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供血机构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采供血机构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邱忠英

自贡市中心血站  四川省自贡市 643000

采血机构承担着医疗、研究、教学的任务,最总的目的是为各大医疗机构提供安全、充足、有效的血液。在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在广大人群中,HBsAg、抗 - HCV、 抗 - HIV的阳性率分别为 6. 1% 、2. 2% 和 0. 03%,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以及梅毒螺旋体等等其主要的转播方式之一为血液传播。在血液标本的运输和采集、血液的接受和标本的交接、血液成分的制备、血液制品的运输与管理等规程中一旦出现不合格血液处理不当时即容易发生生物危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的持续上涨,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导致血液制品的用量一直成不断上去的趋势发展,临床采血量不断增加,这也导致采血机构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越来越高。据相关文献报道:在采血机构工作的人员大多数曾有过职业暴露的经历。其中护理人员每天都在进行血液的采集以及储存等相关工作,其接触的人群复杂,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特殊,因此每天都面临着大量不明原因的病原体,职业损害居首位。明显已经明确可以通过职业暴露方式传播的病原体至少为20种,0. 004 mL 污染 HBV 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 感染。HIV 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几率为 0. 3% ,HCV 污 染锐器刺伤后的感染几率为 1. 8%。

60b71ee5c9f07_html_a787b78b2600006e.jpg

1、采供血机构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

(1)被血液传播疾病感染的风险。很多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可直接对从事血液采集的工作人员产生直接危害,比如HBV。在我国乙型肝炎是高发的疾病,正常人群中HBsAg阳性率高达10%,说明血液传播乙型肝炎的问题不容忽视;HCV,HCV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成不断上升的趋势,其感染率约为3%;HIV,艾滋病毒自我国发现首例患者以来就进入了迅速增长的阶段,艾滋病的传播已经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过度,从事采血工作的人员其面临的职业暴露风险明显增加,并且艾滋病目前没有针对治疗的方式也没有相关疫苗,因此HIV的感染风险一直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2)血液污染造成感染。血液污染造成感染是引起采血机构人员处于严重危险之中的主要威胁。如果在采血过程中,任何操作不力导致血液外流或者留样时血液外溢或处理献血反应时针眼血液外溢等等都可以不同程度的使采血人员直接接触到血液,当护理人员受不存在创口时,一旦被存在感染病毒的血液污染就可能引起感染。由于试管为封闭、血袋、标本试管离心等造成试管破裂、丢落击碎外溅,使血液制品进入工作人员的口腔黏膜、鼻腔黏膜等也可能导致感染。如果不注意个人防护不仅会导致个人感染还会形成传播媒介。

(3)环境损害。存在传染病毒的血液长期接触仪器、操作面等可造成器具污染和空气污染,采血车长期处于复杂情况下,长时间日晒、发电机大量排放废气等等均会对采血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4)针刺伤。针刺伤是采血护士常见的职业事故,采血护士事发生针刺伤以及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主要高危职业人群。80%的采血护士曾经历过针刺伤,被感染HBV的利器伤感染率为18%,在针刺伤发生时,只需要0.004ml带有HBV病毒的血液就足以使护士感染,被HCV感染的利器刺伤所引起的感染率为5.6%,被HIV污染的利器引起利器刺伤或接触感染血液而感染HIV的概率为0.4%。

2、采供血机构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的防护

(1)职业安全教育。职业暴露的重点在于预防,而预防的前提是培养护理人员防护的意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教育是减少职业损伤的主要举措之一。安全输血这一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针对受血者和献血者提出的,而对采血人员的关注少之又少,缺乏对采血人员职业暴露的管理导致很多采血机构的采血护士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因此加强岗前培训,在全体采血人员面前展开生物安全知识的讲解、宣传、培训,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提高采血人员的自我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2)防止和减少意外针刺伤发生。正确处理污染针头是避免针刺伤的关键之一。要想减少针刺伤的发生首先要加强护理人员预防意外事故发生的意识,操作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手持针具时应避免将针头对着自己或他人;避免将已经使用的针头放入针帽中,避免刺伤自己;将用过的,不能使用的针头放入废弃集装箱中;针头用完需及时处理避免停留在工作面上。

(3)洗手、擦手。护理人员在接触血液制品前后均要洗手,擦拭干净。包括在脱掉手套后。如果在操作工程中皮肤接触到血液应该立即使用84毛巾擦拭,清洗。采血时,每采完一名献血者均要使用毛巾擦拭手一次,这样既能保护自己和献血者安全也能保证血液安全。洗手是预防感染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4)戴手套。护理人员在采血时应养成随时戴手套的好习惯。美国疾控中心建议采血人员在采血时应戴手套,医用手套是预防传染疾病的有效防护措施,它能极大程度的减少皮肤接触到血液,戴手套可减少70%~80%的感染。研究表明,及时戴有被针刺穿的手套避免接触到血液的几率也比没有戴手套减少50%。

(5)采血以及血液制品操作过程中应随时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隔离衣要厚,吸水性强,以防止血液穿透接触皮肤。需要定时消毒,及时更换。要熟练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操作流行进行,在留制标本过程中应避免试管倾斜洒出血液,避免离心带破裂血液溅出污染环境。刺激性强、易挥发的液体要密封保存。

(6)血迹消除。当标本试管内血液倾洒造成工作面的污染时,需要对血液所污染的地方效用消毒液浸泡30min~60min后再擦拭,被血液污染的工作服也应先用消毒液浸泡30min再使用肥皂水清洗。

(7)医疗废物的处理。血液采集以及血液制备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物比如一次性针头、一次性血袋、标本试管等等,这些废物不能随意摆放需要集中统一放置在感染性废物收集箱中。

(8)心理性危害防护。采血机构管理人员需要在工作设计和工作安排上符合正确的卫生要求。对工作量大的科室较强人员配置,适当的调整工作强度,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在缺乏工作人员的情况下应进行科学的轮班制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将职业损伤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