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有效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2
/ 2

探析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有效措施

丁悦莲

河北省平泉市疾控中心 河北省平泉 067500

摘要:目的:探析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有效措施。方法:2020年1月,我院正式开始实施血液检验误差防控措施,在此项措施实施前后,分别抽取30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比两组观察对象在接受血液检验过程中误差问题的发生概率。结果:相比于血液检验误差防控措施实施之前,相关措施实施之后,患者血液检验误差问题的发生概率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结论: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血液检验的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血液检验误差防控,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液检验误差问题的发生概率。

关键词:降低;血液检验;误差;有效;措施

临床上在对患者的血液系统以及其他系统的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血液检验的相关指标是十分重要的参考。但是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血液检验的过程中,在多种不同因素的作用之下,血液检验的结果也会相应地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检验的结果偏离患者的实际情况。而为了为患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明确导致患者血液检验误差问题的出现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此类问题进行防控,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文章就对此进行了具体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血液检验误差防控措施实施之前抽取的300例研究对象中,男性患者157例,女性患者143例,患者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3.9±5.2)岁。血液检验误差防控措施实施之后抽取的300例研究对象中,男性患者152例,女性患者148例,患者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5.1±5.4)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血液检验,血液检验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即需要及时上报,提醒相关科室注意,避免发生疾病误诊的情况。同时还需要分析检验误差的发生原因。本次研究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血液检验误差出现的原因主要包含标本凝血、标本污染以及标本稀释三个方面。

观察组在接受常规血液检验的基础之上,检验过程中还需要融入相应的检验误差防控措施:首先,要做好对于患者的健康宣教,在正式开始抽血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抽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使患者能够对于血液检测的相关知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患者在接受肝功能以及血脂检验的过程中,正式开始抽血之前,需要保证12h禁食禁饮,并告知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对于一些会对血液检查结果产生影响的药物要停止服用,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身份信息进行认真核对,降低患者由于自身原因而导致血液检验误差问题的出现概率。采血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状态,如果患者的情绪过于紧张,则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安抚[1]。其次,科室内部需要定期对检验人员以及采血护士进行培训,在实际进行采血操作的过程中,科室工作人员需要严格依照采血以及检验的标准流程进行操作。采血护士需要认真核对患者的信息,并对患者采血前的准备情况,包括是否空腹、是否有饮水的情况进行仔细询问。严格依照不同类型检验所需要的采血量进行采血,采血过程中要引导患者调整至正确的体位,记录好具体的采血部位以及送检时间。如果患者的某一部位曾经接受过输液或是输血,要避免在相关部位采血[2]。采血结束之后,护理人员需要轻轻摇晃血液标本,将收集到的血液标本摇匀,但是要避免剧烈晃动,防止出现凝血的问题。除此之外,在正式对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检验之前,还需要对生化仪器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降低由于仪器原因而导致血液检验误差问题的发生概率。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由于不同原因导致的血液检验误差问题的发生概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对比两组患者检验误差问题的发生概率n%

组别

例数(n)

标本凝血n(%)

标本污染n(%)

标本稀释n(%)

总检验误差发生率n(%)

实施后

300

3(1.00)

4(1.33)

1(0.33)

8(2.66)

实施前

300

10(3.33)

7(2.33)

6(2.00)

23(7.66)

X2

9.88731

P值

0.024

3讨论

无论是从医生的角度来讲,还是从患者的角度来讲,血液标本的检验质量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而为了有效提升血液检验的整体合格率,在实际进行血液检验的过程中,从抽血直到最终出具检验结果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有效规范。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在血液检验误差防控措施实施之前,所抽取的300例样本中,检验误差的发生率为7.66%,而在实施血液检验误差防控措施之后,血液标本检验误差的发生率为2.66%,相比于之前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3]。由此能够说明,在患者接受血液检验之前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使患者能够提前做好检验的相关准备,通过禁食以及禁饮,避免剧烈运动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患者原因而导致的检验误差问题。同时通过对科室的检验人员以及抽血护士进行培训,提升其操作的规范性,也能够保证检验质量,进而有效降低患者进行血液检验过程发生标本凝血、标本稀释以及标本污染等问题的概率。

综上所述,在对患者进行血液检验的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的血液检验误差防控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液检验误差问题的发生概率,提升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后续治疗活动的高质量展开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平,马明炎,余登琼.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重庆医学,2017,46(22):3123-3124.

[2]石红波.两种细菌鉴定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06):1519+1527.

[3]李楠,陈丹,娄新红.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S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