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的针灸治疗应当如何进行

/ 2

痹证的针灸治疗应当如何进行

李馥坚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资阳 641300


一、痹证

1、概念

通俗来讲,“痹”有闭阻不通的意思,主要是由于风、湿、寒、热等外邪侵袭到人的体内,导致经络出现闭塞,气血不可畅行,使得筋骨、肌肉、关节等部位出现麻木、酸痛、重着、伸屈不利、关节肿大等症状。临床上根据病邪症状的特点,可将痹证的类型分为行痹、痛痹、着痹与热痹。

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纤维织炎以及神经痛等疾病,都属中医“痹证”这一疾病的范畴。痹证应该与骨肿瘤、骨结核等相鉴别,以避免延误病情的治疗。

针灸对于痹症的治疗有着比较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比较容易复发,因此并非短时间就能够产生疗效。

2、病因机制

痹证大部分都是由于受风、寒、湿、热以及正气不足而导致的。

风寒湿痹的病因机制主要如下:过度劳累,出汗过多,导致风寒湿邪侵袭体内;久居潮湿,涉水冒寒;机体虚弱,腠理疏松,导致外邪乘虚而入。部分病人在患有风寒湿痹之后,虽然有关节酸痛的症状,但是局部并不会出现红肿灼热现象。

热痹的病因机制主要如下:留注关节,感受热邪,进而导致特征性的关节红肿与热痛现象发生;阴虚有热,素体阳盛,复感风寒湿邪。

3、临床表现

所有痹症的主要临床表现皆为: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行痹。行痹患者的体内通常风邪偏盛,关节屈伸不利,肢体关节疼痛并无定处,见恶风即发热,脉象薄弱,苔薄且偏白。

痛痹。痛痹患者的体内通常寒邪偏盛,关节不可屈伸,痛有定处,肢体关节的疼痛感较为剧烈,遇寒即痛增,受热痛感则减,局部皮肤颜色不红,苔薄且白,脉弦较紧。

着痹。着痹患者的体内通常湿邪偏盛,肌肤麻木不仁,肢体关节疼痛感较强,偶有肿胀或酸痛,寒冷的阴雨天气病症容易发作,苔白较腻,脉象平缓。

热痹。热痹患者的体内通常热邪壅滞经络关节,其症状通常表现为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关节活动失利,口渴烦闷,苔色过于黄燥,脉象急促。

4诊断

临床对于痹症的诊断通常以活动障碍、关节疼痛、肿胀、酸楚、麻木为主要的症状表现。痹症的发病通常都较为缓慢,部分患者在开始发病时可出现发热、口渴、出汗、咽痛等症状,而后则会出现严重的关节症状。

二、痹证的针灸治疗应当如何进行

痹证指的是以皮肤、关节、血脉、肌肉等处酸麻、疼痛,红肿、灼热以及屈伸不利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痹症主要由于脏腑正气不足,气血亏虚,营卫之气不固,进而导致风、寒、湿三气乘虚内进入经络、腠理。无论何种性别和年龄都有可能会患此病,且此病常见于寒冷、潮湿、气候急剧变化的区域。痹症按照症状进行分类,则可分为行、痛、着、热痹;按照病位的浅深进行分类,则可皮、肌、筋、脉、骨等类别。痹症的治疗原则一般侧重于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经活络。

1、艾火灸

艾火灸的取穴部位一般为肘臂(即曲池、腕骨、外关等)、肩部(即肩贞等)、背脊(即肾俞、身柱、大椎、腰阳关等)、髋股部(即环跳、秩边、阴陵泉等)、膝部(即阳陵泉、膝眼、膝阳关等)、踝部(即丘墟、昆仑、太溪等)。

配穴:行痹一般加肝俞、膈俞等中药进行施治;痛痹则加肾俞、关元等中药进行施治;着痹加刚陵泉、足三里、脾俞等中药进行施治;热痹加曲池、大椎等进行施治。

灸法:每日拿艾条悬灸1至2次即可,每穴针灸的时间为5至10分钟。另外还可用艾炷灸,每穴3至5壮即可。

2、瘢痕灸

瘢痕灸的取穴部位一般为肾俞、膈俞、风门、丘墟等;瘢痕灸的配穴部位为照海、悬钟、阿是穴。

瘢痕灸的灸法如下:每2至4周灸1次即可,每次针灸1穴,每穴灸10至20壮。另外,还应该注意保护灸疮,瘢痕灸比较适应于类风湿性关节炎。

3、太乙神灸

太乙神灸的取穴部位一般都是参照艾火灸穴位,并且辅之以阿是穴。太乙神灸针灸手法:每日或隔日行灸1次,每次选用2至4穴,每10次为一个疗程。

4、温盒灸

温盒灸的取穴部位一般为秩边、昆仑、风市、阿是穴、阳陵泉、足三里等。温盒灸的配穴部位如下:环跳、神阙、承山、绝骨、肾俞、腰阳关、足临泣等。温盒灸针灸手法:每日针灸1次,每次选5至7穴即可,每次穴灸的时间为10至20分钟,每一疗程 7至10次,每个疗程的间隔时间为3至5天。温盒灸比较适应于坐骨神经痛。

5、温筒灸

温筒灸的取穴部位为颈、腰椎骨关节炎的患部。温筒灸的针灸手法法如下:取防风、没药、荆芥、乳香各60克,再取艾绒500克与药物拌均匀,共20份。然后将一份药料制作成药炷,放置在筒中于病人的患部进行施灸。每晚睡前针灸40至50分钟,每一个疗程为20次,每个疗程的间隔时间为10天。

6、药锭灸

对于患有风寒湿痹的病人,可选用香疏饼、刚阳燧锭、救苦丹等药材进行施治。药锭灸常用于局部,并且于阿是穴上方进行施灸。对于膝痛、腿痛的患者则可用锭于鬼眼穴上方进行施灸。

7、桃枝灸

对于患有风寒湿痹的病人,则可取3至5层绵纸,并且将绵纸垫于患处。而后再将桃枝蘸麻油,进行点燃,将火焰吹熄即可,最后再乘热隔着棉纸按于患处或者穴位上。每日或者隔日针灸1次,每穴以局部出现红晕为准。

三、结语

以上即为痹证的针灸治疗手法,患者可将自身情况详细告诉医生,便于医生采取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