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中的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1
/ 2


城市设计中的力

张严玲

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 技术应用部, 安徽 合肥 230000

要:在简要介绍城市设计的理论发展基础上,借助物理学领域力和能量的概念,将城市设计中的力划分为伸展力、收缩力、张拉力和指向力,并结合实例论证了渗透于城市设计中的各种形式的力的引入空间、组织秩序、产生能量、诱发运动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设计 力 伸展 收缩 张拉 指向

1引言

自从出现了完整意义上的城市,人类就开始了无意识的城市设计活动。城市设计的核心技术方法很多,空间设计的方法更是千差万别。沙里宁[1]提出了城市建设三原则:表现的原则、相互协调的原则、有机秩序的原则。凯文·林奇提出“意象地图”的方法,他认为城市设计原则可以归纳为:历史延续性,方向感,审美效果,鼓舞性,认同感[2]。本文引用物理学领域中力和能量的概念,比较城市设计中被重复利用的范式,归纳城市设计中所涉及到的力,并将其分为四类,验证各种力所起的作用。

2城市设计中的力

在物理学中,力是指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产生形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借鉴经典力学中的力的概念,城市设计中的力是城市空间设计的一种方法手段,它是意识形态的,却是能发挥作用,产生能量,形成运动。城市设计的力可以分为伸展力、收缩力、张拉力和指向力。

2.1伸展力

在意大利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中,有一个反复重现的主题,其中总有一个直接的有目的的设计由中心广场延伸到外面某一点,牢固地固定于地区的力的一种表现上。伸展力在这种表现手法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伸展力为城市统一体提供了明快而有力的表现。例如水城威尼斯,将现实存在的小广场及其旷地引向圣马可教堂前稍大些的空间,通过转角的处理,将大运河岸边的开敞空间引入城市中来,并与城市空间很好的融合起来。伸展力在其他城市不同时期都有所体现,发挥了惊人的相似的效果。例如中世纪翁布里亚山区托迪城,中世纪佛罗伦萨的中心广场。







607fca95d5f35_html_10e9d568c0c136c6.jpg










图1 圣马可广场力线分析图(原图引自埃德蒙·N·培根《城市设计》)


2.2收缩力

607fca95d5f35_html_70f1d30ed3b0c897.jpg 间中一个单一的点可以成为一股强烈的设计力,从紊乱中理出秩序。收缩的力,需要一个可以起支配作用的点,来领导和控制周围环境。同样的,周围环境需要接受和呼应支配点,从而产生凝聚的效果,形成秩序感。古典时期的罗马城运用收缩的力体现了一种紧凑集中空间格局。历史上常常由教堂尖塔和方尖碑来承担支配的作用,如安农齐阿教堂,从图2中可以看出,安农齐阿教堂是支配全局的中心,为数众多的教堂楼尖塔与其呼应而不喧宾夺主。










图2 安农齐阿教堂力线控制空间示意图

(原图引自埃德蒙·N·培根《城市设计》)

2.3张拉力

约1300年后的巴洛克时期的罗马通过利用方尖碑的垂直体量,在空间中建立起点,并在这些点之间限定张拉的线。张拉线的联接并不是任意的,而是由古建筑、教堂、大门、和公共广场位置引导出来的张拉力的交点而决定的。从图3中可以看出,可读性极强的波波洛广场向外放射出3条街道,放射路网,相互垂直的街道以及成Y型分叉延伸的道路共同组成了巴洛克时期罗马城的设计结构。洗练而充满张力的路网结构,展现了罗马城的丰富性。

607fca95d5f35_html_df5061ec25b58bf8.jpg















图3 罗马城力线分析图(原图引自埃德蒙·N·培根《城市设计》)


2.4指向力

指向力是由一组序列引起的,重复的、规整的序列感容易产生指向力,引导人们的视线,组织人们的活动。指向力较之前三种的力相比对人的影响最甚,在微观上,它或利用建筑的形式,或利用柱式的重复等自动将人们的运动纳入城市的韵律中,影响人们的反应。人类运动渠道最光辉的历史典范之一就是古希腊的行进行列。它就是通过精心安排的运动路线和停留的点,指向人们前往雅典城。培根[3]在描述南锡城皇家广场时,就称赞皇家广场行进到省府宫前的建筑序列感受是值得注意的范例。建筑序列不仅展示了韵律美,而且引导了人们的运动轨迹。

3城市设计力的作用

城市设计手法丰富多样,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创造出舒适良好的生活环境。只有在城市设计中遵循开敞空间的引入、秩序有序、能量和运动的规律,实践伸展力、收缩力、张拉力和指向力,才能促进城市向易于感知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3.1伸展力引入空间

城市的物质空间环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往往成为营造城市形象优先考虑的目标[4]。在做城市设计的时候应当注重将自然环境很好的融入到城市景观中。目前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建设正成为我国城市建设新的热点[5],做设计时应具有将滨水环境引入城市空间的意识。开敞空间在今天城市快速膨胀的时期愈发珍贵,善于利用道路引入开阔的空间是评判设计质量的标准之一。

3.2收缩力组织秩序

现代大都市的建筑设计表现出以本体为主,彼此之间很难产生联系和呼应。雷同的混凝土构架以及既不能联系外部又不能延伸内部的玻璃幕墙使每座建筑都是孤零零的个体。收缩力在组织城市秩序的具体的手段是建立城市地标,或是设计好观景的平台。城市设计在关注城市天际线的形成的同时,应重视建设领略良好城市天际线的观景平台。

3.3张拉力产生能量

张拉而洗练的道路规划设计可以产生充满力量的城市景观效果,同时也可以将原来被压缩在城市内的能量传递到四周乡域。除上述巴洛克时期的罗马城,皮埃尔·朗方少校设计的华盛顿总平面受到全世界的喝彩。联邦的尊严从充满张拉的力线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此雄浑的城市总平面设计,关键在于道路设计的成功。放射的路网配合小尺度的方格网状道路,更显得气势恢弘。两个实体建筑间的生机勃勃的力的流动通过放射的路网建立。

3.4指向力诱发运动

以前,不论是走路、骑马、还是赶车,一个人通过空间运动的速率大体上是相同的,因此城市设计者研究的是同一种基本的感知系统[6]。然而机械动力的应用改变了人们运动的形式,人们根据不同的形式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快速路系统要求自由流畅的形式和间隔宽阔的网络划分,步行运动系统要求情趣变化和急剧变化的印象。因此,城市设计者面临问题是同时以不同的运动速度和不同的感知程度,创造使驾车者和步行者同样满意的环境。指向力不仅指导和限定人的活动,同时诱发人的运动,为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感知体验。

参考文献:

[1] 徐苏宁,赵志庆、李罕哲,城市设计和设计城市[J]城市规划,2005,07

[2] 刘宛,旧城改造中城市设计的四个原则[J]世界建筑,2001,06

[3] 埃德蒙·N·培根(著),黄富厢,朱琪(译),城市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 汪坚强,吴强,朱冀宇,总体城市设计中的城市特色塑造初探——以蓬莱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为例[J]城市规划,2004,03

[5] 王建国、方立、陈宇等,海口滨海岸线城市设计初探[J]城市规划,2003,04

[6] 单峰、刘朝辉、韩笑,总体城市设计核心内容和核心技术方法应用——论总体城市设计中特质空间表达,规划师论坛,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