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中医慢病管理对慢阻肺患者知信行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0
/ 2

强化中医慢病管理对慢阻肺患者知信行的影响

吴柯萱 刘旻 封照萱 马远娜 *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9

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慢性病中医药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方法将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慢性病中医药治疗,强化治疗组给予随访和教育指导。定期随访3个月。评价KAP、服药依从性、cat和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KAP、服药依从性、cat各部分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强化管理组KAP知识部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强化管理组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cat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慢性病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COPD患者的KAP,加强管理可提高其KAP水平。

关键词:中医慢病管理;慢阻肺患者;知信行;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某市中医院呼吸科收治稳定期COPD患者。强化治疗组平均年龄(64.70±8.64)岁,平均病程(4.73±4.59)年。男26例,女4例。综合治疗组平均年龄(69.97±8.08)岁,平均病程(5.90±5.55)岁,男28例,女2例。两组间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分析中年龄需要调整。随访期间,综合治疗组有1例因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而脱落。共纳入59例患者,其中强化治疗组30例,综合治疗组29例。

1.2方法

两组患者同时接受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形式,药物治疗以解痉平喘抗炎治疗为主,药物的具体用量和使用方法视患者的疾病治疗状况和身体状况而定,中医治疗则要参照呼吸科肺胀病临床路径进行。非药物治疗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帮助患者认识吸烟的危害,引导和鼓励患者制定戒烟计划;(2)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认知能力,举办相应的健康讲座和培训教育,使患者认识疾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治疗的重要性;(3)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治疗方案,考虑季节、环境等客观因素,为患者推荐食材。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强中医药管理,并由专人进行随访。随访分电话随访和现场随访两种形式。电话随访一般2次/周,现场随访1次/周。在随访的同时,督促患者及时就诊,最佳间隔为每周一次。随访期间告知患者健康教育或讲座时间,督促患者按时参加讲座。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健康知识评估,了解患者对COPD的认识。考核不合格的,继续接受教育。有些病人病情严重,需要在家休养或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此时,必须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适当的指导,掌握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照组每4周电话随访1次,野外随访1次。治疗时间根据患者意愿确定,以短信形式告知患者健康教育或培训时间,对照组不进行评估和继续教育。两组干预时间相同,均为3个月。

1.3观测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COPD知识、态度、行为量表评分、服药依从性评分及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数据以%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测量数据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COPD知识、态度、行为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慢病管理后COPD知识、态度、行为量表各项评分明显高于管理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态度和行为两项评分管理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比较

随访1周时,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8、12周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健康教育能提高COPD患者的依从性。本研究还发现,经过反复教育,强化管理组和综合管理组的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综合管理组,强化管理组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综合管理组。这不仅是反复随访教育的结果,也可能与提高患者对COPD的认识有关。

尽管两组的cat评分总体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随访后期,强化管理组的cat评分明显低于综合管理组,即,强化治疗组的临床症状较一般治疗组轻。临床症状的改善可能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正确用药、提高用药依从性有关。由于本研究中的患者大多在秋冬季节进入本组,春季离开本组,患者症状的改善与气候有关。进一步延长随访时间,探讨中医慢性病管理与COPD患者临床症状的关系。强化管理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综合管理组。增加随访次数和管理力度可以提高慢性病患者对管理的满意度。满意度与患者依从性呈正相关。满意度越高,患者依从性越好。因此,提高慢性病管理者的满意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

患者自我管理方法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它是国外学者依据行为学的原理和方法发展起来的一种行为疗法,ThomasCreer最早把它应用到慢性病中。在九十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病人教育研究中心的学者KateLorig将其发扬光大,研发出多项慢性病自我管理教育服务,使其适合所有慢性病患者——“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作为一种近年才在我国广泛开展的行为疗法,患者对慢病管理了解甚微,难免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中医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生命、健康、疾病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观念,“未病先防”的防治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在我国,人们对中医中药的认同度较高,把中医内容融入到慢病管理中,可以让人们更容易接受慢病管理,也更能适应人们对慢病管理的要求。

结论

综上所述,中医慢病管理在提高COPD患者知信行和服药依从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燕,李海军,张敬蕾,等.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态度、满意度和依从性关系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9,14(9):633,663.

[2]赵杰,刘铁榜.自我管理与精神疾病的康复治疗[J].中国民康医学,2019,26(15):70.


吴柯萱/2003-/女/河北石家庄人/山东协和学院医学院(济南 250109)

刘旻/2002-/女/山东青岛人/山东协和学院医学院(济南250109)

封照萱/2002-/女/河北石家庄人/山东协和学院医学院(济南250109)

马远娜 (* 通讯作者)/1988—/ 女/硕士研究生/山东协和学院医学院 /讲师/ 研究方向为中医治疗方法 (济南 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