低、胃肠道驰缓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凡年老体弱、幼牛发育不良、母牛早配偷配、慢性消化不良以及内外寄生虫病等,造成营养物质不能维持正常机体需要,导致严重瘦弱,加速病情发展[2]。奶牛主要是高产母牛因严重营养不足,或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化脓病等而引起。营养不良兼患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锥虫病、焦虫病、肝片吸虫病等,因失治或治疗不合理,都会诱使或加剧营养性 衰竭。

2 症状特点

患牛呈进行性消瘦和贫血,站立不稳,不愿行走,低头无神,被毛粗乱,皮肤干燥,丧失弹性。黏膜淡红、苍白或污秽发暗[3]。全身肌肉明显萎缩,骨架显露,肌键松弛,肌纤维性震颤。站立无神,极易疲劳和出汗,病久则卧地不起。呼吸无力,脉速而弱,脉不感手。多数病牛仍能采食,体温常偏低,皮温不整,末梢发凉。有时也表现前胃弛缓、便秘或腹泻,少数在胸腹下及四肢出现浮肿。血液稀薄,呈淡红色或暗红色,红细胞减少(一般在每立方毫长300万~400万之间),血红蛋白降低(一般在30%~40%之间),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偏低,分类基本正常。临床上,中兽医将衰竭症分为虚劳证和痿瘦证[4]。①虚劳证:俗称劳伤,如长期使役,不得休养,始终难以复膘。症见掉膘,低头沉郁,口色淡,舌软,脉细,耳鼻冷,腰硬,气促,尿少而黄,粪稀而臭[5]。②痿瘦证:俗称饥伤,是因长期饲喂桔秆,缺乏青饲料,尤其是旱涝时和久雨雪时,无草料饲喂,造成痿瘦。患牛表现为消瘦贫血,站立不稳,行走不快,食少,体温偏低,体躯下部水肿,前膝皮破出血。

3 鉴别诊断

牛衰竭症与机体某器官急性衰竭,如心衰、肾衰不同。前者其根本原因是机体营养供给与消耗之间出现负平衡,导致体内贮备的脂肪、蛋白质和糖元的加速分解及严重耗损, 最终出现一系列营养不良直至衰竭的症候群[6]

4 预防措施

为预防该病发生,对耕牛应合理使役,防止过劳,保证适当休息。秋季要充分放牧及饲喂青草,入冬后需补充精饲料[7]

5 治疗方法

该病属于阴阳气血不足,“虚者补之”,宜补气养血,滋阴助阳,用十全大补汤,方为党参20 g、白术25 g、茯苓20 g、当归30 g、川芍30 g、熟地30 g、白芍30 g、黄芪30 g、肉桂30 g、 甘草10 g,水煎,候温灌服。每天1剂,连用5~7天,对病牛疗效很好。虚劳证宜以补气健脾、滋阴生津为治则[8],选用七补散,方为党参30 g、炒白术30 g、茯苓30 g、炙黄芪30 g、麦芽30 g、山药25 g、醋香附25 g、秦艽20 g、川楝子20 g、炒枣仁15 g、陈皮15 g、当归45 g,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隔日1剂,连服5剂。加减:气喘者,加贝母、杏仁、冬花;贫血者,加熟地、白芍、阿胶;久泻者,加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腰痛者,加杜仲、牛膝、川断。痿瘦证宜健脾补气,补充营养,可采用党参30 g、黄芪 30 g、白术30 g、炙甘草30 g、麦芽30 g、神曲30 g、五味子 30 g、茯苓20 g、陈皮20 g、当归45 g、炒枣仁15 g,共为末,候温灌服,隔日1剂,连服3剂。同时用10%~25%葡萄糖 1000~1500 mL,10%葡萄糖酸钙200~500 mL。12.5%维生素C 40~60 mL,三磷酸腺苷(ATP)10 mL(100 mg)混合,一次静脉注射。也可使用营养疗法:第一个疗程,大米1000 g煮粥,加入鸡蛋4~5个,冲米酒300~400 mL,喂服。每天晚上1次,连喂10天。第二个疗程,米粥500 g,加鸡蛋2个,冲米酒 150~200 mL喂饲,每天晚上1次,连喂10天。第三个疗 程,鸡蛋2个,米酒150~200 mL,混合饲喂,每天晚上1次,连喂5天。改善饲养管理是治疗该病的重要环节,病后应停止使役,夏拴凉棚,冬系暖厩,给予易消化及富有营养的饲料,适当牵遛运动,并给予足够的饮水和饲料

[9]

6 讨论

首先,牛衰竭症对牛身体健康水平的不良影响作用非常明显,患病后牛会出现虚弱、不爱进食、进食后消化不良等状况,患病后若是不能及时的治疗,牛体重会逐渐下降,营养不良,牛体内的营养成分会逐渐流失。牛身体的脂肪、糖分、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分解的速率会加快[10]。在牛衰竭症治疗期间,需要通过饲料对病牛进行营养补充。牛衰竭症病症加剧的速率较快,患病后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病牛的病情恶化 其次,在牛养殖期间,科学饲养是预防牛疾病出现的主要策 略。对于牛衰竭疾病来说,需要重点对牛饲料喂养和冬季防寒保 暖方面进行强化。牛养殖期间,饲料是牛营养获取的主要途径,要保证饲料质量良好,营养成分充足,让牛在养殖生长期间能够吸收充足的养分,保持身体健壮,提高牛的免疫力[11]。在冬季,气候较为寒冷,需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若是牛受寒,体质就会变 弱,疾病抵抗能力下降,就容易引发牛衰竭症病发。因而对于牛衰竭症除了要提高病症治疗技术水平以外,要重点做好牛衰竭病预防工作,运用科学的牛养殖技术,掌握牛养殖疾病预防的知识,降低牛衰竭症的病发概率[12]。综上所述,牛衰竭症对牛健康的损害是极大的,病情严重会导致牛死亡,这对牛养殖产业发展尤为不利,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针对牛衰竭疾病要将疾病预防作为重点,在牛患病后要及时采用治疗措施对疾病进行控制和恢复。

参考文献

[1] 尚兴英. 青藏高原冬春季节牛营养性衰竭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0, (5): 103.

[2] 夏季. 七补散治疗牛衰竭症[J]. 现代农业, 2015, (05): 23.

[3] 李红章. 中西结合治疗牛衰竭症一例[J]. 中兽医学杂志, 2015, (04): 66.

[4] 吴加伟, 王克功. 牛衰衰竭症的发生、诊断和防治方案[J]. 现代畜牧科技, 2017, (12): 84.

[6] 邹小娟. 中西兽医合并治疗牛衰竭症及疗效考察[J]. 乡村科技, 2016, (2): 30.

[7] 易本驰.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水牛衰竭症的疗效分析[J]. 豫南农专学报, 1991, (1): 58-60. [8] 蒋次升. 对于中西兽医结合几个问题的感受[J]. 中兽医科技资料, 1979, (2): 4-12.

[9] 陈正铭. 从脾论治牛衰竭症[J]. 农技服务, 2008 , (5): 77.

[10] 梁丽.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瘤胃臌气的疗效[J]. 兽医导刊, 2015 , (18): 166.

[11] 吕阳育. 不同方法治疗牛前胃弛缓的疗效比较[J]. 兽医导刊, 2018 , (2): 209.

[12] 布合里倩木·阿力木.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衰竭症[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7, (12):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