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室内覆盖应用延伸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4
/ 2

无线通信室内覆盖应用延伸分析

赵劲东

国动网络通信集团天津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


摘要:室内无线通信覆盖技术可以满足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充斥的通信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做好通信技术的覆盖应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文章就此展开分析。

关键字:无线通信;通信技术;覆盖应用;应用延伸

0引言

传统室内覆盖方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应用也非常广泛。但是,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无线通信场景越来越复杂,加之用户通信服务意识的提高,对通信覆盖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传统室内覆盖方案也越来越显示出其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各通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满足覆盖需求的同时,也得在投资与收入上进行权衡。近些年也衍生出了一些新型室内覆盖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设成本。本文将从几种场景的应用来探讨室内覆盖应用的延伸。

1室内覆盖应用

室内通风覆盖是所有室外用户群体的新的成功解决方案,可以显着改善其他建筑物中的移动通信环境。主要原理是利用室内分配系统的功能来统一分配基站产生的信号在房间的每个小角落中通信网络的通信量,从而降低了由移动通信提供的基于网络的服务的总体水平。但是,室内覆盖技术涵盖了所有应用技术,主要是使用三轴分配软件系统将低功率输出房间转换为低功率房间。内部接收天线可以安装在其他建筑物的每个中间位置。信号源的输出功率是馈线和信号生成重新分配器。将其科学合理地重新分配到每个室内通风接收天线,然后将两个室外天线直接辐射并通过无线信号覆盖整个重要区域的建筑物,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传统的室内覆盖方案已经完全成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数据通信场景变得越来越复杂,并且已经发现了用户的通信服务。随着通信和运营模式提供商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他们必须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总体范围的同时,平衡投资和其他收入。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室内覆盖方法,这些方法也可以在各个层面上降低建筑物的投入成本。

2楼宇对打

近年来,开发的住宅区通常是多层或高层建筑。对于具有高顶层组合的大中型住宅区,很难建立基站并实现用于室内分配的软件系统。通常只能将室外天线安装在房屋的顶上,而不是房屋内部。第二个问题是,在楼房当中上放置大于一个天线会导致室内和室外总体覆盖范围内的重合,导致投资过大。其次,由于手机天线很难进入房屋,因此只能解决房屋走廊和门口的有线覆盖问题。但是,在建筑物周围的窗户一侧,经常有多个室内和室外宏cer站,这些站都带有指示干扰的信号,并且没有主要居民区,导致语音通话质量低下。由于传统的室内和室内覆盖解决方案需要在每个楼层上存储室内和室外天线位置,因此该室外配电系统的投资项目成本相对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室内手机天线的室外导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室内子天线最有用的户外指南是社区中建筑物之间的战斗。除了建筑物的内部和外部的整体覆盖,进入电梯和地下的室外环境之外,通过室内子天线的室外引导,平坦住宅区的其他部分也通向屋顶或建筑物中间,室内或室外聚光灯天线的位置或其他美化效果会直接对准接收天线,以使其完全覆盖。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交互的常用方法是接收天线,以及:用于聚光灯的天线,用于路灯杆的天线以及其他类型。当长期规划中充分涵盖了最佳的居住区规划时,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及两栋建筑之间的相互影响,采用数十个新规划。下层全部被覆盖,依此类推。在30层,建议采用传统的高,中和低层,以协调中高层公寓住宅区的总体覆盖范围。

3室外光纤分布系统覆盖(城中村场景)

城中村中的房屋密集及多数为高3~5层居民自建房,人口密度大、话务量高。由于建筑物密度很高,信号在传播过程中损耗很大,室外宏基站很难满足覆盖要求。因此,此类区域通话质量差、掉话现象严重且容量不足。基于改上原因,有必要在城中村展开了深度覆盖建设。虽然城中村单体楼宇都很小,但楼宇体量庞大,如建设室内分布系统,投资非常大。且城中村中主要为民宅,建设室内分布系统需协调的的业主非常多,难度较大。针对该特殊场景,建设室外光纤分布系统就有很大的优势。光纤分布系统以主单元、扩展单元和远端单元作为主要网络设备进行信号的延伸覆盖。同时,该系统可同时接入2G、3G、4G信号,实现一套物理系统完成多种制式信号接入和精细化覆盖。

基于城中村特殊的场景特点,室外光纤分布系统以楼宇为单个覆盖单元,天线安装于多个楼宇中间,一般覆盖周边4栋楼宇。同时,采用光纤代替传统同轴电缆布放,可大大降低室外布线的难度。以某城中村为例,由于该城中村房屋过于密集,天线无线穿透多栋楼宇,因此基本上在每栋楼宇交叉路口处均需布放天线。该城中村建筑高度为10m或以下,建筑物密度极大,内部建筑结构简单,穿透覆盖难度较小。流动人口多,固定宽带普及率低,整体业务量较高,移动数据业务需求强烈。采用室外光纤分布系统进行覆盖,设备远端及天线安装在路边灯杆或建筑物外墙高3~5m左右,有效解决了城中村中无线覆盖需求。

4室内微站、皮站方案(会议厅等重点场景覆盖)

会议厅、会展中心等重要场所一般区域面积较大,如采用传统室内覆盖方式,由于室分天线的增益小、功率低,需布放较多的室分天线才能满足覆盖。但会议厅、会展厅内一般非常空旷且厅内上空很高,很难找到适合放置室内天线的地方。对于该场景可考虑采用室内微基站或皮基站进行覆盖。微基站功率一般在5W左右,皮基站功率也有100~250mW。在大型会议、会展厅的覆盖上既能满足功率的需求,在容量上也能得到一定保障。以厦门金砖会晤场馆所在的国际会议中心大会议厅为例。该会议厅长55m,宽40m,舞台上空层高就达十几米,会议厅靠前区域没有适合安装天线的位置。针对该会议厅的特点,采用了2个微基站天线安装于会议厅后部上层楼沿边,覆盖靠近舞台前排区域,后排区域则采用3个皮基站来覆盖。该方案有效保障了会议厅区域的良好无线信号覆盖。

5结束语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质量提高的同时对于各项技术的应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信技术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进一步作出突破,结合人们生活活动的特点来提高应用功能效果,确保无线通信的覆盖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宇坚,陈翔.纵横多维 以人为本——6G通信网络展望纵横多维以人为本——6G通信网络展望[J].广东通信技术,2020,40(08):28-32.

[2]莫群伟.无线通信室内覆盖应用延伸的探讨[J].中国新通信,2020,22(13):15.

[3]钟毅.直放站在室内无线通信环境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0,22(09):2-3.

[4]罗楠,王晓菡,郝梦桥.石化厂抗爆结构无线通信覆盖解决方案[J].化工设计通讯,2020,46(03):29-30.

[5]张琴琴,宋勇.5G-多无线技术的融合探析[J].传媒论坛,2019,2(07):119-120.

[6]陈荣源.无线通信室内覆盖应用延伸的探讨[J].通讯世界,2018(07):5-6.

作者简介:姓名:赵劲东(1981.11.18);性别:男,民族:汉,籍贯:黑龙江人,学历:专科;现有职称:助工;研究方向:通信工程。(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