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9
/ 2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刘丽

重庆黔江民族医院 409000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7例施以常规护理,研究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躯体控制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上肢简式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下肢FMA评分、Sheikh评分均增大(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上肢FMA评分、下肢FMA评分、Sheikh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减小(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NIHS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躯体控制能力提高、神经功能改善益处较大。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肢体功能

脑卒中具有突然发病、病情进展快速等特点,为常见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43.2%脑卒中患者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致残率更是高达86.5%。经有效治疗能显著性降低死亡风险,但是易出现功能障碍,以肢体功能障碍最常见。有研究显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重建脑功能,为机体各项功能恢复奠定基础,最小化伤残程度。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7例,男27例,女20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59.24±6.58)岁,左侧肢体功能障碍31例,右侧肢体功能障碍16例;研究组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9.19±6.54)岁,左侧肢体功能障碍30例,右侧肢体功能障碍17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早期康复护理。(1)卧床期①良肢位摆放:需协助患者变换体位1次/2h,健侧/患侧卧位要领包括上肢肩向前、肘伸直、不垂腕,下肢屈髋、屈膝,脚与小腿呈90°,患肩、患腿不可压在躯体下;仰卧位,取软枕,放于患肩下,患侧臀部、大腿下再放一软枕,要领包括患肩向前、外展外旋,髋关节内收、内旋,取托板,放于脚后。②生命体征平稳且神志清楚者早期行床上被动活动,活动患侧肢体关节(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等),以上各处每次训练时间0~10min不等,3次/d;鼓励患者用自身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进行活动;进行下肢主动训练。(2)离床期起立床训练,床头抬高角度由30°-80°,坐起时间由5min/d、0.5h/d至1h/d止,经靠背坐起缓慢过渡至独立坐起;移乘训练,0.5d/次,2次/d,再过渡至站立训练;平衡训练,2次/d。(3)步行期按照离床站立、踏步、抬腿、侧移、迈步的顺序开始步行训练,由康复医师/责任护士在旁指导、监督,及时纠正步行训练过程中患者不良步态,先行室内步行训练,再行室外步行训练,训练时间由5min/次增至20min/次,2次/d。(4)表达训练有失语症状者,家属、责任护士互相配合,主动与患者沟通,从简单对话开始,教患者练习卷舌、伸舌,再行单音节、双音节、造句训练。(5)双手训练每日练习手指快速指鼻、对应手指互指、拍手、握笔等。(6)日常生活训练视患者恢复情况,独立完成穿衣、脱衣、洗脸、刷牙、进食、如厕等。

1.3观察指标

(1)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与躯体控制能力评分比较。①肢体运动功能用简式运动功能量表(Fug-MeyerActivity,FMA)进行评价,FMA(下肢)、FMA(上肢)评定总分分别为34分、66分,得分越高,表明相应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程度越低。②躯体控制能力评定选择Sheikh法,Sheikh法总分100分,Sheikh法得分越高,表明躯体控制能力越好。(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进行评价,NIHSS总分0~42分,NIHSS得分越高,则神经功能障碍程度越明显。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与躯体控制能力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上肢FMA评分、下肢FMA评分、Sheik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肢FMA评分、下肢FMA评分、Sheikh评分均增大(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上肢FMA评分、下肢FMA评分、Sheikh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

2.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减小(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NIHS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

表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对照组

47

35.06±5.65

28.76±4.24#

6.114

0.000

研究组

47

34.97±5.59

23.25±3.57#

12.114

0.000

t

0.078

6.815

P

0.938

0.000

3讨论

脑卒中患者往往是“功能障碍与疾病并存”,所以,康复训练与有效治疗应齐头并进。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主要依据脑可塑性理论、功能重组理论,据此制定有效康复训练方案,由康复医师/责任护士负责督促患者一一落实,以恢复大脑功能,随着训练有序进行,将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积极影响,其兴奋性与反应性均得以显著改善,重建机体正常运动功能模式。早期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不同,其具有连续性、目的性、科学性、计划性等特点,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方法,其具体实施应结合患者年龄、身体素质、疾病等,由简至繁,由易至难,运动量、运动时间、运动形式等应循序渐进,予以持久、持续刺激,强化中枢神经感觉信息输入,将功能障碍程度降至最低,帮助患者重返社会。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上肢FMA评分、下肢FMA评分、Sheikh评分均大于对照组;干预后研究组NIHS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说明,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躯体控制能力、改善神经功能均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娟英,邢光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系统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05):146148.

2]李伟平.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改善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831(19):168170.

3]王明霞.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927(01):150151.

4]许卫青,闵晓静.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康复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4):178180.

5]李志茹.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6):5276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