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价值观差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8
/ 2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价值观差异

邱孟玥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 300070

【摘要】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准备期, 是各种思维情感和心理品质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也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形成的价值观将主导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方便随机采样,本文采用自主设计问卷通过网络发布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148/148),调查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就业观、社会观、教育观、家庭观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独生子女;大学生;价值观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20年7月5日至7月16日,以问卷形式面向大学生群体采集信息。问卷采取线上发布形式,研究对象为自愿填写问卷的大学生。此次共收回问卷148份,有效答卷数为148份(问卷有效率100%)。有效样本中男生41人,女生107人,。独生子女90人,非独生子女58人。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问卷由小组成员在查阅并参考相关资料后设计,主要针对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价值观展开调查。用问卷星平台从网页、微信等渠道收集数据,并通过严格检查保证信息内容有效性。

(三)数据统计

主要使用问卷星(https://www.wjx.cn)进行分析统计。主要采用构成比、频数分析来展现统计结果。

二、结果

(一)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教育及就业观差异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求学目的和目前就业现象认知上具有一致的观点,只有少部分不甚相同。大部分学生(独生子女67.82%,非独生子女71.93%)希望取得高学历,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另一部分学生(独生子女22.99%,非独生子女28.07%)希望获得更多的知识,培养情操。独生子女大学生中有3.45%表示自己上大学是因为身边朋友都去上大学,4.6%表示上大学是家里人的要求,就是为了得到毕业证,还有1.15%认为因为自己分数达到投档线所以上了大学。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现象,大部分学生(独生子女78.16%,非独生子女91.23%)表示要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来适应这个社会。有一小部分学生(独生子女17.24%,非独生子女5.26%)表示自己对今后就业情况毫无头绪,不知道该怎么办。还有少部分学生(独生子女4.6%,非独生子女1.75%)表示自己完全不用担心就业问题,家长会为自己铺好路。在就业选择方面,独生子女中有49.43%选择了“自己喜欢但薪酬不高”的职业, 29.89%选择“高薪但自己不喜欢”的职业;非独生子女中有49.12%选择了“自己喜欢但薪酬不高”的职业,35.09%选择了“高薪但自己不喜欢”的职业

(二)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社会观差异

对于当前的社会环境,有59.77%的独生子女认为“学得好不如后台好”这种社会问题很现实,20.69%的独生子女认为很大程度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而非独生子女在此种现象很现实(38.6%)和更大程度取决于个人努力(36.84%)这两种观点上的选择基本一致。

(三)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家庭观差异

关于独生子女的好处,大部分非独生子女认为他们能够缓解家庭经济压力(64.91%)、能够获得父母的关注(56.95%),这与独生子女的看法相对一致(56.32%,55.17%),同时大多数独生子女认为自己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51.72%);而独生子女的坏处,独生子女认为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48.28%)、养老压力大(54.02%)、父母对自己期望过高(45.98%)等问题更为严重,而非独生子女认为独生子女养老压力大(63.16%)、没有兄弟姐妹陪伴(68.42%)、容易造成父母溺爱孩子的问题更为严重(71.93%)。

三、讨论

对于教育观差异,由于体制原因,非独生子女的父母大多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导致教育能力较低,易使子女产生不完整的认知,从而导致子女不健康的生命认知观。相较来说,独生子女所接受的教育更高,而且更承认教育观培养的重要性。从家庭教育来讲,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所接受的教育不同,他们的性格就会有出入。比如,独生子女通常开朗热情,而非独生子女比较慢热内向,这只是一部分存在的现象。从接受教育的范围方面,独生子女的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家庭教育,直到一些更专业的方面,比如独生子女的品德教育,智力开发,不良行为的防止,义务感和责任感等方面,他们所接受的程度都相较高于非独生子女。所有接受的教育都有可能对性格、心理各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在以后生活中可能产生有利的方面,但也有可能产生不利的方面。所以,我们应该在比较中发现问题,教育的高低程度可能对一个孩子产生想象中更大的影响。

对于就业观差异,数据表明,独生子女对于高薪但自己不喜欢的职业的选择少于非独生子女,可体现出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与职业理想实现上主要是以其个性或者是兴趣为首要考虑因素的,对理想职业期待较高。而非独生子女对于个人爱好和薪酬待遇的关注度基本一致。许多研究表明,独生子女的职业适应性和职业稳定性较差,同时缺乏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由于在独生子女成长发展当中, 家长通常都是将其放在家庭的核心地位,导致一些独生子女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以及实干精神与动手能力的欠缺,这些都不利于他们的职业适应。由于一些独生子女存在着若干不利于职业适应的“特异性”,所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而言, 总会有相对较多一些独生子女表现出职业适应性较差的状况。对于职业适应性较差问题突出的独生子女来说, 其中一个直接后果便是容易发生跳槽或辞职。“跳槽风”和“辞职风”不利于这些独生子女就业问题的解决, 也不利于其较快实现未来职业发展。

结束语:对于社会观差异,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独生子女对于成长过程中的孤独和老年人社会保障等问题更为在意,他们从小缺乏同龄人的陪伴,并且其父母赡养问题的压力较大。而非独生子女在这些问题上压力较小,他们的成长过程一直有同龄人陪伴,势必会造成一些比较问题。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一些社会问题上的看法比较一致,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参考文献]

[1]刘清宇.独生子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亚太教育,2015(26):224-225.

[2]杜勇敏.再论独生代因素对独生子女就业的影响[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02):32-34