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建设构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6
/ 2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建设构想

薛春 贾魁

哈尔滨技师学院(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



【摘 要】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二十条)发布以来,校企双元办学模式呼之欲出,激发出很多行业协会、企业、技工院校参与兴趣,目前正处于是由政策理论到落地开花的过程中。本文为课题《新校企合作背景下技工院校电气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Z20200007)研究过程中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思路的总结。

【关键词】 岗位技能分析;人才培养;模块化课程;认定标准;


一、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岗位技能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基础的飞速提升,现代自动化设备也被广泛应用到各大小企业。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和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并推动我院技工教育的建设步伐,需制定符合校企合作背景下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模块化课程标准。

课题研究契机,基于我院国家示范院校后建设期及职业技能训练院建设期,同时我院又成为双元制试点(中职)院校。因合作企业(哈尔滨新华供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对冠名班、双元制班的需求,在本院电气系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原订单班(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调整建设实施过程中,经广泛的行业企业调研与论证,在由行业、院校三方共同成立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进行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模块化构建研究与实践。

由于社会不断发展,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地方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领导带领课题组相关教师对部分机电、电气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考察,然后也参观了兄弟院校和相关科研机构以及民间组织。主要调查了行业趋势的发展、人才的需求量以及人才结构的组成三个方向,并落实了电气专业的岗位群。根据专业对应的岗位和岗位群,对各层次的典型任务进行分析,得出中、高级、预备技术人员完成典型任务的相应专业能力。根据能力的复杂性,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将典型任务整合形成综合能力场,并对行动场进行归纳。根据认知和职业成长规律,将行为场重构并转化为课程,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调研企业为黑龙江新华电气工程有限公司(哈尔滨新华供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华龙送变电安装有限公司、哈尔滨光宇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哈尔滨翔明电力工程安装有限公司、哈尔滨赫隆电气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哈尔滨轻成电力工程安装有限公司、建龙阿城钢铁有限公司等十余家。

二、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四级、三级、二级技能等级认定标准分析

建立以中级、高级、预备技师对应国家职业技能认定标准(原称鉴定标准)为基础的,依据企业的需求及行业的技术更新,依托行业、校企三方合作机制,开发更具实用性的电气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目前,国家职业技能认定情况为:

60c9aa3037105_html_9ecb6cbe4fef7f22.png60c9aa3037105_html_d74185db1dcf1ff8.jpg

中级、高级、预备技师(4级、3级、2级)证书与技能模块递进层级关系图

首先要不断完善技能型人才职业技能水平评价体系。全面实施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实行名单管理。对未列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职业(工种),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专业标准和岗位规范为依据、以能力为基础,以业绩和贡献为重点的职业技能水平评价政策和技能型人才组织实施体系。

其次是要构建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体系标准。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做好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的衔接,并按规定享受相应的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就业创业培训等补贴政策。研究制定高技能人才和项目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衔接管理模式,创建统一开放的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体系架构。

三、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模块化课程及课程标准建设构想

因为同类企业对电气专业岗位技术技能的需求有差异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对所需岗位技术技能的需求不同时,采用基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基础,构建中级、高级、预备技师通用模块专业课程与分层级、分需求的技能模块课程,采用叠加的方式来构建课程体系,以满足不同需求。

利用本课题研究出,适应目前职业院校在上述模式下由行业、校企三方共同建设,将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融于通用模块课程与岗位技能模块课程中,能根据实际需要完成中级、高级、预备技师培养的,构建以模块化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对中级工和高级工的要求,企业对本专业技能人才的要求按照一体化课程分解所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结构如下:

60c9aa3037105_html_99408f0e1bf3dd80.png60c9aa3037105_html_5fb34be0b1479111.png

研究校企“双元”合作共建课程体系模式。“引企入教、产教融合”,由行业、企业提出典型工作任务,由企业和专业教研室按专业技能课程分解,形成岗位技能模块,根据企业需求与模块之间的先后关系,确定专业授课计划,第一学期课程由行业传统任务按专业基础课程分解,形成专业技能模块;企业文化部分由基础课程分解组成职业素养模块。此时,我部抓住国家职业技能培训学院建设这一大好时机,改革创新,大胆尝试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实施校企合作的教学培养模式,加强订购式的培养方法,强化“教、学、做统一”管理办法,并将自身办学优势与相关企业的资源优势整合融洽,创造互补互助,合作共赢,实惠学生的良好环境。

下面以我们调研的一所兄弟院校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班1903班为例:

① 院校和企业发展签署学徒计划。首先,学校和一家机电企业制定了《学徒制试点实施方案》。师生一起参观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同时,企业还知道了在校学生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情况。企业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实习内容,配备教师师傅。

② 校企共同管理。企业购买一些配套的培训设备,并派出“师傅”。学校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工作,“师傅”和骨干教师共同培训指导学生。同时教师还要作为“导师”协助学徒全方位管理。

真正实行好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后,学生才能融入到专业环境中,感受到专业的魅力,然后在教师及师傅的指导下,更加轻松的熟练掌握岗位操作技术;企业认同学生、学生相信企业,并成为企业的准员工。学校为企业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企业为学校构建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形成教育共同体,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同时也解决了人才不足的问题,促进了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增强企业活力,实现校企双赢,资源共享,达到学生、家长和企业的全方位满意。

四、结束语

本文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建设构想,将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融于通用模块课程与岗位技能模块课程中,是能根据实际需要完成中级、高级、预备技师培养的体系构建,也是以模块化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构建。此模式构建真正做到了应社会所需, 与技工教育未来发展方向接轨,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模式, 为技工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这种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模式注定会发展壮大起来。

【参考文献】

[1] 易海英 . 浅析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课教学的策略 [J]. 数字化用户 ,2018,024(008):185.

[2] 马腾云 .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改探究 [J]. 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048(009):175-176.

[3] 郑鹏 .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J]. 智富时代 ,2019,000(001):156.

[4] 何克祥.浅析以项目为纽带的校企合作实践[J]. 陕西教育(高教), 2019(4):65-66.

[5] 谢小花,肖陆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J]. 安徽农业科学,2019(3):15-16.

[6] 林波.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与实践[J].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22-23.


黑龙江省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科研课题《新校企合作背景下技工院校电气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编号JZ2020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