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输血与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31
/ 2

常规输血与少白细胞技术 输血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

李忠生 , 李仁义 , 姚秀丽

新疆昌吉州中心血站 邮编 831100

【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于研究常规输血与少白细胞技术输血方法,并对比此两种输血方法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均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输血的患者,采用数字分组法,平均分成相同人数的两组,A组与B组。 A组患者实施常规输血,B组患者实施针对性、精细化的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输血后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及输血后发热情况高于B组,组间数据统计,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需要输血的患者,输血后常会出现不良反应,对于此类患者实施针对性、精细化的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可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同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提倡应用。

【关键词】 常规输血;少白细胞技术;不良反应;不良反应

输血是在医院治疗及抢救中不可或缺的事情,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是传统的输血技术方式比较单一,通常会引起极大程度的不良反应[1]。其中最常见的为发热反应,极其影响病情的治疗,同时给医护人员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经临床研究表明,输血后的不良反应,是因白细胞高而引起。因此,在输血时降低白细胞可减少不良反应,而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可有效降低白细胞[2]。本文将对比常规输血与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表述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均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采用数字分组法,A组与B组各40例,A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为(42.36±4.52)岁;B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为(43.65±3.98)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需要输血的患者,并自愿参与签署自愿书。排除标准:有过敏史及脏腑功能不全的患者。

1.2方法

A组患者给予常规输血,首先,帮助患者取正确的体位,静卧在病床上,主要输入悬浮红细胞,在输血的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不良反应[3]。待患者输血后,告知患者卧床休息,如出现过敏及其他反应,立即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B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精细化的少白细胞技术输血,血液中的白血球主要以细胞筛的方式移除,并减少血液中的炎性介质,并将血液输送给患者,并时刻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不良反应[4]。如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医师进行及时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输血后发热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分析数据,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二、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经两种不同输血技术后,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高于B组,组间数据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组别

例数

皮疹

过敏

胸闷

总不良反应率

A组

40

2

4

1

17.5

B组

40

0

1

1

5

2.2对比两组患者输血后的发热情况

经过两种不同输血技术后,A组患者发热共6人,占比例15%,B组患者发热共1人,占比例2.5%,组间数据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讨论

输血技术是临床常见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在输血时,会出现溶血现象,此现象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胸闷、过敏等。随着医疗科技不断地发展,输血技术也不断地提升,溶血现象也得到了相对应的控制[5]。少白细胞技术输血是临床进年研究的精细化技术,可通过减少包细胞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患者二次伤害,同时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6]

本次研究表明,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发热人数占15%,而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发热人数占2.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实施针对性、精细化的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可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同时减轻患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提倡应用

[7]

参考文献

  1. 莫水群,曾月婷,蔡肇丽,黄旭荣,梁丽欣,邓雪薇.常规输血与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降低作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11(02):124-126.

  2. 王永台.少白细胞输血与常规输血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87):126-127.

  3. 张甜甜,李国华,杨洪霞.少白细胞输血技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 2020,15(13):20+22.

  4. 贺英,李金翌,邹昆,唐月华,陈诚,肖钧,魏堤,欧阳玉,江小工.某医院2013年~2019年储存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临床使用及不良反应情况调查[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17(05):47-50.

  5. 李笋,孙立涛,杨乐,李宁,杨杨.去白细胞输血对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及炎性因子与免疫指标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9,29(09):1333-1336.

  6. 王嘉媛,邱红美.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0,(11):143-144.

  7. 胡立华,罗顺琼,曾淼.血小板抗体检测对多次输血后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 2020,27(04):43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