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暖通设计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7
/ 2

高层建筑暖通设计的思考

潘恩定

深圳市清华苑建筑与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革新优化,建筑行业内部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层建筑数量明显增多,规模日渐扩大,高层建筑供暖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设计单位需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高层建筑暖通设计工作,以高水平的暖通设计切实解决高层建筑供暖不足的问题,从而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供暖;


当前,我国城市高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高层建筑暖通设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该项设计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进而干扰群众的生产生活,且建筑维修难度也会显著增加。为此,就需不断完善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优化建筑保暖性能,以此为大众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

1暖通设计概念

暖通设计是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点,高层建筑暖通设计的难度较大,该项设计主要分为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三个部分。采暖是通过对建筑和供暖设备的设计,让建筑内部获取适当的温度,让人获得适宜的居住环境。良好的通风能降低室内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浓度,改善室内居住环境。空气调节能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以及洁净度,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暖通设计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设计、建造和设施。这是暖通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也为暖通设计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

2高层建筑暖通设计特点

有别于中低层建筑结构设计,高层建筑暖通设计的特点如下所述:首先,在空调循环系统选型上,不同条件对负荷与调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循环水泵的数量及变频速度方面的要求更为严格。设计者需在设计工作中结合时间和地理位置确保设计的合理性,规避循环效果不佳等问题。

其次,体现在高层建筑供暖上。在管道安装施工中需安装供水和回水管、总压力表、温度测量及除污设备等,设计中要充分考虑高层建筑的主要特点,开展打压数据的测量工作。并科学设置室内供暖系统和室外管路布局,重视通风与防火结构的优化配置。若部分高层建筑防火阀门和通风管路设置不合理,则会直接影响通风效果。

3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问题

3.1不重视建筑节能环保

建筑行业是高耗能行业,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若设计人员无法高度重视暖通设计,一方面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生态问题,另一方面也会浪费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建筑企业中,由于领导层自身缺乏环保意识,并未正确认识到高层建筑暖通设计环保的意义与价值,使得暖通设计的环保节能性不佳,从而引发诸多环境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

3.2空气参数不合理

空气参数在暖通设计中是较为关键的参考依据,我国现行的规范和制度中明确了建筑内部空气温度指标,但是各项指标并未有效落实,且空气参数指标无法满足既定标准。如某高层建筑冬季测定室内温度时发现,规范中明确指出浴室内的温度为25°C以上,但实际测量温度仅为20°C;厨房的温度需控制在15°C以上,而实测温度仅为5°C。这也充分证明建筑工程暖通设计中所选的空气参数并不合理。

3.3通风设计不科学

暖通设计中通风设计尤为关键,该环节也存在着十分明显的问题,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中,暖通问题更为显著。常见的问题有防火阀未按要求设置,部分通风管仅一侧设有防火阀,无法有效抵御火灾。同时,选择的保温材料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无法满足常温送风需求;通风管道运行的冷负荷过大,会缩短通风管道的使用寿命;再加上设备负荷预算评估准确性不足,设计负荷与实际负荷的差异尤为明显。运行中也出现了能源损耗,增加运行成本。

3.4系统管路配备有待完善

高层建筑的功能分区较多,暖通管道穿越的区域也相对较多,若想切实加强管道间的关联性,就需做到统筹设计。在实际的系统管路配置工作中,散热器运行效率低,容易与其他管道和设备发生冲突,进而加大工程其他环节设计的难度,对管路的顺畅运行产生影响。

3.5设计缺乏深度

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国家对设计内容提出了较为细致的要求。但在实际的设计中,部分企业并未严格按照设计规定要求完成设计工作。如并未详细标注管道和供暖系统图、通风空调平面图和供暖平面图等。另外,也并未对立管加以编号,部分企业没有在施工前出具设计图纸。上述现象均无法满足规定要求,降低了高层建筑的暖通性能。

4提升高层建筑暖通设计水平的有效对策

4.1关注暖通设计节能减排

高层建筑虽然能够有效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优势,但能耗问题也日益明显,很多企业在高层建筑的暖通设计中并未高度关注节能减排工作,这也使得建筑能耗持续上升。因此,在建筑暖通设计中,就应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比。高层建筑暖通空调体积较大,复杂性较强。暖通设计水平对系统耗能的影响不容忽视。只有全方位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方可改进暖通设计质量,实现建筑的绿色节能。

4.2合理确定空气参数

高层建筑暖通设计工作中,空气参数变化与墙体保温、热泵供应能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设计工作中,需认真分析和考量可能产生的影响因素。结合现有数据资料及标准要求,确定空气参数,注重参数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其中,低温环境下,温度要控制在30-40°C,热媒不得超过65°C。设计水温差的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0-17°C,系统压力不得超过0.8MPa。供热管线及外墙间距需保持在70-100mm之间,管路间距为150-300mm之间,且在地暖设计的过程中,地面的厚度不得小于800mm。

4.3完善通风设计

通风设计中务必严格依据规范要求,切实保证参数计算的准确性,科学规划设计内容,提升通风系统设计水平,确保室内外空气的正常流通,以此减轻气体堆积对人体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如通风系统保温设计中,一方面要全方位考量风管的性能,另一方面也要确定立管和直管及周边设备的保温要求。选择满足所有装置运行要求的保温材料,谨慎选择自重较大的保温材料,加强系统性设计,从而切实解决通风系统中存在的各项问题。

4.4合理配置系统管路

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应以全局视角分析系统管路配置,全面了解和掌握管路特征及性能,确定其走向和相互间的干扰与影响,保障设计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有效规避由于立管、支管设计质量不佳所产生的问题,合理控制管线占地面积,防止交叉作业引发较大的矛盾和冲突,切实保证系统的安全与平稳运行。

4.5调整暖通设计方法

为做好高层建筑暖通设计,需及时解决工程设计缺乏深度的问题,优化暖通设计,发挥出暖通的最大效能。在高层建筑暖通设计期间,需要全面体现出使用需求,具备充足的依据。即基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规范,满足高层建筑暖通使用需求,考虑日后的变化,注重设计的质量。此外,如出现特殊情况,无法依据标准组织采暖设计,则可在工程设计中结合所需的非标准设施提出参数要求,推动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5结语

总之,高层建筑暖通设计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要求人员认真分析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不足,依据规范要求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合理配置系统管路,完善通风设计、节能减排设计,选择符合实际的暖通设计方法,进而为住户打造舒适的生活环境,也为现代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楠.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策略[J].中国标准化.2019(08)

[2]丁兴.浅析当前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9(02)

[3]田宝军.谈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9(06)

[4]沈枫.谈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J].居业.2019(05)

[5]聂剑锋.论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J].四川水泥.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