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症医学科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镇静治疗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5
/ 2

对重症医学科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镇静治疗效果

张倩男 郭新玉 王守娣 张灵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山东 枣庄 【摘要】 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针对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实际产生的临床镇静效果。方法:选择 2018-2020 年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 90 例患者,采用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 n=45 )和观察组( n=45 )。其中,对照组应用了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的是综合护理干预手段。结果:对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理想镇静状态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重症医学科患者,实施妥善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提高镇静治疗的效果,非常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镇静治疗;综合护理;效果



对于重症医学科的患者来说,常常处于强烈的应急当中,束缚、气管插管、有创操作、颅脑损伤以及各种手术等,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很多病人会出现躁动不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导致病人无法积极配合治疗,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相关调查显示,对于重症医学科患者,实施妥善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病人的疼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基于此,本文选择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下面是详细的资料和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2020年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0例患者,采用随即表法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为28例,女性为17例;患者年龄在25-75岁,平均年龄(40.29±5.16)岁。对照组男性患者为25例,女性为20例;患者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为(40.14±5.1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该组采用的是常见护理手段,对患者病情采取合适药量,无具体指导方案。两组患者均接受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等治疗,经芬太尼镇痛治疗。

1.2.2观察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节镇静效果,正确评估患者镇静深度,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由于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用药前后需严格观察血压、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尤其针对血压低或未插管严重颅脑损伤患者。

(2)加强健康教育:经济主动地与患者进行交流,让其意识到自身健康状态,耐心说明镇静治疗的必要性、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等知识,促使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心理准备。

(3)心理护理:对清醒的患者,行镇静治疗前应给予充分的解释,包括患者的家属,让其了解镇静的目的,并注意保持病房安静,减少噪音。运用温和的语言与之交流,稳定情绪,适当的抚摸,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也可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及镇静药的剂量。

(4)并发症预防:使用镇静药物治疗后,患者容易出现排痰受限,加重肺部感染,引发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用药后患者咳嗽反射中枢受到抑制,咳嗽咳痰运动减弱,加上人工气道建立后,上呼吸道湿化功能丧失,纤毛运动功能减弱,分泌物排出不畅,易导致气道阻塞,引起肺不张和下呼吸道感染,因此必须加强呼吸道管理。采用生理盐水每隔1-2h缓慢气管内滴入2-5ml可加强湿化,保证有效吸痰,同时需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并行局部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1.3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镇静情况,纪录2组患者发生过度镇静率、镇静不足发生率以及处于镇静理想状态。(2)比较2组患者情绪状态,选择住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展开测量,量表包含14个条目,评分越高提不患者焦虑情绪越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表示计数资料以率,采用60d5936a738e9_html_8cab1acf3312ff05.gif 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60d5936a738e9_html_eb24027b7d183a3.gif )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的镇静情况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镇静情况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数据要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1 对比两组的镇静情况[n%]

组别

例数

镇静不足

过度镇静

镇静理想

观察组

45

11(24.44%)

11(24.44%)

23(51.11%)

对照组

45

20(44.44%)

17(37.78%)

8(17.78%)

60d5936a738e9_html_8cab1acf3312ff05.gif


1.128

0.787

4.282

P


0.288

0.375

0.039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状态

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状态评分,观察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示。

2 对比患者的焦虑情绪状态评分60d5936a738e9_html_eb24027b7d183a3.gif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观察组

45

55.45±5.20

46.42±5.05

6.352

0.000

对照组

45

55.58±5.22

50.32±5.10

3.675

0.001

t


0.090

2.771



P


0.929

0.008




3 讨论

目前,镇静治疗己经成为重症医学利于治疗危急重患者的常规治疗方式,对接受镇静治疗的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也是重症医学利护士的一项重要任务。应及时、正确地评估患者镇静程度,评估患者病情以及心理状态,强化并发症控制及预防,确保患者顺利接受治疗,严密关注患者血压以及血流动力学等指标,尤其是严重颅脑损伤患者,若无良好的监护设备,镇静治疗需要严谨实施。重症医学科的疼痛评分比较通用的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但医护人员应当清楚,CPOT/行为疼痛量表(BPS)应当是在传统方法不适合的情况下而采用的特殊评分方法,有特定的评估对象,对于某些意识清楚,能够合理表达自己疼痛感觉的患者,传统的数字表评分法是最为简便和精准的,只是由于患者可能无法用言语表达,需要借助一定工具,如将标有数字评分的卡片给患者看,或者让患者直接手写下来。

通过本次研究得出,对于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实际镇静治疗效果,在镇静情况方面,观察组的数据要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对于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状态评分,观察组也要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升镇静效果,有利于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有效避免镇静不足等事件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对于重症医学科患者来说,应用妥善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起到显著的镇静治疗效果,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得到保障,非常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Branch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国成人ICU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南[J].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 2018(02).

[2]黄康全.探究镇痛镇静治疗用于ICU重症脓毒血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 2017(01).

[3]李超.程序化镇痛和镇静治疗及护理干预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