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冥想训练联合激励式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4

正念冥想训练联合激励式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

杜传丽 陈桂梅*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210003

[摘要] 目的 探究正念冥想训练联合激励式护理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 选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抑郁症专科病房98名抑郁症患者为受试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正念冥想训练联合激励式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9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睡眠质量指数评价量表(PSQI)评分。 结果 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共7个因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 睡眠障碍、睡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变化幅度均更显著(P<0.05)。 结论 正念冥想训练联合激励式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提高其睡眠质量。

[关键词]:正念冥想训练;激励式护理;抑郁症;负性情绪;睡眠质量

抑郁症是当前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近年来人们的生活压力的增大,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根据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的、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负责的“中国精神障碍疾病负担和服务利用研究”项目的主要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心境障碍患病率为4.06%[1]。抑郁症是精神疾病的常见类型,主要因家族遗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生化因素引起,患者主要有情绪低落、睡眠障碍、认知功能损伤、思维迟缓、意志活减退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正常学习、生活,严重抑郁患者甚至会有自杀倾向[2]。睡眠质量减退是抑郁症初期症状,抑郁症患者常伴有严重睡眠障碍[3],不仅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还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正念冥想训练是一种以正念为基础的心理干预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慢性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康复效果[4]

因此,对抑郁症患者需积极实施有效治疗与护理干预,以缓解其症状,尽可能地使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本研究在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正念冥想训练联合激励式护理,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02月-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抑郁症专科病房住院的抑郁症患者98名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正念冥想训练联合激励式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49例。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x±s,[n(%)],n=49)

项目

观察组

对照组

t/

p

学历




初中

5(10.2)

6(12.2)

4.482

0.333

高中

8(16.3)

11(22.4)

大专

8(16.3)

14(28.6)

本科

26(53.1)

16(32.7)

研究生

2(4.1)

2(4.1)

年龄(岁)






32.94±9.63

32.37±9.70

0.293

0.770

性别





22(44.9)

22(44.9)

0

-

27(55.1)

27(55.1)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抑郁症诊断准,②年龄18-60岁,分别为男性、女性,③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精神疾病或严重躯体疾病;②语言交流障碍。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抗抑郁药物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安全防护及娱乐活动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正念冥想训练联合激励式护理,具体实施如下:(1)护理人员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培训,包括认知理论、人文关怀、正念冥想训练理论等理论基础,强调护理中主动交流,耐心倾听,关注动作、语言等细节信息的重要性,使护理人员学会站在患者、患者家属的立场思考问题,体会患者的痛苦;(2)正念冥想训练理念的应用:由我科接受过正念冥想培训且熟练掌握其实施方法的护士实施。①第1周:对患者进行正念冥想相关知识的培训,讲解正念冥想训练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②第2周:选择放松体位,深呼吸,身体完全放松,在安静舒缓的背景音乐下进行肌肉放松训练,在指导语引导下进行开放式冥想,想像湛蓝的天空、静谧的森林等让人心旷神怡的美景,引导患者置身其中进行体验;③第3周:分别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方面引导患者进行正念冥想训练,引导患者集中注意力专注当下,体察和感知身心活动,做到不分析、不批判,让情绪在自然状态下获得释放;④第4周,复习并巩固第3周内容,每周集中训练2次,每次30-40min。鼓励患者将正念冥想训练融于日常生活中,通过冥想训练而接纳自我,适应环境。(3)激励护理的实施:对患者的病情作出评估后,以周为阶段为患者制定任务,并督促其尽力完成,对完成情况较好者给予不同奖励,包括生活用品、小零食、口头表扬等奖励形式;每位患者建立单独的档案,记录其改变过程并展现给患者,使其感受到自身的进步。干预持续4周。

1.4 评估标准

1.4.1 抑郁情绪评估[5] 抑郁严重程度评估采用MELZER等6]编制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评估晚发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该量表共有17 个条目,每条目 0~4分(部分条目0~2分),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症状越严重;≤7分为正常,8~17分为轻度抑郁,18~24分为中度抑郁,≥25分为重度抑郁。

1.4.2 采用匹兹堡 睡眠质量指数评价量表(PSQI)[7] 评价两组患者睡眠质量, 共 7 个因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 睡眠障碍、睡眠药物、日间功能),每个因子评分范围0~3分,总评分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差。

1.5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HAMD 评分,以及干预后的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变化。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 专业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抑郁情绪评分比较两组患者HAMD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抑郁情绪评分比较(x±sn=49)

组别

时间

HAMD

观察组

干预前

44.00±13.54


干预后

34.18±14.42


t

4.942


p

0.000

对照组

干预前

43.80±13.10


干预后

40.27±14.55


t

2.202


p

0.032

t


2.078

p


0.040


2.2 睡眠质量比较两组指数评价量表(PSQI)评价两组患者睡眠质量, 共 7 个因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 睡眠障碍、睡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变化幅度均更显著(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变化(x±sn=49)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观察组

49

15.63±3.24

8.84±3.35

36.858

0.000

对照组

49

15.88±3.11

11.88±2.98

14.000

0.000

t


0.382

4.750



p


0.703

0.000




3 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理性疾病,也是难以回避的社会问题。信息化社会对人身心健康的冲击,社会变革导致人生活压力加大,人与人关系的疏远,价值观的多元化等社会因素产生的各种心理应激因素,均可导致抑郁症产生[8]。患者常感觉到显著且持续的的情绪低下,甚至表现自残或自杀倾向[9]。文献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若未得到有效的疏导和干预,病情可随时间逐渐加重,更易出现自杀倾向[10]。抑郁症本身治疗难度较大,且病情易反复,加之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为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由于患者思维方式与常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与之沟通难度较大,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难以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因而效果不太理想。正念是源于东方佛教禅修的一种修行方式,目前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技术[11]。正念冥想训练,就是通过指导患者进行训练,鼓励患者聚焦当下,对现状持不分析、不评价的态度,最终接纳现在的自己及所处的环境,包括疾病状态,帮助患者从日常焦虑和抑郁状态中解放出来,达到缓解负性情绪的目的[12]。激励式护理是指护理过程中通过设置合理的激励措施,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13]。研究表明,落实任务的效能与激励水平成正比,高水平的激励可增加被管理者完成任务时的主动性与努力程度[14]

本研究将正念冥想训练联合激励式护理为理论,应用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中,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HAMD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正念冥想训练联合激励式护理可改善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睡眠质量。朱政仁等 [15] 研究报道,正念减压疗法可有效缓解抑郁症患者的负性情绪。该激励式护理可督促患者改善遵医行为,培养良好的习惯。

综上所述,采用正念冥想训练联合激励式护理可有效缓解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利于抑郁症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黄悦勤. 中国精神障碍疾病负担和服务利用研究[EB/OL].(2017-04-19)[2017-08-10].http://www.bjmu.edu.cn/xxdt/188330.htm.

[2] 王连霞,张立平,王升平等. 团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 2015,25(17):146-147.

[3] 陈仁德 . 度洛西汀对老年女性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影响的研究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159-160.

[4] 王国立,李建民,赵雅宁,等 . 应用正念冥想训练对脑梗死 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效果观察 [J] .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17(12):1902-1904.

[5] 郭冰心,王义强,朱春燕. 抑郁症患者对情绪面孔的定向遗忘效应[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8):576-580.

  1. MELZER J, ROSTOCK M, BRIGNOLI R, et al. Preliminary data of a HAMD-17 validated symptom scale derived from the ICD-10 to diagnose depression in outpatients [J] .Forsch Komplementmed, 2012,19(4):191-196.

[7] 杨雪岭,张冉,周永安 . 正念冥想训练对门诊癌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J].2011,20(2): 154-155.

[8] 李强,陈敏,杨泰,等. 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6,16(5):524-527.

[9] 秦碧勇,戴立磊,汪键,等. 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与共病数量、抑郁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 重庆医学,2016,45(13):1810-1812.

[10] 付佳林,李鸣. 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外显、内隐自杀态度的影响[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6,11(6):526-528.

[11] 李建伟,王立娜,王英 . 佛教与心理治疗的融合——佛教的禅修方法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 [J]. 医学与哲学,2015,36(11):31-34.

[12] 杨雪岭,张冉,周永安 . 正念冥想训练对门诊癌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J].2011,20(2): 154-155.

[13] 任雁娟,林小敏. 正念认知疗法在抑郁症患者日常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4):174-177.

[14] 贺楚梅,阳前军,倪敏,等. 细节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6):44-46.

[15] 朱政仁,胡珠,罗爱玲,等 . 正念减压法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7):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