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4
/ 2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探究

王彦霞

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高质高专护理教学过程中按照工作过程做课程设置对学生影响。方法:现选取18级学生三年制的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计抽取80人在2018.09——2019.06期间在校学习中融合不同护理教学模式。将其分成常规组与实验组并平均纳入40名学生设为实验对象,即常规组接受传统专业课程设置法授课、实验组采用按照系统工作过程课程设置进行授课,为验证不同课程模式实施效果,可比较综合成绩考核情况、思维评判能力表现。结果:实验组对象其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分值均高于常规组,同时思维评判能力表现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结果可见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高质高专护理专业学生所实施的专业课程设置,采用给予工作过程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综合成绩与思维模式强化,值得于医学教学中推广。

关键词高职高专;工作过程;课程设置;护生


工作过程课程设置即为基于工作逻辑并将职业能力的分析和构建设为“支撑”最终形成具有规范性与逻辑性的课程体系,设定临床护理服务体系与目标围绕其真实患病情况设置课程使护理操作有紧密衔接性完成教学任务,做到教学、评估、操作等统计教学模式[1-2]。让每位学生可在完成任务中获取知识,既能让护生感知自身主体地位,又能增强职业综合素养。基于此,本实验便主要围绕此展开统计,详情结果见下。

1.资料和方法

1.1对象资料

现随机选取18级学生三年制学生为实验对象,共计抽取80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各40人。常规组制定传统专业课程设置法授课、实验组制定系统的工作过程课程设置授课。

常规组男4名、女36名、年岁均数(22.6±2.0)岁;实验组男5名、女35名、年岁均数(22.1±1.8)岁,一般资料差异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

使用传统教学法并对应制定护理专业课程,教师提前备课并让学生提前预习,将所设定的教学目标铺设开展,随之新课程讲课开始。教师为学生演示临床护理技能要点,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后归纳总结,得出课堂反馈结果最终开始考核。

实验组

使用系统的工作过程课程设置授课,此教学理念的课程开发设置思路主要在于针对不同类型病患与不同疾病者,应怎样完成在岗职责下的病患需求。选定某一岗位、病理或操作作为课程案例,将临床实际护理操作内容设为课程主线,构建最贴合医疗机构真实工作过程。本组所有课程均应在模拟环境下落实,同时可以邀请SP参与某些课堂,设计实际工作场景将每天常见工作做基本串联,合理分配护理任务将案例护理问题摆出,让护生予以解决,最后师生共同对其工作展开评价。

1.3观察目标

围绕本次实验中相同类型实验对象设置不同护理教学课程,为分辨其落实效果差异,可从综合成绩考核情况、思维评判能力表现角度入手。

1.4统计法

用SPSS23.0对两组对象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608377e9bd9db_html_1fd5ae32fa445ab9.gif 士s)描述,组间经t检验, P<0.05时,具有可比意义。

2.结果

2.1综合成绩考核情况

常规组与实验组对象在接受不同课程设置护理教学后,对每组40名对象的综合成绩考核进行统计。常规组理论知识(72.51±4.66)分、实践操作(74.62±4.08)分;实验组其理论知识(88.6±3.73)分、实践操作(87.90±4.02)分。实验组对象综合考核水平相比常规组更佳,对两组间观察数值相较T=17.048、14.663有差异性,均数差成立P<0.05.

2.2思维评判能力表现

本组实验基线条件与2.1一致,同样对其展开统计。可见常规组对象推理力(7.10±0.22)分、演练(7.31±0.61)分、综述(8.63±1.10)分。实验组对象推理力(8.35±0.12)分、演练(9.76±0.15)分、综述(10.03±1.20)分。经比较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对象的思维评判能力表现更强,数值均属差T=31.547、24.667、5.439,P<0.05有比较性。

3.讨论

护理专业的课程教育对教师能否营造形象课堂的要求较高,加上专业教育工作过程的特殊性,为此直接影响了对此种类型的学生展开的教学必须站在实践的肩膀上作出基本导向工作,而非顺应学科教学导向构建课堂[3]。高职高专院校的护理课程设计结构其依照的逻辑即为工作操作过程和技术起点,每一项主要内容皆不是围绕理论知识本身和其逻辑为中心展开的,而是围绕技术逻辑所开展。工作过程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护生建立思维逻辑,能适应多样化医疗行业发展,此为真正将护生设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能激励其拥有学习积极性与主观性,在高质高专中实施有利于培养其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高效解决实际问题

[4-5]

结果所见,实验组护生综合成绩考核、思维评判能力均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落实,能加强护生职业素养提升综合能力,构建优质的思维方式,使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韩明飞.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以"精神科护理"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16):346-347.

[2]黄颖怡,张少华,孙雪梅, 等.基于工作过程的口腔护理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19-20.

[3]林秀云.探讨微课程在医院护理实习生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8):36.

[4]刘辉,张蔚蔚,高华, 等.基于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老年护理方向课程开发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3):76-77.

[5]陈静.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研究——以医护英语为例[J].福建茶叶,2019,41(7):159.


项目编号:WLCBYZ201908

项目名称: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