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如何用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2

糖尿病人如何用药 ?

谭理礼

成都市锦江区书院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00

随着国民生活质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提升,对应症状包括口干、小便频繁等,常常伴有饥饿感、体重下降及饮水量多等症状,早期糖尿病症状表现并不显著,往往需要通过血糖检测以诊断疾病。糖尿病的发病因素多样,包括但不限于遗传因素、年龄因素等。中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偏高,外界多种因素刺激下均可导致机体血糖升高,包括外伤、手术及精神刺激等。早期糖尿病可依据饮食调节血糖,对轻中度患者而言,需要口服药物治疗,重度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为有效减少副作用,降低中毒反应,可联合其他降糖药物共同作用,效果优于单一用药,且药物之间具有互补性,能发挥协同疗效。

1.糖尿病多见于那些人

糖尿病多见于以下几类人群:(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糖尿病特点之一为遗传易感性。相较于正常人群,有糖尿病家族史者的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偏高。单亲患2型糖尿病者,子女患病机会增加20%~30%;双亲有糖尿病病史者,子女患糖尿病的机率为60%~70%[1]。(2)肥胖、少动者:肥胖者,尤其是内脏肥胖者,常伴随有胰岛素抵抗问题,导致血糖升高,糖尿病患病率较之普通人群高出4倍之多。(3)曾有妊娠糖尿病或巨大儿分娩史者:随着分娩结束,多数“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会恢复正常。但该类人群后期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之普通人群更高。因此,凡是怀孕期间血糖升高的孕妈,产后需要定期监测血糖。(4)代谢综合征:该类患者多见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高尿酸、脂肪肝等多重代谢紊乱,后续患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升高。(5)年龄大于45岁者:糖尿病多见于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机体代谢率下降,身体极易发胖,胰岛素抵抗发生率偏高;45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偏高,当达到60岁时,患糖尿病的风险将进一步提升。

2.糖尿病患者用药目的是什么

糖尿病患者用药的主要目的是为控制血糖。医生多采取药物治疗,如人工胰岛素干预等方式,控制病情的进一步进展。医师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年龄等因素,合理采取降糖干预。国内外多数研究指出[2],服用降糖药可有效降低远端细小血管硬化风险,从而降低高血压及血管硬化导致的各类心血管疾病。但由于糖尿病属于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因此会产生各类不良反应。另外,多数患者对疾病自护的认识片面,认为接受规范的控糖治疗,即可不用关注饮食、生活等方面的相应自我护理,依旧采取以往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糖尿病的治疗效果难达预期。为此,临床医师提出意见,建议轻度糖尿病患者注重控制饮食及增加运动,控制体重,降低血糖。对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在维持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坚持科学用药[3]

3.糖尿病用药原则

(1)对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重在控制血糖,并维持血糖值在一个正常、合理的范畴内;避免延时进食、进食量少等不良饮食习惯,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同时,需严格控制血糖,避免急、慢性并发症。口服药物包括磺脲类、双胍类药物,不同降糖药物的服用方法不同。磺脲类药物中达美康、糖适平均在餐前30min服用,且服用30min后续规律进食,避免用药后的低血糖风险[4]。双胍类药物中二甲双胍需在餐前服用,患者胃肠道不适可在餐前服用,也可先吃几口食物后再服用降糖药物,随后继续进食。为缓解部分患者服药所致的胃肠道不适,可在餐后服用药物,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造成刺激,但药效无餐前服用好。(2)用药与饮食、运动配合:在糖尿病控制上,除药物干预外,同时配合饮食、运动、教育和心理调节,可有效管控患者血糖水平。(3)消瘦型患者不易服用二甲双胍:二甲双胍可有效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问题,同时可调脂、降低体重。该类药物作为肥胖II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用药,对消瘦糖尿病患者而言不宜服用。二甲双胍可抑制食欲、降低体重,患者长期服用会伴随体质量下降的风险,造成营养不良及免疫力低下问题。消瘦型患者的降糖治疗需要遵医嘱。

4.糖尿病日常保健妙招

(1)饭前喝勺醋:对患有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人群,饭前喝两勺醋并继续吃饭,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主要原理是由于醋酸通过灭活淀粉消化酶,能有效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2)少吃快餐和红肉:有研究对3000名18~30岁志愿者开展长达15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当每周吃快餐次数超过2次时,较之平均每周吃快餐不到1次的人群,患糖尿病风险更高;每周吃至少5次红肉者,患糖尿病风险高于1次者[5]。爱吃熏肉、热狗等加工肉类患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显著更高。(3)每天放松一刻钟:当每天处于紧张生活状态下,人体会进入情绪应激模式,血糖水平会显著升高。因此,要求患者学会每日放松情绪,在起床后,可通过做瑜伽、冥想、散步等行为,缓解自身情绪与压力;做任何感到有压力的事情前,均需深呼吸3次[6]。(4)保证良好睡眠:对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群而言,糖尿病患病风险显著偏高。睡眠过少时,神经系统会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对血糖调节激素造成影响。因此,需减少熬夜习惯,睡前禁喝咖啡、浓茶等。

参考文献

[1]吕晓蒙.2种联合用药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对比分析[J].健康大视野,2021,(1):60.

[2]张旭.饮食疗法结合胰岛素用药对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及其并发症预防的疗效[J].糖尿病天地,2021,18(1):136.

[3]顾惠玉.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门诊用药的分析[J].糖尿病天地,2021,18(1):72.

[4]谢根英,陈秋萍,黄宇虹, 等.慢病管理中糖尿病患者用药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2):3230-3231.

[5]张咏,代洪玉.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合理用药指导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8):88-90.

[6]邹铁霞.探讨合理用药指导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临床价值[J].东方药膳,2020,12(1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