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电话闭塞及运营安全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9
/ 2

城市轨道交通电话闭塞及运营安全管理研究

黄玉龙

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0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电话闭塞法主要是指在没有其他信号设备的情况下依靠调度电话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背景下,进行行车组织的方法,其与运营安全有着重要的关联。本文围绕城市轨道交通电话闭塞及运营安全管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电话;闭塞;运营安全;管理


1影响我国城市轨道运营的常见因素
  1.1人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产生的影响
  人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计者、管理者,又是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者。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影响着轨道交通正常的运营效率。人们在乘坐轨道交通工具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相关安全标语,没有按照安全标语的相关规定俩规范自己的行为,一般都是玩手机或者平板,这样就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人们对于轨道交通的需求时间相对固定,一般都是集中在上下班或者节假日,这样在乘坐交通的过程中易发生拥堵等现象。一旦相关轨道管理人员没有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对于乘客的安全造成相应的影响。
  1.2设备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产生的影响
  轨道控制早已实现了信息化控制,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相关参数都是由相应的控制技术和控制算法完成,能够保障列车运行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上。而且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得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随着居民出行的需要,各个城市为了更好地缓解城市出行的压力,往往根据城市的发展设计了多条路线,这样使得轨道交通运行变得更加复杂。复杂的网络线路就可能导致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各种安全隐患问题。此外,轨道交通系统内部涉及很多设备,包括了通信设备、控制设备、轨道设备等,某一个设备或者系统出现问题,都会对于整个系统稳定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1.3设备管理和维护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为了更好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做好列车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但是目前城市交通部门在设备管理和维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般都是机械设备出现了故障才会选择去维护和修理,这种管理和维护策略对于设备使用是十分不利的,往往使得设备的利用效率不高。很多企业采用这种方式能够节约很多资金,但是无法对设备整体运行情况进行了解,这样容易导致设备经常出现故障。这就需要对设备进行整体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种类,从而更好促进设备稳定运行。城市轨道系统中的自动化设备以及辅助设备在长时间运转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故障。由于设备长时间处在超负载运行状态过程中,这样容易导致设备中的一些部件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从而导致设备出现问题。

2交通电话闭塞研究
  2.1城市轨道交通电话闭塞方法的含义
  城市轨道交通电话闭塞法主要是指在没有其他信号设备的情况下依靠调度电话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背景下,进行行车组织的方法。列车运行基于电话号码的记录,覆盖同一地区,同一时段,只允许一列电客车单独运行。一般而言,当信息被阻止且其他信息通信设备不可用时,该方法是基于行车调度员、行车值班员的命令的替代方法。具体地,电话闭塞方法主要用于以下情况。首先,信号装置发生故障,导致轨道电路在某个集中站或互锁区域内被占用,或者信号无法打开。其次,由于信号装置的故障,信号中断和信号装置的失控发生在互锁区域中。最后,城市轨道交通电话闭塞方法在遇到轨道交通车站的反方向没有配备反向出站信号装置或者列车不具备进行交通的能力的情况下更加实用。
  2.2轨道交通电话闭塞法的优缺点
  城市轨道交通电话闭塞法可以在信号系统设备故障期间或在投入实际使用之前实现驱动组织的不间断运行。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许多明显的缺点,例如对人工强度的依赖性,以及安全性能的降低。根据相关统计结果,在异常情况下,行车事故占全部列车事故发生的近一半。
  2.3城市轨道交通电话闭塞法的基本原则
  电话闭塞法的基本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基本理论:在闭塞区域中只能存在一个列车操作。一般来说,闭塞区的含义是指车站前面的两个区间和两个站,车站前面的一个区间和一个站也属于闭塞分区的类别。确定闭塞区域中是否存在正在运行的列车是该区域内的相邻站点,并且这项工作需要一起完成。在列车离开车站之前,在出发前提出了列车离开的请求,接车站行车值班员确认相关区段和车站中是否有列车正在运行。在出发时,车站需要在出发时获得具有正确电话号码的路票,并将其作为列车运行的主要依据。

3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
  3.1提高设备的整体性能
  地铁中的设备种类较为繁杂,并且数量较多,为避免因设备性能降低而引起安全事故,必须进一步提升设备的性能。首先,在地铁工程建设之初,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购技术先进、质量过硬的设备,所有的安全设施必须安装到位,各个系统在投入之前,应当进行试运行,确认稳定、可靠之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其次,为减少设备故障问题的发生,应加强设备的保养和检修工作,编制合理可行的检修计划,定期对重要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隐患扩大,造成安全事故。


  3.2构建地铁突发事故联动机制
  城市地铁一旦发生事故,其影响范围必定很广,涉及的部門也会很多,因此,城市管理者要对地铁突出事故做好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各部门要紧急联动配合,打破部门、区域之间的界限,尽最大努力抢救被困人员,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地铁突发事故联动机制,合理调配资源,将有效资源整合,统一协调指挥,建立临时的安全网络,提高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保证安全第一,最大限度地抢护受伤人员,将联动机制的作用落到实处。

3.3加强企业内部安全管理
  各个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都建立了完善的组织结构、运行模式,在各种管理制度都具有自主特色,在制定安全管理模式过程中也要统筹管理、因地制宜,要切实认识各个企业之间的差异问题。目前很多企业在安全管理模式上都是采用传统的分散型的管理体制,也就是各个部门的安全管理都是有各自的部门去负责,对于企业的安全工作没有进行统一的统筹规划,这样各个部门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中所采用的制度以及最终收获的效果差距很大。但是随着安全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不断发展,集约型的安全管理模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分散管理模式,成为安全管理发展的主流模式。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集约型的安全管理模式,将整个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并且交给独立的部门进行管理和运营。
  3.4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地铁运营安全水平,应当避免管理上出现的各种疏漏,所以有必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首先,在地铁正式开通运营前,就必须建立其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为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使安全生产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保证地铁的安全运营。其次,应当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将地铁运营的安全检查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为提高安全检查的效率,可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安全检查要严格落实,不能只走过场,通过检查应当能够找出潜在的安全隐患,将各种威胁地铁运营的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当中。再次,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工作人员疏忽大意造成的地铁运营安全事故,必须追究当事人责任,由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为因素对地铁运营安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