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哮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1

中医如何治疗哮喘

赵庆华

汉源县安乐镇卫生院 四川雅安 625300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电视剧中或者电影中一个人因哮喘导致无法呼吸,表情异常,然后立即找到一个通过口吸入药物的药品,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呼吸,回归到一个正常人的状态。对于合并哮喘家族史或者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史的人发生哮喘的可能性更高。另外就是环境因素也可能诱发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病变,作为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临床上主要以西药治疗为主,通过长期使用激素雾化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症状,然而由于哮喘的低龄化,部分患儿需要接受长期的激素雾化治疗,这对于小孩子而言存在较大的难度。利用中医进行治疗哮喘的治疗为提高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打开了一个新的途径,本次科普也将重点围绕中医治疗哮喘开展。

1.中医理解的哮喘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哮喘的发病有内因和外因两部分。内因是因先天不足,肺、脾、肾脏器功能失调,导致痰饮留伏于肺窍,是哮喘之夙根。外因是由感受外邪或接触异味、异物以及饮食情志失调导致。

2.中医治疗哮喘的理念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当哮喘病发作时,肺道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则气逆于上,而发于喘急。脾为生化之源,脾虚生痰,痰阻气道,故见喘咳,气短。因此,哮喘病是肾、肺、脾,三虚之症。中医治疗哮喘,提倡在发作时以治标为主缓解期,以治本为主,慢性持续期标本兼治。特别是基于中医药辨证论治体系,为哮喘患者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3.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

中医治疗哮喘分为内治、外治两种,由于发作期哮喘分为寒喘、热喘或者郁哮、痰哮,还有肝郁气滞和气郁哮,根据不同的证候选择不同的药物。对于寒哮以温肺散寒、化痰平喘药物为主。针对热哮采用清热宣肺、化痰定喘为主。急性发作期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等到症状稳定之后使用化痰平喘的药物。缓解期主要分为肺、脾、肾三脏的亏虚进行调理,可以通过补肺、健脾、益肾的方法在缓解期提高免疫力,减少急性加重。可服用蜂龙汤、麻杏石甘辛条汤、清喘汤、加味前胡汤、麻杏二三汤、三子定喘汤等。又或者是选择中药,例如太子参,图1 ,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理想的补虚和补气的药材,以进一步增强肌体免疫力。

609603c3b552e_html_ef07f112161b8847.png

图1 太子参

针对缓解期的肺虚患者,以补肺固卫为主,可考虑使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针对脾虚患者以健脾化痰为主,可选用生脉地黄汤加减,金水六君煎加减等。针对肾虚患者以补肾摄纳为主。

不仅仅是中药汤剂,还可辅助调理药膳。例如准备茯苓粉90克,红枣10枚,粳米150克,精盐、味精、胡椒粉各适量。将粳米、大枣淘洗干净,与茯苓粉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烧沸,改用文火煮至粥熟,调入精盐、味精、胡椒粉即成。每日1剂,2次分服。又或者是灵芝汤,准备灵芝10克,半夏8克,苏叶10克,厚朴5克,茯苓15克,冰糖15克。水煎。一日2或3次分服。对改善过敏性哮喘有良好帮助。

除了汤药中医还有一些技术治疗方法,如针灸疗法,甚至还有刮痧疗法,埋线疗法,拔罐疗法。其中采用天灸,即在夏三伏天时,选全年阳气最盛的日子,用辛温的药物敷贴在相应的穴位,可以减少哮喘发作。或者是可以用贴敷也就是外治法冬病夏治,或者推拿的方法进行协助调理。关于中医贴敷疗法,利用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等药物的配伍,研末调汁,贴敷于肺俞、百劳、肾俞等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此外,通过针灸推拿等,刺激定喘、天突、内关、大椎、肺俞等穴位治疗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发现,中医对哮喘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方法多样,疗效也可以,它不仅可以缓解发作时的症状,而且通过扶正达到祛除宿根,控制复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