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土地征收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信息化技术在土地征收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王永春

山东省东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本文结合当前信息化技术发展及作者长期从事土地管理工作的经验,阐述了信息化技术在土地征收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对土地征收管理工作的意义,分析了在当前的土地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得出今后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技术在土地征收管理工作中应用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应用系统的开发设想。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土地征收管理;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需要,以及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各地在房屋征收搬迁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困难和矛盾。房屋征收补偿工作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较高,能否顺利地开展房屋征收搬迁工作,不仅影响到城市建设的进度,百姓的安居乐业,同时也对社会的和谐程度起到较大的作用。同时,征收搬迁工作头绪众多,政策性强,涉及多个法律法规,因此很多在房屋征收一线的工作人员都称征收搬迁工作为“天下第一难”事。房屋征收工作中比较容易发生权利集中、公示不彻底,程序少规范,资料不完整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徇私谋利现象的发生,为暗箱操作留下隐患;操作流程不够规范、文档资料不够完备则给违法违纪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有必要在房屋征收搬迁过程中引入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的建设达到规范征收搬迁程序、明确补偿标准和补偿依据、加快征收搬迁项目进度、理顺征收搬迁各方权利和义务,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征收和搬迁工作。

1、“高依附高依赖型”社会关系与土地征收

在中国,政府体制内工作的待遇、福利等都较非体制内工作好较多,政府属“科层制”组织,具有等级制、部属必须接受主管的命令与监督等特征,因此,政府体制内工作人员对政府单位存在高度依附。同时,如果土地征收动员者与土地被征收户之间存在血缘或者地缘关系,那么双方之间将受“人情”和“信任”等非正式规范约束,双方之间具有高度依赖性。因此,如果土地征收动员者既是体制内工作人员,又是土地被征收户的亲属等,那么动员效果往往较好。

2、信息化技术在土地征收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2.1 3S技术

利用以RS,有效动态监测,GIS和GPS为代表的“3S”技术进行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快速并且可以保证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能够快速获取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不同时段、不同传感器的多源卫星融合影像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检查出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区域。利用基于GPS的实测数据则可及时更新和修正GIS数据库中所存储的数据,采用GIS的所提供的一些分析功能,包括空间分析工具,可以进行数据管理和处理,科学分析当前土地利用情况,这一切可以为土地更加高效的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最基础也是最必要的数据支撑。

2.2房屋征收管理信息化的功能

房屋征收管理工作是一项政府行为,因而房屋征收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即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其重要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它能更好地服务房屋征收管理工作。房屋征收管理工作涉及到项目前期手续的办理、被征收人信息的调查、被征收房屋的评估、协议的签订、房源的安置、资金的监管等等。这些工作如果纯粹靠人工进行操作与管理,既容易出错又不利于统计汇总,而借助信息化手段则能既快又好地完成数据采集功能,同时又能实时地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效率。2)它能更好地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房屋征收涉及每个不同的被征收个体,如果单纯通过传统的协商、补偿模式,则很难保证同一项目中的补偿公平,于是在房屋征收过程中,补偿方案、评估报告、补偿金额、安置情况等信息就需要公开透明,而这些信息就需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流程控制、实时反映等。3)它能更好地提升政府部門的公信力。随着各类暴力拆迁、暴力执法等事件的出现,政府公信力在不断地透支,这大大影响了政府部门对各项社会事务管理的效果,特别是在房屋征收搬迁、城市建设方面,此类事件容易引起极大反响。因此,作为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强和提升公信力的建设,在群众心中重塑形象。而提升公信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政务公开,即需要通过公开权力事项、公开各项办事流程等,以此使政府各项运作变得透明、让公众能够逐步恢复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同时,信息化手段又可以很好地为政务公开服务,从而达到提升政府部门公信力的目的。

2.3土地征收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及应用系统的开发设想

在今后土地征收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中,提高土地资源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和整合程度,提高工作人员信息化知识程度和工作能力的同时,更应把握当前网络、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把先进的技术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以提升工作效率和准确率。此系统的实现主要通过以下几部分:一是建立相对全面的土地信息数据库将土地管理工作所涉及地块的勘测定界、土地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影像等地图资料和征、供地信息,权属、性质等登记数据进行整合后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建立容易维护和使用的数据接口,方便数据的更新和调用。二是建立准确快速的信息处理模块开发一个准确、快速、更加智能化的数据信息处理模块。用户通过此模块,将拟处理地块的坐标位置输入后,通过与数据库中储存信息的比对、调用和计算,便可以输出该地块的面积、权属、地类信息,征、供地情况,有无违法、信访情况以及登记发证等信息。通过此模块,用户可以得到关于具体地块的全面数据信息,从而更加快速、准确地做出决策。三是建立方便快捷的文件导出模块此模块主要基于现有的土地征收管理规定和流程,将信息处理模块得出的地块信息进一步计算、调用,导出符合标准的制式文件资料。需要注意的是,此模块要提供文件模板的导入、修改接口,方便用户因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可随时对模板进行修改、更新,以确保导出资料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2.4提升政治信任和普遍信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文化支撑

首先,需要加强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的信息透明度,加大对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的宣传与信息披露,完善集体土地征收知情权、参与权等程序。其次,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政府在土地征收中的公共服务职能,提升基层政府的公信力以及民众对基层政府的政治信任。最后,推进农村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加大发展农村社团组织,将农民对于血缘以及地缘的特殊信任拓展至对社会的普遍信任。

结语:

信息化技术在土地征收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是一项长期的,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和土地管理制度变革始终在前进的工作。只有从事土地征收管理工作的人员主动创新,不断加强信息化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工作开展才会更加准确、科学、高效。

参考文献:

[1]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从讨个说法到摆平理顺[M].上海:三联书店,2011.

[2]王新生.执拗的个体权利与无言的公共利益——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宪法学评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8(4):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