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疫情防控的门诊电子病历系统优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0
/ 2

基于疫情防控的门诊电子病历系统优化策略

田瑞

十堰市太和医院信息资源部 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疫情防控的门诊电子病历系统优化策略。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就诊150名患者进行调查,随机分为对照组(n=75例)和观察组(n=75例)。对照组采取门诊电子病历录入,观察组则基于疫情防控做出系统优化策略,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调查情况、两组疫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针对于疫情防控告知度、服务态度、治疗需求引导性、工作质量的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呼吸道飞沫传播、气溶胶感染、接触传播、固定物体传播疫情总发生率1.33%低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可知,患者对于疫情防控下的门诊电子病历系统优化策略满意度较高,并且有效控制疫情传播途径,降低感染率,保证就诊患者生命体征安全。

【关键词】疫情防控;门诊电子病历;系统优化策略

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此疾病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于2020年1月12名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nCov。患者初始发病阶段为发热、身体乏力、咳嗦、嗓子疼,随之出现呼吸衰竭的严重变现。多数患者在治愈后,身体恢复情况良好,但部分患者会二次复发,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是脓毒症休克,严重程度导致死亡。因此,门诊部门特别设置电子病历系统,利用信息化方式,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持。本文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就诊150名患者进行调查,探讨基于疫情防控的门诊电子病历系统优化策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就诊150名患者进行调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5例,男41例,女34例,年龄(17-56)岁,平均(42.17±5.14)岁。观察组75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18-57)岁,平均(46.12±5.24)岁。

1.2方法

设立门诊电子病历系统:(1)与HIS、LIS、PACS等重要系统相结合而成实现各个系统之间信息共享,建立数据信息库、患者电子病历、相关疾病知识库、优化语音输入系统;病历书面、检验单、诊断、处方建立同屏操作系统;对于住院患者设置电子身份并将信息录入到系统档案中;手机自助填报筛查表相关信息,比如近14日内有无往返高危地区,后台统计初筛,有疑似症状短信提醒医务人员重点检测。(2)增加预检分诊点,由护士进行对发热患者德初步筛查,询问并记录下来患者的接触史、体温、咳嗽、采样收集情况等信息;开展分级、分时段预约:分级。除紧急情况外开展少量窗口、其他统一使用微信服务平台;分时段。为了避疫情期间预约的人数过重,造成网络拥挤,从而根据时段限号预约。(3)检验科负责核酸检测项目。建立各个医院之间患者核酸信息共享,包括检验标本、检验结果、检验条码等;待所有信息完善后,利用数字化转化将信息转入各个系统系统内,方便接诊医生查看,并将信息导入电子病历系统;建立微信公众号,实施更新疫情患病人数数据,此外,将患者病历报告自动发送到其手机中,患者可将病历报告下载打印,微信平台可开通自主预约核酸、缴费、查看核酸结果等便民服务。(4)实施对电子病历实时监测、更新数据系统。确保门诊电子病历信息准确性以及时效性,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就诊信息、病情信息、患者接触史、采样信息等;增加就诊病人防疫相关信息填报及疑似症状自动上报功能;针对有疑似症状病人,增加重点提醒标识;每日疫情防控通知、高风险地区信息实时推送。

1.3观察指标

(1)问卷内容总分为百分制评分,由我院自行设定为四个程度:差、基本满意、一般、十分满意,总满意度=(基本满意+一般+十分满意)/总例数×100%。调查基本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等;问卷满意度包括疫情防控告知度、服务态度、治疗需求、工作质量等。(2)两组疫情发生率,包括呼吸道飞沫传播、气溶胶感染、接触传播、固定物体传播。(3)调查方式:由导诊人员在窗口给前来咨询的患者发放调查问卷。患者本着自愿、匿名的原则进行当场填写,20min后再由导诊人员从患者手中收回调查表,并进行问卷整理出患者对此项服务的满意程度。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60c1d2d2d17d9_html_b2061f6adcf43b23.gif )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调查情况

观察组针对于疫情防控告知度、服务态度、治疗需求引导性、工作质量的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调查情况(60c1d2d2d17d9_html_b2061f6adcf43b23.gif

组别

例数

疫情防控告知度(分)

服务态度(分)

治疗需求引导性

(分)

工作质量

(分)

对照组

75

75.12±1.67

71.09±1.67

70.12±1.54

69.11±1.51

观察组

75

85.12±2.87

87.34±2.17

88.76±2.87

87.65±2.45

t


16.251

11.378

12,564

13.104

P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疫情发生率

观察组出现呼吸道飞沫传播、气溶胶感染、接触传播、固定物体传播疫情总发生率1.33%低于对照组8.00%(P<0.05),见表2.

表2两组疫情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呼吸道飞沫传播

气溶胶感染

接触传播

固定物体传播

总发生率

对照组

75

3(4.00)

1(1.33)

2(2.67)

0(0.00)

6(8.00)

观察组

75

1(1.33)

0(0.00)

0(0.00)

0(0.00)

1(1.33)

X2






4.251

P






0.039

  1.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为新冠肺炎,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发病症状为发热、咳嗽、持续高烧不退、四肢无力,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不良并发症发生[3-4]。初始感染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随之病毒的变异,患者病情加重,造成多种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危机生命安全。

观察组针对于疫情防控告知度、服务态度、治疗需求引导性、工作质量的总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呼吸道飞沫传播、气溶胶感染、接触传播、固定物体传播疫情总发生率1.33%低于对照组8.00%。虽然门诊电子病历系统优化策略被广泛应用,但依旧纯在诸多问题,比如:疫情防控告知度进度慢、服务态度差、工作质量水平低、候诊、侯检、取药人数过多造成发热门诊部分拥挤,导致潜在疫情风险因素增大;纸质单据多、部门间频繁走动有交叉感染风险;因此,为了以上存在的问题,实施相关解决对策;更新系统实时跟进疫情数据,确保它的实时性、有效性、准确性,将患者信息、检查样本信息等录入信息库内,方便各个医院对患者各类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录入等;提高导诊人员的服务态度,以人为本,尊重患者,以此,增加双方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导诊人员工作水平,将患者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对于疫情期间候诊、侯检、取药人数问题,我院增线上自助候诊、侯检服务系统以及自助帮取药物服务系统;各个部门之间利用数字化转化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库以及借助无线网技术与传感器结合,实时将信息采集、传输、整理等,转化成电子信号,再借助无线网技术将信号准确无误的传达到各个部门的电子设备上,方便查看、诊治。

综上所述,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可知,患者对于疫情防控下的门诊电子病历系统优化策略满意度较高,并且有效控制疫情传播途径,降低感染率,保证就诊患者生命体征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艳华, 包国峰, 王永杰. 基于疫情防控的门诊电子病历系统优化策略[J]. 中国数字医学, 2020, v.15(05):48-49+77.

  2. 黄九宁, 高玉娇. 基于信息化的三甲医院门诊流程优化策略研究[J]. 人人健康, 2019, No.500(15):285-285.

  3. 黄应德, 陈相军, 陈敏,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病历质量管理应急策略[J]. 华西医学, 2020, v.35(04):30-34.

  4. Zhang Y , Cui M , Zheng L , et al. Research on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access control based on blockchai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tributed Sensor Networks, 2019, 15(11):155014771988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