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控输注技术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靶控输注技术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肖艳霞

广东省东莞市凤岗医院 广东东莞 523690


摘要:目的 探究小儿麻醉中应用靶控输注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样本数据来源于我院2020年1月-12月收录的78例小儿麻醉患者,依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39例实验组(靶控输注技术下的异丙酚静脉麻醉)、39例实验组(持续静脉注射异丙酚麻醉),对比两组患儿苏醒时间、麻醉药使用剂量以及疼痛评分、苏醒躁动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各项指标数值均为实验组数值更低(P<0.05)。结论 小儿麻醉中采用靶控输注技术可以使用小剂量的麻醉药取得最佳麻醉效果,缩短患儿苏醒时间,降低苏醒躁动发生率以及患儿疼痛感,以此来确保麻醉安全。

关键词:靶控输注技术;小儿麻醉;应用效果



小儿手术属于创伤性、侵入性操作,术前麻醉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临床对小儿手术麻醉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尽量减少麻醉对患儿身心造成的影响,为了确保麻醉的安全性,需要加强麻醉深度的管控。近几年,在麻醉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下,靶控输注技术逐渐走进临床视野,现已在小儿麻醉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采用靶控输注技术主要是依据药物动力学、药物代谢学以及电子系统,确保麻醉深度控制与靶位浓度具有一致性,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将麻醉风险以及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到最低[1]。本文主要将常规小儿麻醉技术作为对照,探究靶控输注技术下麻醉方案的应用效果,现将报道进行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样本来源于我院2020年行小儿麻醉手术的78例患儿,手术类型主要体现在腹股沟斜疝手术、急性阑尾炎手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脑外伤手术等方面,入选的患者符合手术以及麻醉适应症,且生命体征稳定,自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凝血功能异常、重症感染、麻醉药物过敏史、中途脱落实验的患者数据。将78例患儿均等分为两组,即39例实验组、39例对照组,实验组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1例、18例,年龄分布于2-10岁,平均年龄(5.23±0.78)岁,对照组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2例、17例,年龄分布于2-9岁,平均年龄(5.21±0.79)岁,两组患儿资料具有完整性(P>0.05)。

1.2方法

实验组在靶控输注技术下进行异丙酚静脉注射麻醉,在麻醉的过程中应该将药物浓度维持在2ug/mL,在靶控输注技术下应该将异丙酚输入浓度的数据资料向调节系统中输入,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将靶浓度数值维持在5-6ug/mL,在麻醉的过程中,也要为患儿提供呼吸支持,具体可以采用的气管插入、喉罩插入的方式。除此之外,小儿麻醉中也要借助脑电双频指数对麻醉深度进行监控,使得麻醉深度数值维持在45-55[2]

对照组采用持续静脉注射异丙酚麻醉方法,所使用的麻醉药物、输注剂量应该依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确定。

1.3观察指标

(1)苏醒时间、麻醉药使用剂量。(2)疼痛评分:VAS评分量表,分值与疼痛程度成正比,分值越高。患者疼痛越剧烈。(3)苏醒期患儿躁动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SPSS.23处理本文资料,苏醒时间、麻醉药使用剂量、疼痛评分以计量资料表示,开展t检验,结果表现为±标准差,苏醒期患儿躁动发生率为计数资料,开展卡方检验,结果表现为百分比,P<0.05证明组间存在差异。

  1. 结果

2.1两组患者苏醒时间、麻醉药使用剂量对比

实验组苏醒时间、麻醉药使用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苏醒时间、麻醉药使用剂量对比

组别

苏醒时间(min)

麻醉药使用剂量(u)

实验组(39例)

8.12±3.24

53.56±5.48

对照组(39例)

13.41±5.78

77.45±8.92

T

6.071

12.356

P

P<0.05

P<0.05

2.2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的数值更低(P<0.05),数据详情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组别

疼痛评分

实验组(39例)

2.12±2.18

对照组(39例)

4.98±3.01

T

4.312

P

P<0.05

2.3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远在对照组之下,数据详情见表3。

表3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对比

组别

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实验组(39例)

1(2.56%)

对照组(39例)

7(17.95%)

X2

5.231

P

P<0.05

  1. 讨论

小儿患者的身体发育尚不完全,在手术麻醉的过程中,受到麻醉药物的影响会抑制患者的呼吸功能,其中患儿年纪越小,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越不完善,氧气匮乏、酸中毒等症状表现时长发生,且大量麻醉药物会积聚患者的肾脏处,会损害患者的肾脏功能,所以当前在对小儿患者进行麻醉时应该科学确定用药方案,确保麻醉安全性[3]。靶控输注技术在我国发展长达30年,经过不断的改进,可以很好的利用BIS、计算模型、听觉诱发电位来控制麻醉深度,提高麻醉质量。除此之外,使用靶控输注技术的操作简便,不会对呼吸道、血流动力学产生较大的影响,患儿并发症较少,且患儿可在短时间内苏醒。

本文开展对比研究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靶控输注技术异丙酚静脉注射麻醉的实验组,麻醉用量更少,患儿在短时间内苏醒,且患儿疼痛程度以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靶控输注技术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应用与推广。虽然此次研究取得了预期研究,但是病例样本有限,且研究时间短,文章证明力度不足,所以期待后续开展大样本、长时间研究,以此来避免结果的偶然性,凸显靶控输注技术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立群,陈祖涛,韩俊.靶控输注技术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8):2820-2822.

  2. 谢娟,黄雅君.靶控输注异丙酚联合综合围术期护理在小儿埋伏多生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112-113.

  3. 张琴琴,赵媛,孔高茵, 等.头皮神经阻滞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小儿开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6,15(6):621-624,628.

  4. 陈春燕, 中长链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可行性研究. 云南省,昆明市儿童医院,2013-11-19.

  5. 何秋娟. 靶控输注技术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04):624-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