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理念的运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4
/ 2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理念的运用分析

洪海军 1 庄德华 2

1: 浙江省泰顺县雪溪乡人民政府 浙江省 325508 2: 浙江省泰顺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浙江省 325599

摘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是生态城市的理念,使城市的自身健康发展得到了满足,在我国的城市发展道路中,生态城市理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来建设生态城市,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得到有效定的保护,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本文对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理念的运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理念

  1. 生态城市的理念

随着人类对生态的综合研究,使人们对生态城市的理念有所认知。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就必须要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城市物质环境的建设有所不同,需要把经济、历史、社会、文化等各项因素合理融合,从而全方面的拓展生态城市建设。而生态观念的覆盖范围更加的广泛,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巨大的系统,系统中最基础的就是自然,在此基础上,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子系统体系的才能更好的建立,从而形成有机的整体。如果城市是一个开放系统,就要与周围的区域、城市环境等进行信息、物质上的交流,可以使自然环境中生态系统的稳定得到很好的保障。建设城市生态系统的中心要以人为准,从而更好的实现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型人工生态环境。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目标势必是建设生态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生态城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从而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在城市居民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还要建立运行机制,使其结合城市人民的精神追求,从而使机制更符合人类的发展。城市社会环境应建设一个平等、公正、舒适、安全的环境,在子系统的配合下,从而推进城市建设的进程,可以有效保证城市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我国城市规划的生态环境现状

1.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是治理的速度比不上破坏的速度,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却在恶化,生态赤字的局势愈加的严重,现在随着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森林资源减少、沙漠化严重、水体和大气污染、生物物种灭绝等问题的加重,使城市的经济与财富大量的流失,从而加重了损失。

2.人口压力

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逐年递增,人口迅猛的增长使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满足生存所需,进行毁林开荒和围湖造田等活动,使大面积的自然植被被破坏,人们在采挖的经济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这些短期的利益是建立在大自然自身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使其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大自然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包括输出能力和支付能力,对人类的经济破坏将难以承受,人口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会严重威胁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3.市场压力

市场经济中本身产生的外部经济效果或者是外部负的经济效果就是市场压力,环境污染的问题是最明显的例子,公共财产最重要的资产就是环境,优良的大气环境、清洁的水源等环境因素,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保障。但是,现在人们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没有足够重视,破坏及消耗公共财产,不但不会给市场或个人造成费用投入和服务成本,反而会使环境污染问题加重。政府部门是公共财产的提供者与督导者,在市场的压力下,一定要加强重视国土资源流失的问题,环境污染的问题要实时关注,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城市环境进行改善,从而防止环境的日益恶化。

4.工业化压力

我国工业化与发展先进的国家相比总体是比较低的,因建设起步比较晚,所以工业化建设的任务比较繁重。我国在工业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来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资源环境遭到透支,就为了追赶发达国家的工业步伐。使用高资源的消耗,不惜付出环境和资源的巨大代价,来换取那短时间的经济繁荣。顶着工业化巨大的压力下,人们确忽视了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的保护工作,使国土资源和生态资源遭到了大量的破坏,我国的长期性建设因偏重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工业化建设的进程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现在是对立的,应打破这一局面建设城市的规划,从而有效改善工业建设的压力,生态理念的理念要着重落实,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要加强重视。

三、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理念的运用原则

1.城市的生态平衡原则

关于理想城市模型的概念早在1987年就有学者提出了,要建立社会、经济、自然相协调发展模式下的人类聚集地,就要以生态学为基础。要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需要信息、能力、物质等得到高效的运用。随着我国对生态城市理念的不断研究及外国学者的探索,使生态城市的概念不断的向外延伸,内涵也越来越丰富。但是,在不同城市的生态城市建设中,建设的重点目标及建设的方法上出现了不同的差异问题,然而都是为了达到改善城市的生态条件。以生态平衡为发展方向,去促进城市的建设发展,使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得到有效推动,从而打下良好的生态基础,促进城市的生态建设。每个国家应根据每个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生态城市建设,城市的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之间一定要实现融合发展,才能达到平衡理想下的可持续发展形态。

2.城市集约化原则

集约化是生态城市理念规划设计所需坚持的原则。城市规划设计的需求在得到满足的同时,应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使土地的利用率有效提高,从而更好的减小土地资源浪费的发生率。另外,在设计多样化的方案时,要具体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设计,从全方位考虑,可以在设计时避开有害的因素。另外,选择材料时,要优先选择可再生、可循环利用、低能耗、破坏少的材料使用,从而达到设计方案的最优化。低消耗是生态城市理念城市规划设计所必须坚持的原则。建筑资源一定要达到循环应用,建筑使用材料时一定要减少资源消耗,避免盲目运用材料,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匹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使用一定要科学合理,避免不适宜的问题发生,减少对资源的浪费。要根据绿色节能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生态宜居住宅设计,建筑材料要科学合理的选择,在设计前一定要先对住宅合理规划,用科学的方法控制成本,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另外,还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对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要合理的运用,使节能设备和技术运用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创建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是生态宜居住宅设计的主要目的。运用绿色建筑理念,可以有效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引导人们从自身做起对环境进行保护,从而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加强人们的生态居住观念,可以有效达成人们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人文性原则也是绿色建筑理念下的生态宜居住宅设计所需要坚持的原则,应对环境中的湿度及温度合理的进行设计,使视觉空间、生活环境达到最佳状态。另外,还需要加强采光,从而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健康生活所需。

3.城市成长性原则

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是一个非静态化的过程,要在城市规划中更好的运用生态城市的理念,就应该对城市的成长性进行关注,以此为原则,可以留下足够的空间给城市未来的发展。生态系统的各种特征都可以通过成长性反映出来,人工群落和自然群落的运行和发展是按照一定的演替和生长规律。自然资源在人们的运用下,同样也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演化,这一规律不可被忽视,因为此规律将会引起非常严重的生态逆退问题,城市的规划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将会受到此影响,带来严重的后果。成长性原则运用在城市的规划中,要把生态城市的理念落实,将物质转为生命体系,城市的建筑、历史、文化、社区、文脉等物质转换成生命形式。要根据生命体系的发展历史、生存状态、生命状况,使这一生命形式得到最大的保护,另外,还要对城市中的各种物质形式进行维护和发展,使生态退化得到有效解决。

结语:城市生态化建设中,为了更好的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应有效结合生态城市理念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运用生物圈中的资源,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还要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及特点等有效结合,消除生态系统因人类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要对自然保护及尊重,从而建造一个生态平衡的现代化城市,要持续利用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从而更好的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柯帆.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7):199-200.

[2]丁玉梅.生态理念应用在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的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