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户外拓展运动发展现状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2

徐州市户外拓展运动发展现状的研究

江宇豪 陆敬宇

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作者简介:

江宇豪,生于20001月,汉族,山西长治人,中国矿业大学,社会体育方向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国矿业大学2020年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2010290159Y)的成果。

[摘 要]本研究针对徐州市大学生参与户外拓展运动的情况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四种研究方法,对徐州市9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参与户外拓展运动的基本情况作了详细的综合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徐州市高校缺少户外拓展运动的开展氛围;户外拓展运动受到时间、资金、场地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大学生对参与户外拓展运动安全意识不够。

[关键词]体育;户外拓展;大学生;徐州市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徐州市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徐州市9所高校(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徐州工程学院、徐州医科大学、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幼儿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的研究目的和要求,通过图书馆及网络平台等途径,查找大量与户外拓展运动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收集,为本课题提供研究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以徐州市大学生参与户外拓展运动的具体情况为主线,在指导老师指导下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徐州市大学生户外拓展参与情况调查问卷》,向被调查者发放和回收问卷,问卷回收率为100%。

1.2.4数理统计法:通过Excel 2003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

2.调查结果分析

2.1徐州市大学生参与户外拓展运动的现状

根据随机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62名的大学生(均为体育专业学生)对户外拓展运动非常了解,在回收的的882份问卷中,超过500人对户外拓展运动表示不太了解甚至是不了解。有367人表示未参加过户外拓展运动。在参加过的同学中,大部分是由班级或社团组织的,少部分同学是受朋友邀请参与其中,仅有8%(参数77)同学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参加户外拓展运动。

3.影响因素

3.1主观因素

3.1.1资金

安全的参与户外拓展运动必须配有专业的服装和装备,对学生来说,装备的开销是难以承受的;根据实地走访调研和网络价格对比,随着社会的发展,户外拓展运动服务费近年来持续上涨。

3.1.2思想

部分学生认为户外拓展运动区别于传统体育项目,存在众多不稳定因素,在规则、制度、安全和时间等诸多方面还有待完善。

3.2客观因素:

3.2.1时间

根据调查结果,大三大四高年级同学课程较少,时间相对充裕,但受工作和升学等问题困扰,参与户外拓展运动的兴趣也相对减少;大一大二低年级同学课程较多,时间相对贫瘠。

3.2.2场地

场地对户外拓展运动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场地环境有不同的拓展项目,场地的环境对参与者的心理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合理的场地设施建设对训练的效果有积极的影响,户外拓展运动需要足够的场地面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寻找大片的场地相对困难。

3.2.3专业人员

目前,户外拓展的教练员部分是退伍军人,根据经验和培训的生存技巧开展户外拓展运动,少部分教练员是通过培训担任教练员工作,专业从事户外拓展运动的工作人员相对缺乏。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户外拓展运动在徐州市高校的普及程度不高,影响因素涉及多方面,包括资金、时间、场地等,学生对户外拓展运动师资力量薄弱,部分高校没有开设相关课程。

4.1.2 学生参与户外拓展活动主要受资金、时间、环境场地和专业人员的影响。

4.1.3根据整理数据所得,20%的同学认为不需要准备医疗防护用品,53.44%的同学认为只需要携带创可贴等简单防护用品。

4.2建议

4.2.1当地政府可大力宣传,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校开设户外拓展运动的选修课程。引进户外拓展方面专家,多多培养户外拓展运动的专业化人才,在户外拓展运动的场地建设和项目研发方面可投入部分资金,建设综合性多功能的场地,提高场地的利用率;研发符合当代大学生身体心理发展规律的既新颖又有挑战性的活动项目,逐渐形成专业的组织团队和优势项目。

4.2.2高校的教务部应与本校体育学院联合开展相关活动,将户外拓展运动的观念普及到学生人群中,为户外拓展运动制定周密的活动计划并审核,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向相关教育部门申请开设新课程,将户外拓展运动课程普及化。此外,部分户外拓展俱乐部和高校存在合作关系,在门票方面给予学生一定优惠,高校也应主动和其他俱乐部广泛合作,形成多元化、多角度的合作模式。

4.2.3大学生应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中去。各班级、社团组织的负责人可联系指导老师,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带领班级同学或社团组织成员参与到户外拓展这项运动中。同学们也可发散思维,形成“老项目,新玩法”的课程改革,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发扬社会主义新青年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张育民,冯岩.山西省吕梁市户外拓展训练发展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技,2017(6).

[2]代秀付.大学生拓展运动课程设置需求分析-以扬州市部分高校为例[J].安徽体育科技,2013(6).

[3]杨爱菊,王敏.普通高校大学生户外拓展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扬州市为例[J].科技信息,2013(2).

[4] 刘明,普通高校户外拓展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