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该怎么办?

/ 2

新生儿溶血病该怎么办?

陈蓓

成都西区安琪儿妇产医院新生儿科 四川 成都 610031

新生儿溶血病指的是因母子之间血型不符合、母体中生成和胎儿的血型抗原不匹配血型抗体,该抗体经胎盘顺利进入至胎儿机体中引发同族免疫类溶血。引发新生儿期溶血原因还包含红细胞酶或者红细胞膜缺陷等,这些均有专有名称,仅血型不相符合的溶血才能归纳到新生儿溶血病中。该病会引发大量红细胞破坏,使得胆红素明显升高,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若胎儿于母体内已经产生严重溶血,可能会发生宫内水肿,出现早产或者死胎等不良情况,有关该病治疗已经受到临床高度重视。本文就新生儿溶血病该怎么办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1. 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

    1. 黄疸

对于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其黄疸产生时间较早,Rh血型不合溶血多出现在出生之后的24h内,皮肤有明显的黄染现象产生,同时快速加重[1]。ABO血型不合溶血有近40%出现于出生后的24h之内,有近50%出现在24-48h之内,还有10%左右出现于出生后的48h后[2]。患儿除了黄疸出现较早之外,其血清中的胆红素水平也会于短时间中迅速升高,这也是该病的一个重要特点。

    1. 贫血

新生儿出现黄疸时、黄疸消退后均可能产生程度不一贫血现象,是因出现溶血时大量红细胞受到破坏所致。就Rh溶血新生儿而言,可伴随严重性贫血,伴随肝脾大,病情严重者能产生心衰。有近1/3的ABO溶血新生儿产生贫血。胎儿水肿在病情严重的Rh溶血新生儿中较为多见,主要表现是出生时伴随全身性水肿、皮肤瘀斑、苍白、腹水、胸腔积液、呼吸窘迫以及心衰等,病情严重者能威胁到生命[3]

    1. 核黄疸

严重性的高胆红素血症能引发急性胆红素脑病,从而出现核黄疸,主要表现是手足徐动、眼球运动、听力、智力障碍以及牙釉质发育欠佳等。

  1. 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

    1. 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原则

(1)于溶血病治疗期间,需要结合新生儿病症进行调整,经合理有效治疗措施解决疾病,孩子出生后需要积极改善,避免并发症出现,才能有效防止溶血病进一步加重。(2)于治疗过程中,需要结合光疗标准进行改善,经合理有效治疗方案才能改善患儿病情,在必要情况可开展换血以及输血治疗等,均能取得良好效果。(3)治疗后若想起到满意效果,获取良好预后,对于病情较为严重患儿需多加注意,最关键的地方是早期治疗方案应合理,不管病情处在早期或者晚期,不同阶段的疾病治疗方案均是不同的。此外,还需对患儿胆红素加强监测。对遗忘的病因和流产等情况需加强询问,某些情况下在能在产检时就早期识别溶血病的高危因素。

    1. 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方法

      1. 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属于降低胆红素一类简单、有效方法,对于血清胆红素至光疗标准时需要及时开展光疗,且光疗标准是结合不同胎龄、日龄是否存在并发症制定出的光疗标准。对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需要积极开展光疗,以防出现胆红素脑病,同时连续开展血清胆红素监测,对于光疗无效者需开展换血治疗[4]

      1. 药物治疗

有关新生儿溶血病治疗,静注丙种球蛋白的早期应用效果较好。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使用白蛋白减少游离性的胆红素,以减少胆红素脑病出现。经补充铁剂以及维生素C以纠正其贫血问题,这也是溶血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1. 换血

当血清中的胆红素水平结合不同胎龄、日龄到达换血标准时需开展换血疗法,ABO溶血症仅个别严重病例才需开展换血治疗。

      1. 纠正贫血

早期严重贫血者常常血清中的胆红素水平较高需开展换血治疗,对于晚期轻度贫血者能予以铁剂以及维生素C补充,有助于促进贫血纠正。然而严重贫血者伴随心率增快、体重不增和气急等情况时需适当开展成分输血,且输血过程中需确保输入血液制品不含相关血型抗原抗体。

      1. 其他

包含低血钙、低血糖、电解质紊乱以及低体温预防等。

  1. 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

抵御新生儿溶血病威胁,需要做好以下4点预防工作:(1)产前检查:产妇抗体检测妊娠周做首次测定当作基础值,之后定期开展测定,若后续水平升高,提示胎儿有可能受累,同时做好羊水胆红素监测、B超检查和胎儿水肿腹水情况检查。(2)产前治疗:产前治疗的主要目的为纠正贫血和缓解病情。血浆置换经新鲜冷冻血浆、白蛋白当作置换剂,多需开展多次置换;宫内输血采取Rh阴性O型血输入到胎儿腹腔内,且具体输血量依据孕周确定;提前开展分娩,以防胎儿病情进一步加重,在必要情况下能终止妊娠;孕妇在预产期前1-2周开展苯巴比妥口服,能减轻其新生儿黄疸症状;中医药预防治疗对于新生儿溶血有一定效果,能使孕妇机体中的血清抗体效价水平下降,降低新生儿发病率[5]。(3)Rh阴性女性分娩出Rh阳性胎儿,需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可破坏机体中有抗原性的胎儿红细胞,对母体抗体生成产生抑制作用,但对于已经致敏者无效。值得注意的是,应指导孕产妇和其家属避免听信网络谣言随意自行用药,防止对小儿带来伤害,具体预防治疗方法需要咨询专业医师,结合自身或者新生儿情况采取合适疗法。

4.小结

新生儿溶血病属于新生儿科一类常见疾病,主要症状包含黄疸、贫血以及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威胁到新生儿生命健康,目前临床治疗时多选择光照疗法、药物治疗、换血治疗、纠正贫血和其他等。此外,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需加强产前检查,结合检查工作做好相应的产前治疗工作,以最大程度减少或者避免后续疾病出现给新生儿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单丽琴,黄华飞,陆国琴.新生儿重症溶血病患儿采用全自动换血治疗的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20,22(3):403-404.

[2]张桂云.静脉输注免疫丙种球蛋白的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0):28-30.

[3]翟韶蕊,吴艳梅,邓国良.成分换血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效果探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9,40(8):109-111.

[4]徐银霞,贺坤华.高效价抗-D新生儿溶血病输血治疗1例[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9,32(6):475-476.

[5]张琦.Rh系统新生儿溶血病的抗体检测及治疗[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15):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