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1断块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挖潜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7
/ 2

范 1断块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挖潜对策

马韬

江苏油田采油二厂 211600

摘要:本课题对范1断块特高含水期各砂体的动用情况及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

通过研究实践,取得以下3项主要成果。

1、针对流线固化的特高含水期的窄条状油藏,停采砂体,剩余油重新分布,仍然具有挖潜潜力。

2、断块开发形势变好,自然递减率明显下降,2018年底自然递减率为3.56%。

关键词:特高含水期 剩余油 流场优化



1 砂体动用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范1断块E1f23砂岩储层为滨浅湖滩坝相的河流—湖泊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由砂坝、滩坝、水下分流河道、河道间、席状砂微相组成,分为E1f23-1、E1f23-2、E1f23-3、 E1f23-4、E1f23-5、E1f23-6,6个砂体平面上分布各有差异,但总体平面连片分布,横向连通性较好。 E1f23-1、E1f23-2、E1f23-3砂体大面积分布,厚度较大,仅部分井点尖灭,多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E1f23-4、E1f23-5砂体发育较差,岩性较细,多以薄层粉砂岩与泥岩互层,多为席状砂或河道间微相;E1f23-6砂体在部分井区砂体较厚,但由于离油水边界较近,含油性差。

1.1单砂体储量动用情况

进入特高含水期后,范1断块平面上整体水淹严重,剩余油相对分散。各油砂体吸水状况、产液状况存在较大差异。非主力砂体相比部分主力砂体平均采出程度较高,非主力砂体E1f23-3、E1f23-4、E1f23-5、E1f23-6-1、E1f23-6-2采出程度分别为22.17%、32.88%、29.13%、17.45%、39.68%,整体较主力1砂体动用好。主力1砂体控制地质储量大采出程度仅为15.26%,低于E1f23层系总水平26.68%,仍存在较大挖潜空间。

1.2剩余油分布再认识

1.2.1主力砂体

主力E1f23-1、E1f23-2砂体在靠近断层的构造高部位和井间滞留区剩余油相对富集。

E1f23-1砂体在范5、22、43等局部井区尖灭外,发育较好,总体储层有效厚度大,平均为3.5m,整体动用程度较低。构造中部动用较好,水淹较强(图1-4~1-5),范1井E1f23-1砂体吸水百分数为25.25%,对应油井范12井E1f23-1砂体动用明显程度较高,产液占全井52.6%,产油占全井38%,水淹程度较强;油井范39井2008年7月补开E1f23-1/5号层合采,措施前日产油1.2t不含水,措施后日产液8t,含水60.3%,说明该构造区域E1f23-1砂体动用程度高,水淹较为严重。而该砂体两翼动用相对较差,特别是西翼,部分水井该砂体仍不吸水,如范15、范3井,范38井吸水仅为15.47%。西翼范34井2012年8月补开E1f23-1/6号层,卡原E1f23-2~4/8-15号层,措施后低液说明对应油井E1f23-1基本不出力,动用较差。分析认为西翼高部位剩余油储量仍然很大,有较大的挖潜潜力。从剩余油饱和度看,虽然局部水淹较强,但储层有效厚度大,剩余油沿高部位断层分布,有较大的挖潜潜力(图1-2)。

60caeaa4df758_html_56179e9ccf621fed.png
图1-2范1断块E1f23-1含油饱和度分布图

60caeaa4df758_html_faeb1a5420b4d24.png
1-3范1断块E1f23-2含油饱和度分布图


E1f23-2砂体平均厚度5.4m,呈席状分布,整体动用较好,该砂体整体吸水占比高,水淹强度达,但构造中部位动用相对差,水淹相较其他部位弱(图1-6~1-7)。大部分水井吸水百分数都在20%以上,其中吸水百分数在50%以上的5口,分别为范5、1、23、43、16井,其中范5、范23井E1f23-2砂体单层突进,吸水分别为81.3%,88.3%。从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看,西翼含油饱和度相对中部和东翼低,剩余油在井网未控制区分布富集,中部和东翼高部位同E1f23-1砂体一样,高部位非主流线上剩余油较为富集(图1-3)。


1.2.2非主力砂体

非主力砂体含油带明显窄于主力砂体,整体水淹较重,剩余油整体高度分散,部分井区零星分布。

从储量丰度分布看,E1f23-3 、E1f23-4两个砂体相对E1f23-5 、E1f23-6砂体储量丰度大,在西翼范34井区分布最好,且两个砂体含油带略宽,整体动用一般。E1f23-3整体吸水情况较差,大部分注水井位于油水边界附近外溢量较大,构造中部该砂体不发育,范30井区动用相对较好。。E1f23-4砂体南部注水井皆在油水边界外,外溢量较大。目前E1f23-3井网部分井区水淹严重,E1f23-4井网中部基本水淹,剩余油分布仍然在西翼较富集

2.结论与认识

主力E1f23-1、E1f23-2砂体储量丰度高,厚度大,在靠近断层的构造高部位和井间滞留区剩余油相对富集,两翼E

1f23-1累产较低,仍有进一步提高动用的潜力。非主力砂体含油带明显窄于主力砂体,储量丰度略差,厚度较小,整体水淹较重,剩余油整体高度分散,仅在部分井区零星分布。




马韬1994年10月 男 江苏油田采油二厂,资源勘查工程,技术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