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蓄水池边坡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8
/ 2

调蓄水池边坡施工技术

邱二强

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 ,安徽蚌埠, 233000


【摘要】边坡开挖、支护紧临进行,随开挖随支护“逆作法”施工,即开挖出渣的同时进行锚喷支护,降低坡面成型后在脚手架上施工的安全风险。边坡施工工艺流程:植被清理→原始地形测量→测量放样→覆盖层剥离→测量放样→下一梯段开挖→坡面检查验收→开挖出渣。

【关键词】水池 边坡 开挖 工艺 顺序 质量 安全

1.工程案例

德感临时取水工程位于重庆市江津区,调蓄水池位于德感加压泵站东侧,现有施工便道南侧,矩形(58.8m×20.8m×5.9m),有效容积为5000m³,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调蓄水池地面高程237~249m,地形坡度较缓,地表覆盖层厚1~2m,下伏基岩强风化3~5m,山体内侧建基面以弱风化泥岩为主。

调蓄水池内侧永久边坡开挖原则为:弱风化基岩开挖坡比为1:0.75、强风化基岩开挖坡比为1:1.0,土层开挖坡比为1:1.5。每级斜坡最大坡高为8.0m,坡中设1.5m宽马道,沿每级马道内侧设C20砼排水沟,排水沟与边坡截水沟相接形成完整的坡面排水体系。

高边坡开挖存在边坡垮塌、危石掉落、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潜在危险性。施工过程中,将采取机械开挖、巡查排危、及时支护、位移变形监测等有效的防范措施加以防控,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等多方面着手消除隐患,将施工安全掌控在可控范围内。

工程区地形总体北西高南东低,临时取水泵船位于南东端,调蓄水池位于北西侧半坡上。长江取水河段河床高程160~180m,河谷断面呈宽缓“V”形,取水泵船布置于成渝铁路外侧岸坡坡脚,地形坡度较缓(5~15°)。长江沿岸多为坡地,地表覆盖层以冲洪积、崩洪积混人工堆积体为主。桥溪河两侧地形宽缓,多为花椒地,地形完整,岸坡高程一般200~250m,地表覆盖层较浅,居民生产生活较频繁。区内相对高差不足100m,河流浅切割,两岸坡宽缓,属浅切割剥蚀-侵蚀丘陵地貌。

  1. 开挖施工布置原则

在征地红线内,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布置配套设施,在满足功能分区和需求前提下,尽量减少施工用地。根据各作业部位施工特点,布置道路和材料堆存点,尽量减小运距和二次转运,并保证合规合理。根据作业部位施工特点和劳动强度,布置风水电,保证满足施工负荷要求,满足安全规程、环保、水土保持及便于施工衔接和作业安排的总体要求。规避交叉作业,无法规避时,合理安排错位、错时段施工,尽量减小相互干扰。 尽量利用已有道路、已有建筑物等设施,减少施工投入,尽量减少或避免与社会道路之间的相互干扰。

3.施工要求

质量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技术要求、合同条款及施工工序要求组织施工;严格按照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要求预留开挖保护层;落实生产质量监管主体责任,践行质量终身责任制,以单元工程一次合格率100%为目标,杜绝返工和质量缺陷。

安全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以“零死亡、零重伤”为管理目标,严格执行国家、主管部门颁布的规章制度,严格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将项目安全工作当首要任务来抓。“无安全,不生产”,安全措施不落实,坚决不施工,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等全方位、多角度出发,从源头上抓好安全生产管理,排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

工期要求:5个月。

4.施工工艺技术

4.1施工准备

明确组织机构,调配相关人员到岗,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置临设,布置风、水、电等供给设施,调查工地周边城镇机械、材料供给情况和民工资源情况。考察、选择优质班组,完成合作协议签订,明确合同边界条件,组织相关人员及时进场熟悉场地和技术资料,作好施工准备。按工期计划和施工强度计划,积极调配机械设备、材料物资进场,提供生产基本保障。积极协调外围关系,确保施工生产顺利推进。提前落实施工所需资金渠道,确保各项任务不因资金短缺而中断,为施工生产的有效推进提供经济保障。

4.2工艺流程

4.2.1工艺流程

植被清理→原始地形测量→测量放样→覆盖层剥离→测量放样→下一梯段开挖→坡面检查验收→开挖出渣。

4.2.2施工顺序

边坡开挖、支护紧临进行,随开挖随支护,拟采取“逆作法”施工,即开挖出渣的同时,进行锚喷支护,降低坡面成型后在脚手架上施工的安全风险。


60cbfed67295c_html_bb8677e7612ae50.gif

开挖支护施工顺序图

4.3施工方法

4.3.1开挖基本原则

开挖前做好边坡截水、排水系统,确保开挖期降雨、山体渗水等通过排水系统有序排放,不漫流于开挖面。开挖前,预设安全监测桩,并测量获取原始数据,作为位移、变形监测的基准资料。边坡开挖采用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原则,严禁逆坡开挖。边坡开挖过程中,锚喷支护与开挖施工同步进行,采用“逆作法”施工,在开挖出渣的同时进行锚喷支护施工,降低锚喷支护安全风险。力求避免产生凿打裂隙,最大限度控制原有构造裂隙的发展,使其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保证后缘预留岩体的完整性,降低岩块破碎掉落风险。

4.3.2覆盖层开挖

植被清理:开挖前,采用1.0~1.9m3挖掘机对边坡植被、危石进行清坡处理,清坡范围超过开挖开口线外5m。

截水沟修建:清坡完成后,协同业主、监理、审计各方对料场原始地形图全面测量,然后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覆盖层土方开挖开口线,采用扎绳或有色塑料袋明确标识开口线位置,并对现场施管人员交底。截水沟两侧延伸至天然冲沟或现有排水系统,实现截水顺排。

土方开挖:采用1.0~1.9m3反铲挖掘机开挖和削坡,利用推土机集土并推土至内侧堆存,随开挖高度下降,车行道路完成后,在不同高程分别装车外运至弃渣场堆存。

4.3.3石方开挖

根据开挖及支护图示轮廓线及边坡分级高度要求,拟采取台阶式放坡施工。石方开挖主采用机械凿打方式进行。

4.3.4锚喷支护施工

为加快施工进度,减少安全风险,节约经济投入,拟采取“逆作法”实施料场边坡锚喷支护。即在石方施工完成后,自边坡开口线往下,利用反铲挖掘机清理3~5m边坡,立即调用液压钻机钻取锚杆孔和排水孔,锚杆孔径75mm,钻孔角度、深度按设计要求执行,排水管径60mm,钻孔角度、深度按设计要求执行。钻孔前,由施管人员事先进行测量布孔,采用不同颜色的喷漆作明显标记,区分锚杆孔和排水孔,并向操作工人交底。钻孔过程中,现场施管人员实时复核孔位、孔深、孔倾角等参数,确保钻孔满足设计要求。

4.4质量标准

边坡开挖应沿开挖轮廓线,坡度满足设计要求,预留台阶高程、宽度满足设计要求。开挖坡面清理彻底,保证坡面无浮石、无松动岩块。断层、裂隙密集带、挤压破碎带、交汇囊状风化带、软弱夹层等软弱破裂物按要求清理完毕。边坡渗水妥善引排。锚杆孔深度、间距;锚杆规格、质量;排水孔深度、间距、规格、质量;网筋规格、质量等符合设计要求,钢筋、排水盲管具有出厂合格证明,第三方检测合格方可使用。

4.6检查验收

4.6.1组织机构与执行标准

(1)边坡开挖质量验收由业主组织实施,验收机构组成及程序以业主要求为准。

(2)边坡检查验收工作应与施工同步进行。

(3)基础处理验收小组由业主、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有关人员组成。

(4)边坡开挖工程验收执行《水电水利工程边坡施工技术规范》(DLT 5255-2010)和《水利水电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土石方工程》(SL631-2012)的相关规定。

(5)锚喷支护工程及排水孔工程验收执行《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 50086-2015)和《水利水电工程锚喷支护技术规范》(SL 377-2007)的相关规定。

5.综述

江津德感临时取水工程高位调蓄水池已按设计、规范要求完成边坡开挖、支护工作,工程质量、安全情况良好,得到了项目业主、监理单位的一致认可,完成了目标任务。

【参考文献】

(1)《水电水利工程边坡施工技术规范》(DLT 5255-2010)。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SL 721-2015)。

(3)《水利水电工程锚喷支护技术规范》(SL 377-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