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桥顶进施工工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3

框架桥顶进施工工艺

樊春霞

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0


摘要:太原市康西路下穿上兰铁路支线顶进工程,框架桥(6.5+16.0)+(16.0+6.5),宽体斜交,施工难度大,工期紧,技术要求高,本文从施工方案优化、线路加固、施工顶进、线路恢复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要点等进行了总结,对施工采用的新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框架桥;顶进;施工工艺

1、工程概况

康西路K2+420~K2+860下穿上兰铁路支线,长度约0.44公里,宽51.7米。康西路顶进框架桥孔径样式为(6.5+16.0)+(16.0+6.5)m,框架桥中心线与上兰村支线的夹角为104.91度,框架桥主体长13m,框架桥净高为7.5m,顶板厚度为1.1m,底板的厚度1.2m,中墙厚0.95m,边墙厚1.1m,主体间距0.4m。设计计算最大顶力为2*2800t,顶程2*26.65m。加固线路总长度为86m,使用纵横工字钢梁及吊轨加固法。扣轨组装形式按3-5-3扣设扣轨,纵横梁采用I45b工字钢。线路加固施工前对路基进行注浆加固。

2、框架桥顶进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开挖工作坑→浇筑后背梁、滑板→预制框架桥→安装顶进设备→设备调试、试顶→顶进→框架桥就位→整修、恢复线路

3、线路加固施工

下穿铁路框构桥施工方法采用顶进法施工,线路加固采用3-5-3扣轨及纵横工字钢梁加固法。

(1)扣轨及纵横梁加固施工步骤

对施工场地影响范围内的树木做好移栽工作。

施工场地内铁路设施设备防护、改移。

对既有路基进行注浆加固。

待注浆加固完毕后,对线路采用3-5-3扣轨加固,钢轨接头需错开1m以上,扣轨与其下的枕木用φ22-U型螺栓联结在一起,钢轨用50kg/m轨。待扣轨加固完毕后进行路基防护桩、抗移桩、支撑桩的开挖浇筑及桩顶冠梁的浇筑。

铺设纵横梁:横梁采用Ⅰ45b工字钢,铺设间距0.55m+1.1m,接头错开不小于1.5m,横梁要垂直于线路穿入,从中间向两侧。为了降低顶进时箱涵的阻力,并使横梁牢固联结在一起,顺线路方向在线路的两侧各设置Ⅰ45b工字钢纵梁,3根一组,纵梁接头错开1.5m。纵梁、横梁工字钢采用φ22-U型螺栓联结在一起,纵梁两端支撑于旧枕木垛基座上。

线路加固时要设置防止线路横移的设施,在箱体顶板尾部每隔3米设置拉环,使用倒链和线路加固系统连接在一起,随着顶进随着拉紧倒链,桥外设地锚拉紧线路。

(2)线路加固方案

线路加固采用工字钢纵横梁加吊轨体系。纵梁采用I45b型工字钢,每股线路两侧各设置1道,另外在抗横移桩位置加布一道纵梁;横梁采用I45b型工字钢,布置间距82.5㎝,横梁采用12+6m及6+12m两种连接方式,错开接头。吊轨采用P43轨,采用3-5-3形式布置。

1)穿入枕木

给慢行点后,在2根轨枕之间穿入木枕,穿入采用“隔六穿一”方法,穿入木枕后,在木枕下方回填道碴捣固,然后再穿入下一根木枕,穿入范围满足加固长度的要求,穿入木枕后捣固密实后,再穿入相邻的木枕,如此循环,直至全部木枕穿入。

2)铺设吊轨

先将既有混凝土枕抽换成3.2m木枕。随后在轨底增添木板或胶垫板,避免出现联结零件高出线路轨面和联电。吊轨组合方式采用3-5-3扣轨型式,采用43kg/m轨,接头处距离错开1.0米以上,伸出两边桥身的边墙以外超过14米,用 U型螺栓把吊轨与下面的枕木连接在一起。

3)铺设横梁、纵梁

横梁采用I45b型工字钢,接头错开1.5m以上。框构桥顶进横梁采用18米工字钢,两座框构桥之间及框构桥外侧采用9米长工字钢,横梁的一端支承在桥体顶板顶面上,另一端支承在抗移桩的横顶梁上。横梁垂直于线路穿入,从中间向两侧。用U型螺栓加扣板连接纵梁与横梁、横梁与吊轨成为一个整体,加以固定。

铺设横梁:在枕木下先清除石碴层后穿入一根,架住扣轨梁,然后用U型螺栓及钢扣板,将横梁与吊轨联成整体。为了减少顶进桥身的阻力并减轻对桥顶的摩损,在每组横梁下铺设滑车作为滑道,具体做法是:在桥顶范围内把要安放横梁位置的道碴扒掉,抽出枕木,插入槽内,然后将工字钢放入就位,插入时应间隔进行。工字钢下放入滑车。顶进桥身时直接搭在桥身顶板上,滑车在顶板上滑行。

纵梁采用I45b型工字钢,3根一束,康西路(6.5+16.0)+(6.5+16.0)m框架桥单侧布置长度97.5m,在线路两侧各布置一道,另外在抗横移桩处增加一道纵梁。纵梁放置在横梁上方,用U型卡子连接成一整体。纵梁两端放置在枕木垛上。

4)防止线路横移的措施

桥身顶进过程中,会发生线路横向移动,为保证行车的安全,桥体顶板尾部需要设置拉环距离是3米,使用倒链把线路加固系统连接在一起,随着顶进随着拉紧倒链。同时将横梁前端与抗横移桩连接,并事先采取防止措施如下:

①线路发生横移时可以应急调整,采用每3根横梁安装一组倒链或手动葫芦,穿入滑车组。

②在顶进的前方,设有抗横移桩,并将横梁前端与抗横移桩连接牢固。

③注意在顶进过程中维修保养好线路。

5)线路的调整

在顶进过程中,由于桥身高程的变化,以及桥体顶进时带动的土体,使既有线路高程逐渐升高或逐渐降低或使左右股钢轨轨顶倾斜,从而影响到行车安全时,应及时调整:

①保养线路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保持线路水平,为保持水平,在横梁底常用1-5㎝木板垫塞,以此调整线路轨顶水平。

②当线路方向不正确时,在变形段松开几个吊轨螺栓及方向不正确范围内的横向支承,使用起道机拨道。

③要随时注意对线路的观察,随时上紧松动的吊轨螺栓,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整修。

4、框架桥顶进

(1)顶力计算

顶力计算{按桥规第2-386条(2-132)式}:

P=K[N1f1+(N1+N2)f2+2Ef3]

式中:P-最大顶力(t)。

K-系数,取K=1.2。

N1-涵顶上荷载(t),(采用架空顶进时,该值为0)。

f1-涵顶部表面与顶部荷重之间的摩阻系数,取f1=0.3。

N2-自重(t)。N2=QL+10(t),式中Q为单位长度涵身自重(t/m),L为顶进涵长(m),10(t)为机具、人群、刃角以及未能及时运走的土重等施工荷重。

f2-底板与基底土摩阻系数,取f2=0.8。

E-两侧土压力(t)。桥顶土压e1=ξγH1,桥底土压e2=ξγH2,式中ξ=0.3,γ=1.9t/m3,H1为轨底至桥顶高度,取H1=1,H2为轨底至桥底高度,H2=H1+桥全高=1+H。

E=(e1+e2)HL/2=0.285(2+H)HL(t)

f3-侧面摩阻系数,取f3=0.8。

P=K[N1f1+(N1+N2)f2+2Ef3]

(2)顶进设备

根据计算公式,求得最大顶力值,布置顶镐,从中间对称布置。同时为了顶进顺利,准备2台500吨顶镐备用。

顶镐均匀布置,出土期间,在底板与顶铁横梁之间设置汽车跑板,作为运土通道。顶进时调整顶进方向时采用增减顶镐的方式;顶柱长度要相应配套;与桥体轴线顺直安放顶镐,随着顶进更换不同的顶柱,达到最长顶柱时加一道横梁,垂直于纵向顶柱。

(3)顶进设备安装调试

顶进设备安装前,检查整个液压系统的各部位零件,确保正常后方可进行安装。安装好后,进行顶镐、油泵、油箱、管路以及配套辅助设备的调试,使其运转正常。

1)各观测点、相关部位处应设有专人负责观测,并随时注意变化。

2)开泵时当油压升高5—10Mpa时,必须停泵观察,发现异状及时处理。

3)千斤顶活塞出现开始伸出情况时,顶柱压紧后应即时停止,检查部位,一切正常后才能再开泵,到桥身慢慢启动。

(4)顶进工作程序

1)工作坑底板上框架桥在顶进时,施工流程为:

609620f56fab3_html_b34fba0cf8140b8e.gif










桥身与路基接触后,开始挖运土方。施工流程为:

609620f56fab3_html_db8d6fbede5b7078.gif










2)在顶进过程应注意下列事项

①框架桥在滑板上进行不吃土顶进时,观查注意框架桥的水平方向,刃角一但接触土体,应快速进行挖土出土,实行日夜连续作业,使框架桥不断顶进,若由于某种原因暂时停止顶进框架桥时,也需要间隔一定时间,进行短时间短距离顶进,防止因土体阻力大导致顶进发生问题。

②顶进施工中,驻站人员发出来车指令时停止施工,待车辆通过并远离后方可进行顶进。为了保证顶进安全,桥下、线路防护人员之间设置对讲机、电铃和信号灯等设施,制定好联系方式,桥下桥上密切配合,步伐一致。

③桥身顶进时,严禁在顶柱和后背上站人,以防止受力过大,顶柱伤人。

④当顶进时发现线路横向变形,应及时纠正,并加强养护。

3)安放顶柱

①顺着顶桥轴线顺直安放顶柱,垂直于横架,每行顶柱和顶柱要与千斤顶成一直线,每行长度大致一样。

②随着顶进长度的变化,随时更换或填补不同的顶柱。为了确保顶柱的稳定受压,达到最长顶柱时设置一道横梁,使传力均匀稳定。

③和桥身底板、后背梁接触的横梁顶柱之间的间隙必须使用适当的薄铁板楔紧,用比例为1:3水泥砂浆填补灌缝,所有顶柱必须楔紧。每行顶柱松紧程度应大体一致。

4)测量工作

在顶进过程中,遵循一稿一测,更换顶铁过程中,对桥身的轴线和高程进行测量,记录偏差数据与上稿数据及原始数据进行比较。如发现桥身左右偏差、桥体前后高程偏差超现情况及时通知顶进指挥人员,采取纠偏措施。

(5)框架桥顶进及挖土

顶进前采用挖掘机开挖,装载机倒运,自卸汽车运输土方,开挖边坡不得大于1:0.75,严格按照开挖进尺短、开挖迅速、多次顶进的方法进行施工,严格控制单次土方开挖量,避免土方坍塌。

1)顶进前检查下列各项合格后,方可顶进施工。

主体结构混凝土,后背梁混凝土强度达到100%。线路加固稳定,顶进设备良好。观测人员,防护人员,通讯工具到位。

2)在顶进过程中,禁止施工人员在顶铁、钢制横梁、后背梁处停留,施工停止后方可更换顶铁。顶铁方向、顶进方向、顶镐中心线垂直于横梁方向,并保持一致。施工过程中,顶铁长度每超过5m,增加钢制横梁一道。顶进过程中开挖土方并回填至顶铁、横梁间隙中防止顶铁及横梁发生移动。

3)顶进出土由现场负责人统一指挥进行,开挖长度由技术人员及现场负责人根据土质情况而定;挖土时严禁随意超、欠挖,挖土自上而下进行,严禁从下部掏土。保持坡面平顺,随挖随顶。

4)顶进出土做到“四不挖”。

列车通过时不挖;

开镐顶进时不挖;

设备出故障时不挖;

未下达开挖命令时不挖。

(6)顶进过程中故障处理措施

1)“扎头”是框架桥顶进中较普遍出现的问题。一般可以选用的有:铺设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废钢筋混凝土轨枕、浇筑速凝混凝土地梁等,根据选用的方法准备好所需要的材料。

2)顶进方向和高程的调整

①当框架桥脱离工作坑滑板时,经常出现“扎头”现象。为避免“扎头”,可以在工作坑滑板上预留坡度,使框架桥滑行过程中形成成一个上坡的趋势,还可在桥身前端底板下设置“船头坡”,在发生扎头现象时,增大顶力,使土体给框架桥向上的力,纠正扎头。

②桥身入土后,挖土断面尽量准确,均匀挖土,使坡面平顺,派专人指挥。

③桥身方向左右偏差调整的方法:

a用增减一侧千斤顶的顶力;即开或关一侧各别千斤顶阀门,以达到增加或减少顶力。如向左偏,则关闭减少右侧千斤顶,如向右侧则关闭减少左侧千斤顶。

b 用后背顶柱调整;在加换顶柱时,根据偏差的大小,将一侧顶柱楔紧,另一侧顶柱楔松或留1~3㎝的间隙。

c 框架桥体两边刃脚,可在发生偏移侧超挖。对侧少量开挖或不挖,通过该侧土体对框架桥产生横向推力来纠正方向。

d加横向支撑在桥身前端来调整;支撑一端支在桥身一边边墙上,另一端支在施工面上,顶进时使其向被顶一侧调整。

④顶进出土

顶进出土采用小型挖掘机挖土,刷坡,自卸车运土。勤挖快顶,24小时不间断施工。桥体前端两侧按其外轮廓挖到边,以免侧墙挤压扰动两侧路基土体,破坏土体稳定。运土车道设在工作坑后侧,最大坡度15%,经过顶镐处采用汽车跑板防护,后端顶柱应及时用土覆埋。桥身的顶进速度主要取决于顶进出土速度。

(7)顶进监测及防治措施

当发现桥体偏移时,可采用增减两侧顶力的方法来调整,水平方向控制与高程的偏差要及时检查调整。

1)控制抬头措施

①检查安装上的底刃脚是否向上翘起过大,侧刃脚是否向里翘起过大,通过调整刃脚的角度,调整桥身抬头现象。

②桥身两侧挖土不够宽,容易发生桥身“抬头”,两侧可适当多挖点。

③若桥身前端标高变化不大,开挖至于底板底标高即可。若“抬头”超标,可以将底刃脚土方多挖20㎝,桥身两侧开挖距离与桥身一致,并且上刃脚做到与土体不接触,在顶进施工过程中进行调整,在未达到设计标高时,依据及现场实际情况停止超挖避免桥身出现“扎头”现象。

2)控制扎头措施

①适当增加上刃脚的阻力,使得抬头力矩增加,上刃脚和中刃脚吃土量增加,侧刃脚吃土量略小于其他刃脚,底刃脚处控制挖土深度不超挖,随施工进程逐步进行调整。

②利用桥身底板处预留船头坡,以及开挖过程中预留部分土方的措施,纠正“扎头”。

③调整刃脚角度,边刃脚应增加向里翘的角度,底刃脚应增加向上翘的角度。

④工作坑底板预留4‰的仰坡。

3)控制偏斜措施

①设置导向墩,控制方向。

②顶进过程中加强对桥体方向观察,随时采用增减顶力、侧面超欠挖等方法确保方向。

5、线路恢复

框架桥顶进到位后,及时进行线路加固设施拆除,拆除完成后进行道碴补充,并进行轨面找平、拨正方向、线路养护等后续工作。

(1)框架桥顶进就位,随后马上进行恢复线路施工。

(2)就位后桥两侧土方填筑时,分层夯实,达到密实度要求,直至路基标高,桥体两侧路基衔接部分设置过渡块。

(3)桥出入口两端混凝土翼墙施工,框架桥四角路基进行注浆加固并进行拱形护坡施工。

(4)拆除工字钢横梁时,逐一抽出,并随即回填道碴,捣固整修。

参考文献:

[1]《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TG/CW106-2012);

[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207-2017);

[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14)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 F50-201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