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认同度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5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认同度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周晨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教育处 江苏 南京 210008

【摘要目的:了解本院医学工作者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认同感,为完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院不同阶段医学工作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认知度、认同度、对个人职业前景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最终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阶段医学工作者均存在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认知不足、不认同的现象;62.50%的医学工作者认为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会促进个人的职业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不完善、培训质量不高、地区差异性大等是不同阶段医学工作者认为存在最为普遍的问题。结论:建议加强宣传,提高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认知度;完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及相关配套政策;建立有效规范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以及加强对师资准入和师资培训的管理。

【关键词】医学工作者;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调查分析;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对医疗卫生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医学教育有着独特的规律性,主要分为学校基本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以及继续医学教育3个阶段[1]。其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在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能够规范、独立得进行疾病专科诊疗工作临床医师的必要途径。与国外相比,我国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起步较晚,直至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5〕97号),才正式确定了“5+3+X”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同时也明确指出力争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2]

虽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利于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临床专科医师,而且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的出台也标志着我国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正逐渐走向成熟,但是作为现今或者将来的专科培养的对象,不同阶段的医学工作者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认知和认同程度不尽相同。基于此,本文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对本院不同医学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了解不同阶段医学工作者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了解、认知、认同程度等,以期为今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对400名本院不同阶段的医学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不同阶段医学工作者主要包括:实习生、研究生、住院医师、专科医师以及专科带教医师。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提前查阅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献,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调查。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回收率为100%。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所处阶段,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认知度、认同度、对个人职业发展影响及存在问题等情况。

1.3统计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结果采用Excel进行数据的汇总。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获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等,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阶段医学工作者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认知度

表1不同阶段医学工作者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认知度[n(%)]

分组

不了解

一般了解

很了解

χ2

P

实习生(n=78)

47(60.26)

29(37.18)

2(2.56)

34.16

0.000

硕士生(n=140)

27(19.29)

71(50.71)

42(30.00)

住院医师(n=44)

6(13.64)

20(45.45)

18(40.91)

专科医师(n=63)

0(0.00)

26(41.27)

37(58.73)

专科带教医师(n=75)

0(0.00)

3(4.00)

72(96.00)

对本院不同阶段医学工作者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认知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不同阶段的医学工作者对专培制度的了解程度差异较大(P<0.05)。有60.26%的实习生表示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制度内容等不了解,仅2.56%的实习生表示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很了解。而在硕士生和住院医师中虽一般了解人数仍占据大部分(50.71%、45.45%),但是很了解人数明显上升,分别达30.00%和40.91%。在专科医师和专科带教医师中对专培相关制度的认知度明显上升,表示很了解的人数占多数(58.73%,96.00%)。

2.2 不同阶段医学工作者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认同度

表2不同阶段医学工作者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态度[n(%)]

分组

没必要

一般

有必要

χ2

P

实习生(n=78)

12(15.38)

34(43.59)

32(41.03)

48.83

0.000

硕士生(n=140)

9(6.43)

42(30.00)

89(63.57)

住院医师(n=44)

6(13.64)

13(27.27)

25(56.81)

专科医师(n=63)

0(0.00)

14(22.22)

49(77.78)

专科带教医师(n=75)

0(0.00)

10(13.33)

65(86.67)

对本院不同阶段医学工作者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认同度进行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不同阶段医学工作者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认同度差异显著(P<0.05)。15.38%的实习生认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没有必要,而41.03%的实习生则认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很有必要的。而在硕士生、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和专科带教医师中,认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很有必要的人数较多,分别可达63.57%、56.81%、77.78%以及86.67%。

2.3 不同阶段医学工作者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看法

表3不同阶段医学工作者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看法[n(%)]

分组

制约

无影响

促进

χ2

P

实习生(n=78)

19(24.36)

35(44.87)

24(30.77)

77.81

0.000

硕士生(n=140)

5(3.57)

42(30.00)

93(66.43)

住院医师(n=44)

8(18.18)

13(29.55)

23(52.27)

专科医师(n=63)

0(0.00)

10(15.87)

53(84.13)

专科带教医师(n=75)

0(0.00)

18(24.99)

57(76.00)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阶段医学工作者对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不同的看法(P<0.05)。44.87%的实习生认为是否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个人职业发展无影响,而30.77%的实习生则认为其对个人职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在硕士生、住院医师、专科医师以及专科带教医师中则多数认为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个人职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其比例分别可达66.43%、52.27%、84.13%以及76.00%。

2.4不同阶段医学工作者认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

表4不同阶段医学工作者认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n(%)]

分组

实习生(n=78)

硕士生(n=140)

住院医师(n=44)

专科医师(n=63)

专科带教医师(n=75)

制度不完善

44(56.41)

101(72.14)

34(77.27)

51(80.95)

63(84.00)

培训质量不高

32(41.03)

110(78.57)

31(70.45)

46(73.02)

53(70.67)

缺乏规范化考核方式

25(32.05)

57(40.71)

23(52.27)

37(58.73)

51(68.00)

师资培训标准不明确

31(39.74)

39(27.86)

32(72.73)

42(66.67)

38(50.67)

地区差异性大

36(46.15)

48(34.29)

34(77.27)

52(82.54)

56(74.67)

其他

25(32.05)

55(39.29)

25(56.82)

23(36.51)

17(22.67)


针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经统计发现不同阶段医学工作者看法不尽相同(表4)。在实习生和硕士生群体中多数认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制度不完善(56.41%、72.14%),培训质量不高(41.03%、78.57%)的问题;而在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和专科带教医师中, 多数认为存在制度不完善(77.27%、80.95%、84.00%)、培训质量不高(70.45%、73.02%、70.67%)、地区差异性大(77.27%、82.54%、74.67%)等问题。

3 讨论与对策

3.1 讨论

专科医师是我国提供医疗服务的主力军,其成长和发展决定了我国医疗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我国的医疗服务质量。作为专科医师成长必经的阶段,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与发达国家成熟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形式相比,我国还处在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医学工作者对其认知不足、认同感较低、相关制度规范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在此次调查中发现仅42.75%的医学工作者表示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较好的了解,其中实习生、硕士生以及住院医师中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内容等了解程度较低,而专科医师和专科带教医师了解程度较高,这可能是由于专科医师及专科带教医师已经通过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所以了解程度较高造成的。超过半数的医学工作者(65.00%)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表示了认同,但也仍有少数(6.75%)的医学工作者认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没有必要的,尤其是实习生和硕士生。说明医学生对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缺少认知和认同度,这与黄卫[3]等的调查结果类似。虽然存在多数医学工作者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认知较低的情况,但是62.50%的医学工作者都认为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能够促进个人的职业发展。

在此次调查中本院医学工作者也提出了较多现有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其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不完善、培训质量不高、地区差异性大等是不同阶段医学工作者认为存在最为普遍的问题。

3.2 对策

3.2.1 加强宣传,提高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认知度

本次调查中发现不同阶段医学工作者均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一定程度的不了解,说明在学校和医院方面还是应该加强关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宣传教育。在学校方面可从招生简章开始加大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宣传,使志向成为医学工作者的学生及其家长在初始即对此行业政策有所了解,提高他们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重要性的认知;而在人校之后可通过教师宣讲、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校园活动的方式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进行解读,提高学生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认知度和接纳度

[4]。在医院中可借助院内广播、APP、组织培训及带教医师的言传身教等方式对医师进行专科医师规范化内容及制度的讲解和宣传,使医师在繁忙工作之余能系统了解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及其最新进展,提高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认知度和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3.2.2 完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及相关配套政策

医师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政府及社会的多方支持。虽然2015年国家已经颁布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关指导意见,但是目前为止我国仍然没有建立全国范围内完善统一的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因此应尽快根据前期探索实践和现实情况建立有效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对专科设置、培训师资、培训标准、考核制度等做出统一安排,并且统一各地标准,也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补充和修改。同时国家也应立法跟进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保障参加培训的医师的合法权益,孟群[5]曾提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增设关于专科医师的相关法律条款,从立法角度保证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顺利实施。另外还应完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配套制度,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 逐步将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准入相链接,要求专科医师必须取得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系统、严密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体系。

3.2.3 建立有效规范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的是培养高层次、高水平、高能力的应用型临床医师,因此其临床专科能力就成为评价学员水平的主要指标,也是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关键[6]。临床专科能力考核贯穿于整个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当中,包括日常、年度及阶段性考核等,不同培训基地的考核标准和内容都不相同,这也是很难保证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容易导致专科规范化培训流于形式,影响规范化培训质量。在本次的调查中也发现,培训质量的参差不齐也是本院医学工作者的认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因此应结合各地规范化培训中的经验教训,研究探索出一套统一的严谨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规范,对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的岗前培训、阶段考核、年度考核等均做出统一的要求和规范。很多研究者也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制度进行了研究,如刘瑞风[7]等通过调查86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2013年度中医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的年度考核结果发现年度考核是否成功的关键是保证主观题性质的考核在内容和方式上的科学性和稳定性;周倩[8]等介绍了上海妇产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通过过程考核和结业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3.2.4 加强对师资准入和师资培训的管理

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带教老师的指导方式与对带教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受训医师临床专科能力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在对带教医师的选择上需要强调医德医风、带教能力、科研水平、以及带教意愿等多方面因素,所以只有进入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导师库的到时才具有带教专培学员的资质[9]。医院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专培师资的动态管理,对优秀的师资力量进行职称晋升、年度表彰等方面的奖励以提高带教医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同时也要对不符合带教标准的师资进行处理。研究表明,不同培训年度的在培医师对带教医师的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具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应根据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进行的不同阶段给予专培学员切实所需的培训方向和内容,从而能提高专培学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10]

总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以培养各专科临床高层次医师为目的的培训,其是关系到我国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卫生行政部门的努力推动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开展试点工作等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旧处于有待完善的阶段。本文通过对本院不同阶段医学工作者的调查发现仍旧存在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认知和认同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扩大宣传、完善专科规范化培训相应制度,完善考核体系、师资管理等方面进行持续改进,形成完善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保证培训后专科医师的专业水平,为社会培养出同时具备高超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妮娜. 我国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6):4-6.

[2]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国卫科教发[2015]97号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S]. 2016-01-11.

[3] 黄卫,杨婷婷,夏欧东.医学生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认同感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18(2):212-216.

[4] 鲜玲,江秀娟,罗亚环,等.医学生对“5+3”政策的认知与调查[J].大众科技,2015,193(17):194-196.

[5] 孟群. 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培训和准入制度研究[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92-106.

[6] 常春康,宋陆茜.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难点及对策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9):137-138.

[7] 刘瑞凤,史亚飞,潘华峰,等. 基于临床考核结果分析的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制度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1):62-63.

[8] 周倩,成星,陈霞,等.妇产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模式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4:1219-1222.

[9] 滕黎,廖春艳.住培学员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认知调查[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15(4):18-22,27.

[10] 陈丽红,王露岚,倪卫杰.交大医学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师资培训满意度分析与政策建议[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