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左县铜金矿主要工作方法手段及技术要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8
/ 2

喀左县铜金矿主要工作方法手段及技术要求

庞 涛

辽宁省有色地质一〇五队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葫芦岛市 125000

摘要:工作区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六官营子镇,距凌源市约20 Km,距喀左镇约12Km。

关键词:金矿;工作方法

1测量工作

探矿工程由测量专业人员按勘测规范要求现场实测,其精度达到规范要求。对剖面进行了导线测量,利用RTK矿区控制点做为起始点坐标,采用GPS实测,精度可以满足详查工作要求。本次直角坐标系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海拔标高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本次测量工作主要为工程测量以及勘探线剖面测量。测量工作严格按《地质勘察测量规范》进行。

2地形地质填图

(1)1/10000地质填图(修测)

为保证地质测量的精度,首先需要进行地质踏勘,统一认识,划分矿区的地层层序,确定填图单位。填图方法以穿越法为主,结合追索法控制矿体、地质界线和构造线地质点利用GPS集思宝G738CM进行定位。路线连续观察与记录,地质图内容和文字记录要求均按有关规范执行。地质填图以穿越法为主,结合追索法控制地质界线和构造线,对张夏组确定到段。填图路线间距一般为300m,观测点距80—100m,对分组界线适当加密观测点。设计填图面积为2.0平方公里

(2)矿区1/2000地质填图(正测)

对矿区进行1/2000地质填图,工作主要采用地质观测点与槽探揭露相结合,基本查明矿区内矿(化)体数量、形态、规模、产状及品位情况,为深部验证提供依据。填图线距100m左右,点距30~50m,对重点地段加密地质观察点并辅以槽探揭露。

设计填图面积为1.0平方公里,工作区面积:0.97平方公里。

3钻探

在地表工程控制矿体的基础上,选择规模较大的矿体,运用钻探工程控制矿体的延深。了解矿体品位、厚度变化情况。依据225m中段见矿位置,坑内钻布设225m中段在0线、2线、4线位置上,钻孔设计为直孔。设计钻探工作量为1500m。

钻探采用金刚石小口径岩芯钻进,孔直径76mm。要保证矿芯采取率不低于75%,岩芯采取率不低于65%,当低于上述要求时,应及时采取补芯措施。在个钻探施工中应按《岩芯钻探规程》的要求,准确测定钻孔顶角和方位角,进行孔深校正和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认真填写原始记录。

矿体及其顶底板3~5m内的岩心采取率要>80%,其它部分要>65%。孔斜每100m不大于2°,每钻进100m或见矿要进行孔深丈量。钻进过程中要及时编录。终孔后按有关要求用425#以上水泥封孔。

钻孔竣工后,及时对岩芯进行地质编录、照相之后,进行劈心取样,未进行采集样品的岩芯要及时入库保管,及时进行资料综合整理。

4采样化验工作

(1)刻槽采样

取样位置在坑道的壁及顶板,进行分段连续布样,样长一般为0.5-1.50米,截面规格为10×3cm。取样时不得混入杂物,样品重量不超过理论的±20%。预计工作量300个。

(2)岩芯采样

钻孔矿芯取样按层分段连续布样,样长一般0.5-1.50米,取样采用劈芯法。设计工作量100个。

5岩矿鉴定、标本采样

目的是确定矿石类型,研究岩石和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共生组合,确定岩石、矿物的名称、种类。主要对矿床、夹石、围岩等不同位置以及有特殊意义持质体进行系统采样。设计工作量10个。

6光谱全分析:用以确定组合分析、化学全分析项目和对矿床进行综合评价提供参考资料。样品应按矿石类型、品级和岩石类型以及蚀变带从基本分析样品的副样中抽取。预计测样品2个。分析项目为:Cu、Pb、Zn、Ag、Mo、W、Ni、Co、V、Mno、Al2O3、TiO2、SO3、TFe2O、CaO、MgO、SiO2、P2O5 、K2O、Na2O、Bi、Be、Sn、As、Ga、Cd、Cr、Se、Hg。

7组合分析:用以查明矿石中伴生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含量及分布状况,样品按工程分矿体、矿石类型或品级进行组分。质量一般为100g—200g。设计测样品8个。分析项目为:S、P、SiO2、As。

8化学全分析:查定各种矿石类型中主要元素及其他组分含量,以确定矿石性质和特点。设计测样品3件。分析项目为:Al2O3、TiO2、FeO、Fe2O3、CaO、MgO、SiO2、P2O5 、K2O、Na2O、MnO、SO3、Los。

9物理测试样

(1)小体重样

主要测定矿石的体重、湿度等,设计测试样30个。

(2)物相分析样

确定金矿石中主要组份和伴有益组份的赋存状态、物相种类、含量、分配率。设计测样品3个。分析项目为:CuSO4、Cuo、CuS。

10样品加工

样品加工按切乔特公式:Q=kd2进行,综合系数选用0.1,样品加工过程中缩分损失量一般不超过整个样品重量的3%,最终损失重量不超过5%

11化学分析项目及化验质量检查

(一)基本分析

主要为刻槽样、岩芯样。分析项目为:Au、Cu。

(二)化验质量检查

(1)内检:是检查基本分析有无误差,内检样品数量不低于基本分析样品总数的10%。

(2)外检:是检查基本分析方法是否合理,有无系统误差,要求水平较高的实验承坦,外检样品的数量不得少于基本分析样品总数5%。

1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编填1/1万矿区水文地质图,对矿区所处的水文地质单元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地表水点调查和水文观测,基本查明或了解矿区含(隔)水层,主要构造破碎带、风化带、岩溶发育带的水文地质特征、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主要水体分布范围和平水期、洪水期、枯水期的水位、流速、流量、水质、历年最高洪水位及其淹没范围;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确定矿床主要充水因素、充水方式及途径。

提出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分析意见.基本了解可供利用的供水水源的水量、水质和利用条件,提出供水方向的意见。

设计 1/2千水文地质填图面积 1km2,水文动态观测点 10个,水质简分析50 个,水质全分析2个。保证一个水文年。

(2)工程地质

基本查明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划分岩(土)体工程地质岩组,测定主要岩、矿力学强度,查明或了解构造、岩溶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和岩体风化、蚀变强度以及软岩和软弱夹层分布干规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对矿床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提出矿床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对矿体及围岩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采集具有代表性矿石和围岩样品,测定其体重、湿度、抗压、抗拉和抗剪强度等。

收集矿区有关地震史料和裂度资料。

设计工作量;力学试验样12组。

(3)、环境地质

收集矿床开采地质环境评价有关资料。调查矿区地震活动和各种不良自然地质灾害。地表水和地下水质量及有害物质含量资料。结合矿区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对矿床开采前的地质环境质量提出分析意见。初步划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类型,为矿山建设提供依据。

13矿床开发预可性评价

是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为该矿床是否进行勘探或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根据详查求得的矿产资源量,试验室规模的加工选冶试验资料,类似矿山对所获得数据估算的成本。

14编录、室内整理

资料整理包括日常资料整理和最终资料整理。

日常资料整理指野外及现场收集的第一手资料的整理。包括记录数据的核对,样品的统计登记,各类样品的分析鉴定结果的统计分析,阶段性成果图件等。

最终资料整理要求全面综合整理各项资料,使之内容充实完善。编制各类综合图件、附表和文字报告,并相互吻合一致。

参考文献
[1]赵宝骞 庞涛, 辽宁省喀左县南哈巴气金铜矿详查阶段性报告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