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市场化组织机构变革几点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3
/ 2

国有企业市场化组织机构变革几点探究

唐筱雅

广西北港西江港口有限公司 广西 南宁市 530022

【摘要】: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同时作为市场经济的命脉,在市场中一直处于主体地位,其资产属于全民所有,因此,国有企业也就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所以说国有企业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企业外部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近年来国有企业在内部管理、组织机构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弊端,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国有企业市场组织机构变革进行探究,分析国有企业市场变革的原因和变革的方向和方法。

【关键词】:国有企业;组织机构;企业变革;变革方向


1引言

现阶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许多企业选择退出国有经济的行列,其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存在弊端,阻碍企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对于市场而言,市场是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者,不应该听从于政府,更不应该集权于政府,应该是市场主体分权,因为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中最主要、最适当的主体。由于国有企业转变为市场主体,以及其自身战略、结构、制度的不断变革,因此国有企业亟需进行机构变革。

2.1市场竞争激烈,经营能力下降

在当今社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许多中小型国有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中存在“产品质量不如人、生产效率比不过、经营能力没他强”的种种问题,导致很多国有企业被迫选择脱离国有经济,转向民营企业发展。由于一些国有企业没有有效的资源和政策补贴,他们只有选择进行内部组织机构改革,才能在市场竞争的洪流中保留一席之地。

2.2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1. 不符合股东大会。一般来说,股东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国有企业中的一些重大问题都是由股东大会来决定的,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一些国有企业的重大问题往往是由政府主管部门决定,然后在再由股东大会表决通过,甚至一些企业不开股东大会,这就使得最高权力机构毫无作用可言。

  2. 董事会形同虚设。董事会,应该是从股东中选举出来的,且董事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职能就是任免经理层人员。但是在企业实际运营中,一些国有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董事会治理机制。很多国有企业的董事都是由政府部门来决定的,而董事会则会被大股东操控,或者内部人员所掌握,这就导致董事会形同虚设。

  3. 对经理人员选拔、激励和约束的机制不够完善。国有企业在实行公司改革以后,对于经理人员的竞聘仍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企业的高层领导一般都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来决定和任命,由董事会任命的较少。这种行政命令式制度,可能会使得企业内部经理的谈判能力存在明显的不足,无法与控制股东形成平衡状态。而且,这也对经理人市场与竞争机制带来一定的弊端。考核机制不完善。对于经理层的工作成果,董事会缺乏完善的考核机制与办法,缺乏有效地激励机制。薪酬形式简单。对于一些国企而言,年薪制、奖励机制、期权制等一些机制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应用,这就使得一些高技术人员与经理人员的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价值体现,缺乏有效地激励。

2.3审计监察职能需完善,腐败问题严重

在企业中审计监察职能是一个企业内部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现如今许多大型国有企业都存在内部审计监察职能不完善,监察部门与其他部门对接不协调。其次大型国有企业腐败问题较为严重,一些企业内部高层官员贪污腐败现象横生,导致企业内部资金出现漏洞,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限制。


3国有企业市场化组织机构变革的方向和方法

3.1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相应的制度设计,着眼于法制与规范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分为四个组成部分,股东会、经理层、董事会、监事会,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有其相应的职权,尤其是经理层,在其行使权利或管理活动上都有涉及。先从董事会与监事会这两个组成部分入手,将董事会与监事会的职能进行系统性重组与划分,对董事会与监事会这两部分进行相应的完善,健全董事会与监事会的运作架构,从而使董事会与监事会的运行机制与管理体系发挥出最效用。再从经理层入手,首先将经理层和董事会成员职责和权力进行系统性划分,避免出现董事会插手经理层事务或干预经理层日常经营管理活动。针对国有企业,其制度设计或法人治理结构都要朝着法治方向发展,例如经理人能上能下,既可以进行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又有政治任命的权力,所以针对这些情况,企业应着重进行职责划分,取消经理层政治任命制度、独立董事会与经理人的任选制度。

3.2科学管控模式下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着眼于公平与科学

激励约束机制主要是针对经理人来进行设计的,激励约束机制有五大要素,分别为环境条件、激励约束主体、目标、方法和客体。现如今国企经理人在年薪收入中,基本年薪的比例过高,绩效年薪的比例过低,导致国企经理人工作中出现“好好干不好好干都拿一样的工资”的现象。针对经理人,首先是激励,没有激励就没有积极性,从而导致企业的经济发展无从谈起。而如何激励,从“基本年薪、效绩年薪”中去改变显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根据中央提出的《薪酬制度改革方案》中将任期激励收入作为激励经理人的组成部分。有激励就要有约束,约束条件正是避免激励方案失败的保证,激励约束机制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形成、发挥作用的。而约束就是经理人要为他们的经营成果负责。制定一个与激励方案相匹配的约束方案,其中必不可少的约束制度就是效绩应用制度,让经理人为自己的经营成果买单,实现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激励约束机制主要着眼于公平与科学,让激励和约束实现最优化。

3.3强化审计监察智能,着眼于反腐制度建设

腐败是企业与生俱来的,特别是国有企业,由于其组成形式和内部结构过于复杂,企业内部腐败现象更是严重,反腐败事关企业的生死,特别是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国企,反腐败任务更是严峻。针对腐败问题,应强化审计监察职能,大多数国有企业中,董事会直接领导审计监察部门。而部分国有企业审计监察部门的纪检人员大多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缺乏专业性知识,很难起到监察的作用,导致企业内部腐败现象横生。针对此问题,应该由政府人员直接任命纪委书记,与董事会等国企经营管理者进行明确划分,并借鉴国际性企业中审计监察部门独立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之外的做法,进行单独管理,将审计、监察、纪检融合为一体。

4结束语

国企改革的道路“牵一发而动全身”,针对企业市场化组织机构变革主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从企业的长远来看,市场化组织机构变革是在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建设,国有企业要想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中有一席之地,就需要学习借鉴国际性企业内部管理的方式,使企业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企业应制定长远目标,在新一轮的国企改革上,让国企成为一种真正市场化竞争主体,坚持推进国有企业向现代市场化企业转型,使国有企业重新充满能量与活力,因此国有企业市场化组织机构变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焦明宇. 我国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研究[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

[2]李大君. 国有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及改革研究[J]. 现代商业, 2019, 000(013):134-135.

[3]朱琳. 国有交通企业改制与组织结构优化研究[D]. 长安大学, 2019.

作者简介:唐筱雅,女,1988年05月出生,本科双学历,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劳动关系协调员二级、主要从事薪酬与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招聘与培训管理等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