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补气活血法应用于心肌缺血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中医补气活血法应用于心肌缺血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崔希雷, 张琳,唐文欣,路瑞华,张之仑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补气活血法在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的效用。方法: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心肌缺血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对照组(n=45)与实验组(n=45),前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后者加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和ST段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80.00%,实验组是97.78%,P<0.05;治疗前,两组ST段下持续时间和血压、心率水平相比区别不明显,P>0.05;治疗后,实验组ST段下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短,血压、心率情况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心肌缺血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补气活血法能取得确切疗效,进而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有推广应用意义。

【关键词】中医补气活血法;心肌缺血;治疗作用

心肌缺血是一种冠心病患者常见的病理生理状态,而冠心病心肌缺血作为临床常见且多发的疾病,是因机体供血不足和冠状动脉狭窄或者动脉粥样硬化等所致,临床治疗方法虽多,但均无法确保疗效[1]。在临床不断研究及实践中,发现以补气活血为主的中医在心肌缺血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此,本文以收治的心肌缺血患者为对象,探讨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补气活血法的治疗效果,并和常规西药治疗加以比较,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心肌缺血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14例;年龄均值66.40岁;病程均值1.74年。实验组男性33例,女性12例;年龄均值67.62岁;病程均值1.65年。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确诊为冠心病,表现以心肌供血不足为主;静息下心电图显示有明显的供血不足,ST段偏移>0.1mV;符合中医学上气虚血瘀引发的胸痹范畴;患者本人或家属对研究均知情;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有精神或意识障碍者;有严重的重要器官恶性病变者;有传染疾病者;对本组药物过敏且不耐受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给予阿司匹林(湖北和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357)口服治疗,每次0.5g,每天3次;阿托伐他汀(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684)口服治疗,每次10mg,每天3次,疗程1个月。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实验组加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药方为:桂枝6克,川芎、葛根、薤白、降香、炙甘草各12克,赤芍15克,太子参、瓜蒌壳各18克,黄芪、丹参各30克。水煎,取汁200ml,早晚各服用100ml,疗程1个月。

1.3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治疗有效率,治愈:症状消失,血压及心率恢复至正常;好转:症状有所减轻,血压和心率明显恢复;无效:症状未减轻,血压及心率无变化或恶化。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另外对患者实施24h心电图动态监测,对ST段下降持续的时间加以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6095ec76dfb12_html_fd0426ac4183bc17.png ±s)、计数资料分别用t、χ2检验,P<0.05表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

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80.00%,实验组是97.78%,P<0.05,组间对比区别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1 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n(%)]

组别

治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n=45)

19(42.22)

17(37.78)

9(20.00)

36(80.00)

实验组(n=45)

25(55.56)

19(42.22)

1(2.22)

44(97.78)

2.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ST段下持续时间和血压、心率情况

治疗前,两组ST段下持续时间和血压、心率水平相比区别不明显,P>0.05;治疗后,实验组ST段下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短,血压、心率情况明显下降,P<0.05,组间对比区别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ST段下持续时间和血压、心率情况6095ec76dfb12_html_fd0426ac4183bc17.png±s

组别


ST段下持续时间(min)

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

心率(次/min)

对照组(n=45)

治疗前

252.51±18.14

97.62±4.51

152.58±9.46

96.22±8.14

治疗后

119.05±8.67

88.45±3.78

138.82±7.14

71.47±8.45

实验组(n=45)

治疗前

253.17±19.07

96.97±4.42

150.79±8.95

97.03±7.85

治疗后

107.43±9.01

83.50±3.59

130.51±6.87

65.04±8.10

3.讨论

心肌缺血属于中医学中“心痛”、“胸痹”的范畴,在《素问·痹论篇》中提及“心痹者,脉不通”、“夫痹之为病……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所以认为血脉淤阻是心肌缺血的病机,而心主血脉,所以心气充沛可谓血液行走畅通的前提,当气血瘀滞时可致血管堵塞,引发脉象虚弱不稳及心悸等症状[2]。故对心肌缺血以活血益气、补气滋阴为治疗目标。

常规西医如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在心肌缺血治疗中有一定疗效,虽见效快,但副作用大,效果不够理想。所以,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取中医补气活血法成为治疗的新方向。本组方中黄芪与太子参有补血及益气健脾之效,赤芍、丹参可活血祛瘀,川芎可祛风止痛及活血行气,瓜蒌壳和薤白可理气宽胸,降香及炙甘草能行瘀止血和理气镇痛,桂枝能温通经脉和助阳化气。上述药物对患者的血液流速变换、心肌收缩异常、冠状动脉外围血管收缩等均有良效,可经扩大血管实现治疗心肌缺血的目的[3]

该研究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80.00%,实验组是97.78%,且治疗后,实验组ST段下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短,血压、心率情况明显下降,P<0.05。由此得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心肌缺血疗效确切的结论,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罗鹏.中医补气活血法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9(20):25-27.

[2]高放.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07):183-185.

[3]李爱荣.观察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