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口腔科常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9
/ 2

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口腔科常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中的效果观察

王瑶春

广东省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 广东省 中山市 528429

【摘要】目的:探讨在口腔科常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中使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效果。方法:纳入时间为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抽取400件口腔科常用医疗器械,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00件。参照组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实验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计算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工作压力指数、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相比于参照组较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人员工作压力指数低于参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在口腔科常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中使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使消毒合格率提升,满足临床质量要求。

【关键词】口腔科;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口腔科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质量十分重要,可将医院感染几率降低,进而使艾滋病、乙肝传播情况减少。因此做好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在口腔科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保证医疗器械质量[1]

  1. 一般数据与方法

    1. 一般数据

纳入时间为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抽取400件口腔科常用医疗器械,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00件。抽取8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其中男性2例,女性6例,年龄段为31~58岁,中位值为(45.35±2.56)岁。以上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分析,无明显差异性(p>0.05)。

    1. 方法

参照组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实验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主要包含:(1)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为提升清洗质量,需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科室相关管理人员需依照国家相关清洗消毒标准、规章制度等,建立合理培训计划,让工作人员充分认知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质量的重要性,将常用医疗器械告知工作人员,如医疗器械名称、用途、构造,并将相关污染部位和污染物予以讲述。告知工作人员医疗器械的分类标准和清洗过程,制定成知识宣教手册,为工作人员提供翻阅。(2)将清洗流程予以规范化:医疗器械的清洗方法主要采取人工和机械清洗,管理人员需依照医疗器械的特点制定相关清洗流程,如浸泡、预清洗、漂洗、酶洗等,针对简单的器械,需告知工作人员直接依照清洗流程实施清洗。针对复杂器械,需告知工作人员将器械拆卸,将肉眼能看到的污染物冲洗掉,随后对其进行浸泡、刷洗,最后放在消毒机中清洗,(3)将消毒灭菌工作予以规范化:管理人员需将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方法和相关要求告知工作人员,告知其对医疗器械高压灭菌后,第一时间烘干水分,如金属器械、塑料器械分别放在70~90℃、60~75℃环境中实施干燥处理。(4)提高质量控制:管理人员选取监督组长,每天抽查医疗器械清洗和消毒质量,对其抽查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及时指出消毒、清洗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正。

    1. 判定指标

计算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工作压力指数、满意度评分。

    1. 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经SPSS20.0统计学软件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呈现,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经配对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率呈现,计数资料经配对行卡方检验;组间结果比较有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1. 结果

2.1 计算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

实验组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相比于参照组较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1 计算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

组别

合格

不合格

合格率

实验组(n=200)

198

2

198(99.00%)

参照组(n=200)

178

22

178(89.00%)

X2



17.7305

p值



0.0000

2.2 计算人员工作压力指数、满意度评分

实验组人员工作压力指数低于参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2。

2 计算人员工作压力指数、满意度评分

组别

工作压力指数

满意度评分

实验组(n=8)

3.22±0.23

95.32±2.62

参照组(n=8)

6.65±0.58

87.23±4.21

t值

15.5488

4.6145

p值

0.0000

0.0004

  1. 讨论

在医疗机构中口腔科十分特殊,在诊疗中需使用相关医疗器械,因口腔为人体微生物含量最高的部位,在诊疗中,病菌极易黏附在医疗器械上,因此避免感染发生,需严格清洗、消毒医疗器械[2]

在口腔医疗器械消清洗消毒工作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逐渐提升,因工作人员更好的掌握相关工作内容,提高了自身责任意识,进而明确医疗器械质量的重要性,严格要求临床工作,需按要求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使医疗器械的质量得到保证[3]

器械被血液污染,如不能彻底清洗,且生成生物膜,对化学消毒剂造成影响,灭菌剂渗透和杀灭效果,会影响微生物对热力的抵抗。将洗涤流程规范化,重视监控每一洗涤流程,护理人员每天需监控技术质量,详细记录,工作人员需详细划分检查工作,使清洗质量提升[4]

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提升,从工作中积累足够经验,也需重视操作和理论知识培训。有计划、系统、步骤的实施提料器械清洗质量管理,将清洗质量方法提升。对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营造良好学习环境,要求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工作,使工作质量得到保证[5]。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的制定相关措施,使消毒供应室整体工作质量提升。

综上所述,在口腔科常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中使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使消毒合格率提升,满足临床质量要求。

参考文献:

[1]佘建妹.口腔科常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2):95-96.

[2]吴晓娟.品管圈在口腔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10):237-238.

[3]李金玲,迟艳红.综合医院口腔科感染措施落实的持续改进[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48):234-234,236.

[4]王宝英,王丽.持续质量改进在耳鼻喉、口腔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31(1):92-93.

[5]于英,林博伟,邹晓燕.PDCA在提高口腔科塑封包的合格率中的应用[J].保健文汇,2020(12):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