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绥中县康庄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8
/ 2

辽宁省绥中县康庄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

庞 涛

辽宁省有色地质一〇五队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葫芦岛市 125000

摘要:工作区位于绥中县加碑岩乡和建昌新开岭乡境内;北起建昌县新开岭乡红旗村,南至绥中县加碑岩乡窝岭村,东起窝岭村大冰沟,西至辽宁省与河北省青龙县交界,行政隶属绥中县加碑岩乡窝岭村。

关键词:地质背景;成矿条件

1 区域成矿条件

本区位于中朝准地台(Ⅰ)燕山台褶带(Ⅱ)东段,山海关台拱(Ⅲ)与辽西台陷(Ⅲ)之衔接部位,朝阳穹褶断束(Ⅳ)的南缘,绥中凸起(Ⅳ)的北缘。即辽西建昌五指山-锦西虹螺山金、多金属成矿带的西端。进一步划分属该成矿带上的大青山金铜成矿远景区。

区内变质岩系基底和沉积盖层发育。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一系列长轴近东西向展布的火成岩体和陆相火山岩系。断裂、岩浆岩活动的多样化,为本区提供了必要的热源和矿物质。

1.1 地层

工作区出露的地层主要由中元古界长城系常州沟组(Chc)、串岭沟组(Chch)及大洪峪组(Chd),中生界侏罗系髫髻山组(J2t)和白垩系义县组(K1y),新生界第四系(Q4)组成,分述如下:

(1)中元古界长城系

常州沟组(Chc):主要分布在区域的南部及东南部,上部为灰白色中存层石英砂岩夹薄层石英砂岩及页岩,下部为紫红色存层含砾长石石英粗砂岩夹砂质页岩,底为砾岩。

串岭沟组(Chch):主要分布在区域的南部及东南部,上部灰绿色、紫红色页岩夹细砂岩透镜体,顶为中厚层泥质白云岩;下部为灰黑色粉沙质页岩夹细砂岩薄层;底为含铁质砂岩。

大洪峪组(Chd):主要分布在区域的南部及东南部,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燧石白云岩。

(2)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

1)侏罗系髫髻山组(J2t)分为上、中、下三段,主要出露在区域的北部。

髫髻山组上段(J2t3):灰绿色安山岩、英安岩夹薄层流纹斑岩。顶部蛋青色层凝灰岩,底部灰紫色凝灰砂岩。

髫髻山组中段(J2t 2):顶部灰色流纹岩、绿泥石化安山岩、粗安斑岩,下部为灰黑色致密块状玄武安山岩,底部为紫红色凝灰质细砂岩、火山角砾岩,为矿区赋矿层位。

髫髻山组下段(J2t 1):顶部灰白色流纹岩,上部为安山岩、角砾安山岩、安山岩夹薄层粗碎屑岩,下部为玄武安山岩、安山集块岩。

2)白垩系义县组主要分布于区域的南部及东北部地,南部为永安盆地的边部,东北为建昌盆地边部。

义县组(K1y):岩性为流纹岩、粗面岩、石英粗面岩及同成分火山碎屑岩。

(3)新生界第四系

第四系(Q4):分布于河沟两侧和山麓边缘,为坡洪积砂砾石透镜体、黄土状粉质粘土。

1.2 构造

本区处于山海关隆起与辽西坳陷的接壤部位。自北西向南东的逆掩断层形成NE向线状山脉;中生代到新生代,NE和NWW向两条深大断裂进一步发育,形成区域性的两条构造-岩浆岩带,沿这两条带不但有岩浆的侵入,而且有串珠状排列的岩浆底辟和火山机构。

建昌南部与绥中西部为锡林浩特-明水地幔断裂带与阜新-滦县地幔断裂交汇处,形成了NE和NWW向两条构造-岩浆岩-金多金属成矿带。在NE向断裂带上,分布有阜新金矿、水泉金矿、杨家杖子钼矿、八家子铅锌矿、小黑沟银矿等;在北西向断裂带上则有温杖子金矿、小黑沟银矿、老达杖子银矿、碾子沟金矿、落金洼金矿等。辽西地区金矿受NE和NW两个方向深大断裂构造的控制,是建昌县南部和绥中西北部金矿远景之所在。

近东西向压扭性断裂为本区的主要构造方向,是主要控矿构造,横贯矿区,走向延长和倾斜延深均较大,大致呈等距成群出现。结构面具舒缓波状,较平直光滑,见大量的斜冲和水平擦痕。断面中断层角砾、断层泥、挤压片理发育。两侧围岩往往发育与断面近于平行的挤压片理和旁侧分枝断裂。红旗金矿和金泰金矿等矿区的金矿脉都受此组构造控制。

NWW向断裂在成矿上具有重要作用,它既是导矿构造,又是储矿构造。温杖子金矿金成矿作用除受花岗闪长岩与围岩侵入接触带控制,还受到了区域性NWW向断裂的控制。

1.3 岩浆岩

区域岩浆岩比较发育,分布广,岩石类型复杂,期次多,有中太古代、新太古代和中生代,以新太古代发育,多呈东西向展布。由老至新为:

(1)中太古代

有碾房片麻岩(Ar3Ngn)和老金家片麻岩(Ar3Lgn),分布不广,只在西南角有小面积出露。

1)碾房片麻岩(Ar3Ngn):小面积出露于西南角,岩性为中粗粒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石英闪长岩)。

2)老金家片麻岩(Ar3Lgn):小面积出露于西南角,岩性为花岗质片麻岩(花岗闪长岩)。

(2)新太古代

以东西向为主广泛出露,有温杖子超单元和房胜沟超单元。

1)温杖子超单元

包括黄土坡单元(Ar4H)、大冰沟单元(Ar4D)和袁家沟单元(Ar4Y)。

a 黄土坡单元(Ar4H):分布在中东部上北沟至侯家沟一带呈北西向展布,岩性为中细粒花岗闪长岩。

b 大冰沟单元(Ar4D):分布较广,呈东西向出露于中部,岩性为中细粒二长花岗岩。

c 袁家沟单元(Ar4Y):分布不广,只在西南角有小面积出露,岩性为中粗粒钾长花岗岩。

2)房胜沟超单元

包括水露沟单元(Ar4S)、麻计沟单元(Ar4M)和柳树沟单元(Ar4L)。

a 水露沟单元(Ar4S):只在东南角有小面积出露,岩性为中粒花岗闪长岩。

b 麻计沟单元(Ar4M):在西北和东南部都有较大面积出露,岩性为中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

c 柳树沟单元(Ar4L):在东北部有小面积出露,岩性为中粗粒似斑状钾长花岗岩。

(3)中生代

只有晚侏罗纪的乔杖子单元(J3Q)

乔杖子单元(J3Q):呈东西向较大面积分布于东北部,岩性为二长花岗岩。

另外区域上脉岩也比较以育,多以北西向出露,主要为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斑岩、粗安玢岩、石英粗安玢岩、正长斑岩、石英正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闪长岩、闪长玢岩、煌斑岩、安山玢岩、辉长岩、辉绿玢岩等。

1.4 火山岩和次火山岩

工作区内火山活动频繁,主要以中生代燕山旋回为主。

火山岩分布严格受构造控制,呈NE和EW向分布。火山喷发形式中侏罗纪以裂隙式溢流为主,白垩纪以中心式喷发为主,溢流次之。中侏罗世蓝旗期火山岩岩性以安山岩为主,有少量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义县期火山岩以安山岩为主。中侏罗世髫髻山组火山岩为钙碱质系列高钾钙碱组合;早白垩世义县期火山岩为碱性岩石。可以认为工作区火山岩在挤压作用有关的大陆边缘活动带构造环境下形成的。

1.5成矿条件分析

本区位于葫芦岛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分区中的温杖子-高桥金、铜远景区(Ⅳ2-3),次一级的大青山金铜成矿远景区内。按1:20万成矿区划为大青山金铜成矿远景区中的红旗杆—温杖子金、铜重点调查评价区。

葫芦岛市五指山-虹螺山金、多金属成矿带,是辽西南的一条重要内生多金属成矿带,其中的大青山金铜成矿远景区虽已发现了一批中、小型金铜矿床,但一些地段的探矿工作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和余地,一些找矿线索没有得到验证。

本区构造属于青龙—锦西构造带的一部分,断裂及中酸性岩浆活动强烈。区内岩性以酸性岩浆岩为主,岩体中浅剥蚀,成矿作用好,有带状石英岩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硅化等,已发现的金铜矿均与该岩体有密切关系。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东西、北西、近南北向。东西向构造呈束状出现,表现出较强的蚀变,是本区内的金矿的主要控矿构造,已发现有多条含金蚀变带,局部为金矿体。

参考文献
[1]庞涛,辽宁省绥中县康庄金矿普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