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常见细菌性疾病防治实验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2

牛羊常见细菌性疾病防治实验分析

罗桑尖措

青海省果洛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814000

摘要:目的:分析牛羊巴氏杆菌病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某养殖厂内30只患有巴氏杆菌病的牛羊,研究起止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9月,其中有13例黄乳牛以及17例小尾寒羊,并对其治疗。结果:13例病牛治愈率达到100%;17例病羊有1例治疗无效,其治愈率为94.12%。结论:本方法对牛羊巴氏杆菌病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牛羊;巴氏杆菌病;治疗;诊断;预防

在牛羊养殖过程中,巴氏杆菌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细菌性疾病。该病具有高度接触性以及传染性特点。牛羊在患病后,机体健康将受到较大影响,不仅养殖户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导致我国牛羊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危害研究。因此,需要对该病强化认知,严格控制其发生及流行。

1 资料及研究

    1. 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某养殖厂内30只患有巴氏杆菌病的牛羊,研究起止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9月,其中有13例黄乳牛以及17例小尾寒羊。

    1. 研究方法

对患病牛羊静脉注射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牛只为30-50ml,羊只为20ml,,同时补充5%葡萄糖生理盐水。

    1. 观察临床指标

对牛羊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

    1.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对数据分析处理,采用率(%)表示治疗的有效率,对这30例牛羊的症状以及治疗后改善情况分别使用痊愈、显效、无效评估,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30*100%。

2 治疗效果观察

患病牛羊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牛羊巴氏杆菌病治疗效果


痊愈数(只)

显效数(只)

无效数(只)

有效率(%)

8

5

0

100.00

10

6

1

94.11

3 结果及讨论

3.1 病原

牛羊巴氏杆菌病的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呈短杆状,其两端钝圆,长度1.0-1.5μm,宽度0.3-0.6μm,为革兰氏染色阴性菌,该细菌具备荚膜,并不具备芽孢。在新鲜组织涂片内可见该细菌具备明显的两极浓染特性,该细菌可良好生长于含有血液或含有血清的培养基内。多杀性巴氏杆菌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在其自然干燥过程中即可快速死亡。阳光及热均可迅速将其杀死[1]。5%石灰乳、1%漂白粉等常见消毒剂仅十几分钟即可将其快速杀死。在浅层土壤内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存活7-8日,而在粪便可其可存活14日。

3.2 流行特点

牛羊巴氏杆菌病的传染源为患病牛羊以及带菌牛羊。本病主要传播途径为直接接触传播以及间接接触传播,主要通过口部以及呼吸道进行外源性感染。患病牛羊耐过后即可转变为带菌牛羊并成为本病的传染源。健康牛羊直接接触患病牛羊,或者接触被患病牛羊污染的饲料、垫草以及饮水等后均可感染该病。牛羊巴氏杆菌病的发生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但是高发于气温骤变、湿热多雨、冷热交替时期。因而上述应激因素以及外源性病原入侵、内源性病原入侵为本病的发病条件。本病一旦发生主要呈现为局部散发。

3.3 临床症状

牛巴氏杆菌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5日。发病初期,病牛表现为体温40-42℃,长期卧地或垂头站立,远离群体,其鼻镜干燥,食欲不佳。病牛鼻腔部位不断流出大量粘性及脓性分泌物,流泪不止、出现脓性结膜炎,其食欲不佳、机体消瘦、明显脱水并逐渐衰竭。随着病情发展病牛呼吸速度明显加快,常张口呼吸,不断咳嗽,其肺前下部可见纤维素胸膜肺炎以及肺炎病理性呼吸音,部分病牛表现为下痢,或后肢肌肉丰满部位出现肌肉柔软现象及肌病。多数急性病例仅仅1-3日便迅速死亡,慢性病例病情可持续1月以上。部分病牛,尤其是牦牛,患病后除表现为常见的全身症状外,其头部、颈部以及胸部多个本部分皮下可见炎性水肿,咽喉及周边组织肿胀明显,舌头向外伸出,呼吸受阻,流泪及流涎不止,长期磨牙,表现为急性结膜炎。部分病牛可能表现为肢体肿胀或腹泻,常常因窒息而死亡。

羊巴氏杆菌病多呈急性爆发,部分病羊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接着其他病羊离群,其食欲不佳、呼吸加快、懒动,体温41-42℃。病羊鼻分泌物呈粘性或泡沫状,其中夹杂有血液,部分病羊表现为腹泻,其粪便内携带有血液、黏液或者坏死性黏膜,其腹部不断向内蜷缩。羔羊患病后其死亡率极高,多数成年羊患病后可痊愈。若病羊所患为慢性疾病,其主要症状为胸膜炎、肺炎以及胃肠炎,其病程通常超过1各月,仅仅少数病羊会发生死亡。

3.4 鉴别诊断

3.4.1 炭疽

炭疽病牛羊在临死前其天然孔存在明显出血现象,其血液颜色为暗紫色,血液凝固效果不佳,类似于煤焦油,牛羊死后尸僵不全,其尸体迅速发生腐烂;患病牛羊脾脏体积为正常2-3倍,采集其脾脏或血液制作涂片,接着进行瑞氏染色或革兰氏染色,可见菌体革兰氏染色呈阳性,为两端平直的杆状,其形状类似于竹节,具备荚膜

[2]。巴氏杆菌患病牛羊并无上述临床症状,同时期菌体革兰氏染色呈阴性。

3.4.2 恶性水肿

恶性水肿多发生于牛羊外伤,去势或分娩后,患病牛羊伤口周边出现炎性肿胀或者气性肿胀,将患病部位切开其切面呈苍白色;患病牛羊肌肉颜色为暗红色,对其肿胀部位触诊可发现轻度的捻发音。提取病变部位进行压片、染色以及镜检,可见病原革兰氏染色呈样性,形状为两端钝圆的杆状。

3.4.3 气肿疽

气肿疽高发于4岁以下牛羊,在肌肉丰满部位常发生炎性、气性肿胀,手部按压可发现肿胀部位较为柔软,存在明显的捻发音。将肿胀部位切开,可见其切面颜色为黑色,切口部位不断流出污黄色夹杂有泡沫的液体,同时伴随有明显的酸臭味。在肿胀部位肌肉内部可见呈暗红色的坏死病灶。因存在气体,导致肌纤维肌膜间存在裂隙,其横切面类似于海绵。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测,可见病菌呈杆状,其两端钝圆。

3.5 预防措施

  1. 在日常养殖中,需对饲养管理工作加强重视,防止圈舍内温度过低,或处于过度拥挤状态[3]。定期对圈舍消毒,为病牛羊接种相关疫苗以提高其免疫力。

  2. 该病一旦发生,必须立即上报,并对疫区封锁,避免病畜及病畜产品流出疫区。隔离病畜并对其治疗。仔细观察健康畜群,定期检查其温度,为健康畜群紧急预防注射[4]。采用甲醛溶液或10%石灰乳对圈舍消毒,落实牲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工作。

4 结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牛羊巴氏杆菌病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光棋, 曾科文, 麦绍良. 牛羊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生、成因与防治分析[J]. 兽医导刊, 2017, (14): 64-65.

  2. 古丽帕热木·库麦依. 牛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J]. 中国动物保健, 2018, (22): 55-56.

  3. 刘光棋, 曾科文, 麦绍良, 等. 牛羊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生、成因与防治分析[J]. 兽医导刊, 2017, (14): 64-65.

  4. 王财勇, 权明明, 文学权. 羊细菌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动物保健, 2018, 20(2): 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