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生态环境管理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0
/ 2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生态环境管理对策研究

冯志雄

云浮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中心 527400

摘要:近4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以资源为导向,环境代价相对较高。乡村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工业设施建设较少,局部环境污染严重。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保护乡村环境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我国环境现状的分析,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所面临的挑战,并在乡村环境治理的战略框架下,基于战略定位上,坚持以山、水、林、田、湖为重点,进行系统的治理规划,预防为主,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协调发展,提出了我国乡村环境治理的战略思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定位;环境管理;工作原则;对策

引言: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仅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危害,也引起人们对新乡村建设的思考。我国的城乡差距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扩大,尤其是在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面。同时,工业的迅猛发展,也给中国城市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虽然我国许多乡村地区仍存在乡村非点源污染,但乡村生态环境管理难度大,成本高,基于此,本论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政策导向,以环境保护和乡村治理措施为研究对象,将乡村生态环境管理作为研究重点,对乡村环境问题、污水、垃圾处理及乡村规划建设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保护环境、协调城乡卫生、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1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生态环境管理现状

1.1当地生态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

建筑学界的一些学者从生态学的角度,以景观系统为人类活动的核心,论证了乡村人居环境和乡村居民生活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出人与自然的协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与此相对应,人居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物质因素,而且也在于包括基础设施、自然环境和公共产品在内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和乡村人口数量。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是居住环境的决定因素。乡村人居环境是乡村的自然、社会、人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既是农民的栖息地,又是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属于农民最重要的是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设施生活条件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发展。

1.2生态系统监测效率低

本着"金山银山,绿水长流"的理念,以保护自然恢复为重点,对景观、森林、田地、海洋、草地等资源进行综合管理,以拓展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加快建设绿色隔离区。通过监测线恢复保护生态系统,加强绿地建设,促进生态解构和谐,扩大森林湿地面积,推进绿地建设,加强城乡水资源的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营造绿色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系统,促进乡村环境保护。

2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生态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环境问题总体突出,部分范围恶性事件频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乡村地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当前,我国环境监测系统尚不完善,污染治理水平低下,乡村地区有害环境事件时有发生,对居民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并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2.2产业整体较丰富,但污染特征总体较为复杂

由于缺乏耕地,畜牧业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还伴随着化工业和周边荒漠化土地。另外,化学工业废水影响整个村庄的水质,沙场作业及运输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和扬尘污染影响了村庄的空气质量。

2.3空间缺乏规划,农业生产空间没有得到有效保护

由于生产力持续发展,乡村长期脱离政府和企业规划,因而缺乏具体的空间规划。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错综复杂的空间布局,增加了建筑环境管理的难度,同时也给污水收集设施的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规划不合理,造成土地浪费,忽视了农区的保护,加上长期缺乏统一规划,基础设施落后,导致交通不便。

2.4资金支持匮乏,同时正在迎接新的建设机遇

保护农业环境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和科技投入。乡村在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急需要开展环境管理工作,尽管它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但由于缺乏后期运行维护经费,其实施与否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另外,不公平的投资不仅影响了耕地的利用,而且影响了村民研究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2.5适应乡村社会经济特点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亟待建立

当前,我国环境监测体系主要是工业和城市污染的监测。对农业和乡村污染防治进行监测和指导,存在着一些不可容忍的问题:一是农业和乡村污染源众多,直接照搬工业污染源监测核算方法,将面临大量人力投入和工作周期长,可能难以适应当前农业形势。第二,农业和乡村污染源受地理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不应对工业污染源进行标准化处理,而应对工业污染源进行统一规范管理。第三,农业和乡村污染源管理不明确,污染治理原则、管理"不能一刀切",环境部负责设计,统一监测环保工作,如果各级工业主管部门和政府真正开始对乡村环境管理负责,那么监测将成为环境部门的主要活动,环境部门应尽快进行规划,并制定一套适合乡村特点的量化控制机制。

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生态环境管理策略

3.1改进环保技术和提高投资力度

除改善环境基础设施外,乡村环境技术也需要提高。在乡村环境政策上,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环境状况,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合理分配资金;增加环保资金的投入,既能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又能调动农民保护环境的积极性。提高环保技术、增加投入、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乡村环境污染,并促进了农业、重工业的发展。另外,放牧地要回收牲畜粪便进行施肥;工厂要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同时,化工厂要设置气体回收系统。对新、老工业企业采用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小的设备和工艺,采用相应的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控制技术。

3.2制定河流、街道管理制度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专门的人或部门负责河长制和路长制的主要职能,乡村公路可实行分段管理,河头可对相应的河湖进行管理和保护,有利于地方政府有效地发挥环境监测的作用。如果相关河湖受到污染,除相关法律规定外,还应受到上级和法律的制裁,河道预控制系统能促使管理者主动监测环境,改善环境问题。

3.3制定便捷有效的乡村环境治理模式

以此为基础,定期组织对乡村环境管理实用技术的监测和评估,发布农业和乡村防治实用技术典型案例及经验模式。应组织专家组编写操作手册,编写标准化文件,积累有关法规、标准和标准的先进经验,完善乡村环保教育支持系统和乡村环境教育工作机制,充分依靠广大农民技术服务队伍,为农业污染防治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建立乡村环境保护志愿者队伍,迅速培养一批乡村环境保护志愿者队伍。

3.4构建适应乡村特点的环境监管体系

至于管理要求,应按类别作出决定。相对于工业污染治理,污染治理应由规模化畜禽养殖和规模化农作物所有者负责。在控制污染方面,应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和规模化农作物采用不同的标准,并相应地使用、处理和处置各类污染物,同时,应制定适合当地情况的措施。环境质量监测是乡村污染源定量评价的主要方法,环境质量监测更为重要的是源头控制和采样。根据村民自治组织和宣传教育的自治规定,在监测手段上,要与公安、交通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农业相关部门的建设,建立乡村非资源化可视监测机制,利用卫星遥感、摄像监控、无人机等新技术,开展乡村环境监测,并结合当地生态环保部门的工作,针对乡村存在的体制机制和人员问题,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乡村环境监测工作。

结论

综上所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任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乡村现代化和乡村治理现代化,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在转型大国,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乡村是一个伟大的世界,人类在乡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乡村振兴的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和工作也会更加舒适,这将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张丽,韦云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管理对策 ——以安顺市3个行政村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20):153-157.

[2]贾小梅,王亚男,陈颖, 等.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对策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8,43(6):108-112.


作者简介:冯志雄(1986-),男,广东云浮人,本科,工程师,从事生态环境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