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泵灌泵装置

/ 1

一种离心泵灌泵装置

岳国斌 赵静 安桂敏 孔健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一采油厂 天津市 300280

一、现状分析

由于存在安全隐患,集团公司对易发生闪爆的污油污水系统的长轴液下泵予以全面禁用。离心泵因其具有性能范围广泛、运行可靠,且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维修方便等特点,逐步替代长轴液下泵成为液体举升的主要设备。因离心泵与地下池液位存在一定的高度差,且无自吸能力,所以启泵前必须灌泵,才能达到启泵要求。但现场使用的灌泵装置存在密封效果差,维修频繁等缺陷,需要对其进行技术改造,以满足生产要求。

目前采油厂使用的灌泵装置是由一个旋启式止回阀做为底阀,与外部水源配合使用,完成对离心泵的灌泵操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装置存在以下缺陷:

1

1、 压力低时阀门密封性能差。灌泵用水源一般为临近低压水源,以减小管线刺漏等带来的安全隐患。而作为灌泵装置的关键部件——止回阀,在来水压力较低的情况下,外部对阀芯的挤压作用微乎其微,阀芯主要依靠自身重力作用于阀座之上,这样就不能保证止回阀阀芯与阀座完全密封。

2、阀座与阀体间结构不合理,易挂杂物。污油污水池内常会出现一些杂物,这些杂物可能挂在阀芯上,也可能挂在阀座的突起处,使阀芯无法座回阀座。

3、阀芯在打开时始终暴露在流道内,阀芯与流体直接接触。对于污油污水池,抽汲的液体中常携带大量的杂质,启泵后,在液体的快速冲刷之下,极易对阀芯造成了磨损。并且阀芯打开后会遮挡部分流道,对液体起到一定的截流。

二、对生产的影响

1、当底阀不能密封,进口管线内无法存住液体时,则无法启泵。

2、当底阀密封效果差,压力上升缓慢时,则需要在启泵后反复控制出口阀门,诱导液体流出,直至流量均匀。

3、检修底阀需要将其从2米余深的池内吊出,在不能保证吊车到位的情况下,需要4-5个人用吊绳将其拉至地面,因此底阀工作的不稳定性,直接增加了大量的工作量,并增加了由此带来的安全风险。

4、室外灌泵装置采用自压式的止回阀,还存在一个缺陷:由于进口管线内液体无法排出,冬季要对其进行保温,一旦保温失效,冻堵将无法避免。

三、改进措施

1、改变阀芯与阀座的结合方式,使阀不易受介质影响,提高阀的使用寿命。

2、增大流道面积,保证阀门打时无截流,消除单向阀对流体构成的阻力、改善流体吸入条件、提高泵效。

3、实现底阀装置的手动操作,既要保证底阀关闭时的密封效果,又便于冬季对进口管线进行放空。

四、具体实施方法

1、将旋启式止回阀改为球阀。球阀具有操作方便,开闭迅速,便于远距离控制的优点。而且球阀流体阻力小,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在全开或全闭时,球体和阀座的密封面与介质隔离,介质通过时,不会引起阀门密封面的侵蚀,使用年限较长。另外由于球阀的球体在开启过程中带有擦拭性,故大多数球阀可用于带悬浮固体颗粒的介质中,而其密封性不易受到影响。

2、将底阀由自压式控制改为手动控制。如图一所示,利用杠杆原理,将操作手柄延伸于池子盖板以上,便于人员操作。人工控制的球阀装置在启泵前关闭阀门灌泵,停泵后打开阀门放空,灌泵装置不必长期存液,从而避免了冬季的冻堵,也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3、为消除安全隐患,液下各连接部位均采用铜制材料,避免摩擦产生火花。

608664338615f_html_76949b396e87886b.png







(灌泵装置示意图一)

1、泵底阀管线 2、法兰 3、底阀法兰 4、底阀5、滤网 6、操作杆 7、 8、 9、10、 11、12为连杆机构 13、阀杆 14、放空 15、操作杆固定销。

3、 操作方法

1、启泵前,员工下压操作杆6,使球阀关闭;

2、打开灌泵阀门,使进口管线内灌满液体;

3、在泵出口处压力上升的过程中,打开排气阀门,排气直到有液体能够连续流出,压力与灌泵来液压力持平;

4、关闭排气阀门;

5、按下启泵按钮,并立即上抬底阀操作杆6,打开底阀;

6、待观察出口压力升至最大,启动电流升高后回落,缓慢打开泵出口阀门,控制出口达到所需排量。

7、停泵操作:按离心泵停泵规程停泵后,打开底阀,放净进口管线内液体。

四、应用效果:

该离心泵灌泵装置在采油一厂输注作业区冲砂池试验成功后,推广至唐家合联合站、马西联合站,在冲砂池、污水池共12台离心泵上安装后,灌泵平均时长1.5分钟,一次灌泵启泵合格率均达到100%,且应用近两年来,未出现打不开关不严、磨损、卡阻等维修问题,消除了冬季冻堵的隐患,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保证了泵的有效运行时率。

五、结束语

该装置的主要创新点是利用杠杆原理,采取人工控制液下阀门的方式,解决了阀门密封不严,又无法放空的难题。各连接部位采用铜制材料,消除了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该装置改造完成后,缩短了灌泵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